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 沸腾教学案5 青岛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87009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上册 沸腾教学案5 青岛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 沸腾教学案5 青岛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 沸腾教学案5 青岛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 沸腾教学案5 青岛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 沸腾教学案5 青岛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上册 沸腾教学案5 青岛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上册 沸腾教学案5 青岛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科学上册 沸腾教学案5 青岛版案例背景分析:沸腾一课选自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本课教科书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烧杯、水、火柴,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查阅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过程及其利用,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只有活动过程属于课堂集体探究学习的内容。本课只有一个活动,由一个问题引出,即“我们给水加热,会有什么发现?”以此让学生进入给水加热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其过程中发现给水加热后

2、发生的现象,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发现水的沸点。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两种记录表:一种是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体现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另一种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主要记录水的温度的变化情况。教科书力图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表使学生学会搜集记录观察实验中的信息,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解读数据,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发现新问题,使学生能以新问题为切入点和导火索,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本课教科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理念,因而教师比较容易把握教材。我在设计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遵循了教材的思路,只是在实施过程中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使

3、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特别注意了尊重学生观察实验的事实,使学生能将自己获得的事实证据与科学的说法相比较,从而使学生产生新问题、新思考,让学生带着探究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点燃课后持续探究活动的导火索。因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产生的新问题恰好可以做为拓展活动的主题。因此,我将本课的拓展活动建议内容改为“利用同种器材,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地方做同样的实验,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教学过程描述:【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青岛出版社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及执教教师】李健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小学【本课教学目标】1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

4、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会记录并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2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尊重探究实验中的事实证据。3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表的使用。课前谈话:同学们,平时你们在家里除了学习看书之外,还喜欢做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有没有也为家里尽点义务,做些家务事?(学生谈自己所做的一些家务事。)小结:看来,同学们在家里也是一名合格的小成员。同学们,可不要小看这些家务事,家务事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科学道理,只要同学们留

5、心观察、研究,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揭开许多秘密。【如果有课前谈话的时间,教师应将谈话内容与课上探究活动的主题相吻合。如果没有时间或不必进行课前谈话,此部分则可省略。谈话中,如果学生在前一问题中就谈及了做家务,后一问题即可省略。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中所做的一些家务事,可以以此为引子,便于在课堂中引出“烧开水”的探究主题,使学生意识到探究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一、以生活小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可结合同学们做的家务事并进行简单评价后引入)生活中你们亲自烧过开水吗?(学生自由汇报)(出示一杯水)如果我们要把这杯水烧开,你们认为,在把水烧开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哪些现象?没烧过开水的同学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

6、猜一猜。(学生汇报现象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掌握学生对烧开水的现象了解了多少。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此现象只知皮毛,对此现象发生的整个过程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为学生下面的探究埋下了伏笔。此环节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看似简单的或是经常见到的事情,其中却包含着许多科学现象,这些现象往往被忽视,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看来,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现象。那,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简单汇报)你们认为,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学生简单汇报)水开了之后,如果我们不停下来而是继续给水加热,你认为水的温度会怎样?(学生简单汇报)【对“在把水烧开的

7、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现象”这个问题,学生的汇报一般来说比较宽泛,教师应恰当进行点播,因而围绕本课探究主题重点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预测,使学生的预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张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究竟是什么?(教师为每个同学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给水加热过程中我预测的现象(用表示)问题我的预测水的温度的变化趋势先快后慢均匀上升先慢后快水的沸点100高于100低于100烧开之后继续加热,水温度的变化继续升高下降保持不变(收齐同学们的记录表)现在,同学们的想法都在这里了,你们预测的对不对呢?想不想知道?俗话说,要想知道梨

8、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一尝,要想知道烧开水的秘密就必须亲自去烧一烧。这节课,我们就亲自来烧一杯开水,仔细观察观察,把其中的秘密给揭开,好不好?【让学生将预测记录下来,便于统计预测结果,了解学生的预测情况,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也便于让学生了解同学的预测结果,认识预测与实践结果的差异性。】二、进行“给水加热”的探究实验活动1实验指导。为了给同学们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实验器材老师已经为同学们组装好了,待会儿,同学们点燃酒精灯就可以进行实验了。(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下一铁圈上垫一石棉网,上有半烧杯凉水,下有一酒精灯。上一铁圈了挂一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

9、中。实验桌上另有两张记录单,深色彩笔,计时用钟表一块。)【因为烧开水的探究活动所用时间较长,本课探究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观察烧开水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而训练学生会自己组装仪器进行实验并不是本课的重点,所以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教师课前即为学生组装好了实验仪器,而没有让学生亲自组装。】如果我们现在来给水加热,要把我们的问题解决了,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怎么做?还需要注意哪些?(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提示注意安全。)为了帮助同学们做好实验记录,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份记录表,一份是这样的:(记录表如下所示)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时间(分钟)温度发生的现象01234567891011

10、0分钟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就是在没加热之前,先把水的温度测量记录下来。然后再开始加热。加热到1分钟时记录下水的温度,2分钟又记录下水的温度。一直记录下去。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表不能停下来,只是每过一分钟记录一次,我们要记下把水烧开用了多长时间。二是水开了之后,再继续加热23分钟,仔细观察、记录。还有一份是这样的:(记录表如下所示,也可将实际记录表温度填至110,时间填至20余分钟。)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温度() 3025201510500123456789 时间(分钟) 它是专门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假如0分钟也就是没加热之前水的温度是16摄氏度,就在0往上16位置上点点记

11、录,依次类推。然后,把所获得的点用折线或曲线连结起来就可以了。这两种记录方式,你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来记录,用两种方法来记会更好,也可以将纸反过来用另一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如果要想知道水烧开后温度会不会有变化,还应该怎么做?(学生汇报)那就要在水烧开之后再继续加热2至3分钟,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现在,请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待会儿,每个同学都要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公正的评价。【在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的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

12、提供事实依据。此处教师先介绍了两种记录方法,又提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之一或其他的记录方法,既为大多数学生提供了方便的记录方式,也为个别同学提供了自主创新的空间。体现了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学生实验时,每组有一计时器,先记录下未加热之前的水的温度,再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在学生进行实验之时,教师先到各组转一圈,协助学生正确进入实验之中。待学生安全正常地进行实验时,教师开始统计学生预测表,将预测结果进行汇总,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此观察实验活动大约需要15-20分钟,根据水的多少、烧杯的大小、酒精灯火焰的强度而定。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直到每组同学都把水加热至沸腾,再继续加热2至3分钟,使每组同学都能发现水沸腾后温度不再继续上升的事实。】3学生汇报与交流。(简单评价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