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87021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第4.1.2条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第4.1.3条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第二节横断面布置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

2、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见图4.1.2- 1图4.1.2-8。图中:or红线宽度(m);s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o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spc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路面宽度(m);opb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m);o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omb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ol侧向净宽(m);odm中间分隔带宽度(m);osm中间分车带宽度(m);odb两侧分隔带宽度(m);osb两侧分车带宽度(m);oa路侧带宽度(m);op人行道宽度(m);og绿化带宽度(m);of设施带宽度(m);os路肩宽度(m);osh硬路肩宽

3、度(m);ssp保护性路肩宽度(m)。各种横断面型式的适用条件如下:一、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二、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三、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四、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第4.2.2条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型式的横断面。当道路横断面型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变化时,应设过渡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

4、起止点。第4.2.3条桥梁、隧道断面型式规定如下:一、小桥断面型式及总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大、中桥断面型式中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分隔带宽度可适当减窄,但应大于或等于lm。计算行车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m的道路的两侧分隔带可用交通标线代替。桥上不应设停车带。二、隧道的的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分隔带宽度可适当减窄,但应大于或等于1m。分隔带可用交通标线代替,但曲线隧道不得用标线代替。隧道中不应设置停车带。第三节机动车车道与路面宽度第4.3.1条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计算行车速度确定。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4.3.1。第4.3.2条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包括几条车道宽度。机

5、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幅路与三幅路机动车车行道上采用临时实体中间分隔物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分隔物与两侧路缘带宽度,见图4.3.2-1。采用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双黄线宽度,见图4.3.2-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特殊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不得采用双黄线;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主干路宜设中间分车带,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第四节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路面宽度与路面结构第4.4.1条非机动车车行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非机动车道路而宽度包括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及两

6、侧各25cm路缘带宽度。三幅路或四幅路的非机动车车行道上如有兽力车、三轮车、板车行驶时,两侧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除按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确定外,还应适当加宽。为减少分隔带断口,保证机动车交通顺畅,允许少量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顺向行驶一段距离时,应适当加宽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第4.4.2条非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4.4.2。第4.4.3条非机动车道路面应根据筑路材料、施工最小厚度、路基土种类、水文情况以及当地经验,确定结构组合与厚度。有少量机动车行驶时,路面结构应满足机动车行驶要求。路面结构应有足够强度。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和水稳定性。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的道路应设垫层。第五节

7、路侧带宽度及人行道铺装结构第4.5.1条路侧带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设计行人交通量、绿化、沿街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要求等确定。第4.5.2条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由式(4.5.2)计算,并不得小于表4.5.2- 1的规定。二、绿化带宽度见第13.2.11条。三、设施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等所需宽度。红线宽度较窄及条件困难时,设施带可与绿化带合并,但应避免各种设施与树木间的干扰。设施带宽度见表4.5.2- 2。第4.5.3条人行道铺装结构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及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考虑施工最小厚度。人行

8、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时,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大型商店、大型公共文化机构、名胜古迹、公园、广场等附近和游览区道路的人行道面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车辆出入口处人行道铺装的结构和厚度应根据车辆荷载确定。第六节分车带第4.6.1条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分车带形式见图4.6.1。分车带最小宽度及侧向净宽等见表4.6.1。第4.6.2条分隔带可用缘石围砌,高出路面1020cm,在人行横道及停靠站处应铺装。第4.6.3条积雪地区分隔带

9、宽度除满足第4.6.1条要求外,还应根据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进行验算。一、积雪地区类别按重现期为20a遇的年积雪厚度、年积雪时间、一次降雪厚度等指标,划分为重积雪地区、中积雪地区和一般积雪地区三类,见表4.6.3。二、积雪地区分隔带宽度应根据不同类别积雪地区降雪量的大小及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确定。降雪初期允许将路面积雪临时堆放在分隔带上,积雪地区分隔带宽度应大于或等于堆雪宽度。两侧分隔带的宽度可按临时堆放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之半的积雪量计算,其余允许堆到路侧带上;中间分隔带的宽度可按临时堆放路面全宽的积雪量计算。堆雪宽度按式(4.6.3-1)及式(4.6.3- 2)计算。两侧分隔带堆雪宽度应按下式计算

10、:中间分隔带堆雪宽度应接下式计算:三、分隔带堆雪高度自路面边缘算起应小于或等于1.1m。第七节路肩第4.7.1条采取边沟排水的道路应在路面外侧设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及保护性路肩,见图4.7.1。左侧路肩适用于双幅路或四幅路中间具有排水沟的断面,见图4.2.1-6。第4.7.2条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应设硬路肩。硬路肩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薄。硬路肩最小宽度见表4.7.2。接近城市、村镇有行人的路段,右侧硬路肩宽度应根据人流确定,但不得小于表4.7.2规定值。不设硬路肩时,路肩宽度不得小于1.25m

11、。第4.7.3条保护性路肩宽度应满足安设护栏、杆柱、交通标志牌的要求。最小宽度为50cm。保护性路肩为土质或简易铺装。第4.7.4条快速路右侧路肩宽度小于2.5m,且交通量较大时,应设紧急停车带,其间距宜为300500m。紧急停车带宽度及各部尺寸见图4.7.4。第八节路拱曲线与路拱坡度第4.8.1条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横坡度等,选用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直线接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与折线形等路拱曲线形式,见图4.8.1-1图4.8.1-4。一、不同方次的抛物线路拱见图4.8.1-1。不同方次的抛物形路拱设计坡度i为路拱中点与路边连线的坡度。二、直线接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路拱见图4.8.1-2。直线

12、接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路拱设计坡度i为直线段横坡度。三、折线形路拱包括单折线形及多折线形两种见图4.8.1-3及图4.8.1-4。单折线形路拱设计坡度i为折线坡度;多折线形路拱设计坡度i为靠近缘石折线的坡度。第4.8.2条路拱设计坡度应根据路面宽度、面层类型、计算行车速度、纵坡及气候等条件确定,见表4.8.2。第4.8.3条非机动车车行道路拱设计坡度可根据路面面层类型按表4.8.2选用。第4.8.4条人行道横坡度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为12%。第4.8.5条路肩中路缘带部分的横坡度与路面相同,其余部分的横坡度可加大1%。第九节缘石第4.9.1条缘石宜高出路面边缘1020mm。隧道内线形弯曲路段或陡峻路段等处,可高出2540cm,并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稳定。缘石宽度宜为1015cm。桥上缘石的规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要求。第4.9.2条缘石宜采用立式,出入口宜采用斜式或平式,有路肩时采用平式。人行道及人行横道宽度范围内缘石宜做成斜式或平式,便于儿童车、轮椅及残疾人通行。在分隔带端头或交叉口的小半径处,缘石宜做成曲线形。缘石材料可采用坚硬石质或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0M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