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86742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混凝土工程(一)常见问题1.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 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 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 子过大,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 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2.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 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 振捣不密实,也可能出现露筋。3. 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 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 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4. 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 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 土。5. 墙体烂根:模板拼缝不严、或 加固不够、下料过多导致模板出缝隙,混凝

2、土跑浆造成;6. 洞口移位变形、梁变形:浇筑 时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两侧冲力不均,模 板未能夹紧;造成洞口变形,梁扭曲,甚至 个别部位截面“颈缩”。7. 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杂物清 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 夹渣层;8. 墙面气泡过多:一次下料过厚 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振捣时间不够易造成墙 面气泡过多。9. 顶板裂缝:顶板裂缝形成原因 多样复杂,一般以下几方面原因较突出。l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 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 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 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 后,易形成凝缩裂缝。l 模板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 不够,过于干燥,

3、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 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l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和养护不当也易引起裂缝。l顶板浇注后,上人上料过早,上料集中,也易造成裂缝。l 本工程采用快拆体系做为 顶板模板支撑,施工过程中时有工人不按快 拆原理进行施工现象,拆模时将立杆全部拆 除然后回顶,也易造成顶板出现裂缝。l 目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为 了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坍落度较大, 因此水灰比也较大。而混凝土中参与水化反 应的水量仅为游离水的 2025,而大部分 水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这些游 离水在蒸发后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大量毛细孔 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掺加粉煤灰、矿渣等, 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为了保证

4、混凝土的 可泵性,工程中一般选用较小粒径的粗骨料, 或减少粗骨料的用量。粗骨料的用量的减少 和粗骨料粒径的减小,会使混凝土的体积稳 定性下降,不稳定性变大,从而增大了混凝 土收缩。10. 错台:墙体产生错台原因是大模板 与木模板拼接位置未拼紧,混凝土浇注时, 造成木模板移位。顶板产生错台原因是顶板 支模时次龙骨未仔细筛选,模板拼缝不紧, 模板与龙骨钉子过稀,未钉紧。11. 墙体底部砂浆过厚:原因是浇注墙 体时,将减石砂浆或润管砂浆未均匀入模,而是集中到一点,造成部分墙体底部砂浆过 厚,强度受影响。12. 墙垛、阳角受损:拆模时吊升大模 板时磕碰阳角,造成破损。部分墙垛只有 100mm,截面过小

5、抗冲击力差。(二)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1. 防烂根、防墙根砂浆过厚:所 有竖向结构模内均铺预拌同混凝土配比的去 石砂浆30mm50mm,沙浆用料斗吊到现场, 用铁锹均匀下料,不得用地泵直接泵送;模 板下口贴双层海绵条;模板外侧根部用砂浆 堵缝。2. 严格分层浇注,控制每层浇注 高度不超过50cm,及时振捣,不漏振,配备 足够振捣棒,钢筋密处采用小直径振捣棒;3. 模板拼逢严密,粘海绵条堵缝, 模板对拉要拉紧,浇注前撒水湿润。4. 钢筋保护层垫块布置均匀,用 扎丝将垫块绑扎牢固;5. 合模前将模板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6. 洞口浇注时从两侧对称下料及时振捣;7. 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离

6、析,底部振捣应严格按方案操作。8. 振捣时垂直落棒。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剪力墙插点间距30cm,由 于不好观察混凝土表面特征,插棒振捣时间 用时间控制,约2030S,至顶端以砼不再 显著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均匀泛出浆液 为准;振捣上层砼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砼 5cm左右,以便消除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接 缝;砼振捣时避免振捣棒碰到主筋。l 顶板浇筑时及时振捣,及时 进行找平收面,先用木抹子搓毛,再用铁抹 子压光,然后扫毛。掌握我时间火候。l混凝土强度未达 1.2Mpa 不得上人。l吊放材料时不得集中,应分散进行吊放。l模板支撑体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上下层位置对应,拆模严格执行快 拆原理。l

7、 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 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两周。(三)本工程存在问题的处理措施1. 将局部用水泥砂浆修补过的部位重 新进行剔凿,冲洗干净,由建设单位、监理 单位、施工单位共同查看,判断为蜂窝或孔 洞,然后按下面方法进行处理。2. 蜂窝处理:较小蜂窝洗刷干净后, 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 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 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3. 麻面处理: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 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 面抹平压光。4. 孔洞处理: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 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 用高一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

8、实。5. 露筋处理:表面漏筋,刷洗干净后, 在表面抹1:2 或 1:2.5 水泥砂浆,将漏筋 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 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 石混凝土填塞压实。6. 缝隙与夹层:缝隙夹层不深时,可 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 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 洗干净后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混凝土。7. 错台处理:错台处将凸出部位进行 剔凿或打磨,使错台大小和截面偏差达到规 范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剔凿部位用水冲洗干 净后在表面用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平。8. 胀模处理:将胀模范围进行标识

9、, 标识后进行剔凿或打磨,使截面尺寸满足规 范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剔凿部位用水冲洗干 净后在表面用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平。9. 梁变形、洞口变形处理:对变形位 置进行挂线,凸出部分进行剔凿或打磨,凹 下部分视情节进行挂网抹灰找平或凿毛植入 短钢筋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砼。10. 阳角处理:阳角出现保护不周缺棱掉角的 根据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处理,较小 的剔除松散石子撒水润湿,采用 1:2或 1:2.5 水泥砂浆抹平;较大部位剔除松散石子 后打孔植入钢筋头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砼。11. 顶板裂缝处理:先对裂缝进行普查,根据 裂缝大小采取不同方式处理。l 表面处理法:用胶拌灰浆对裂缝 进

10、行表面涂抹,适用于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 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 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 裂缝。当建筑做法上有界面处理时,此类裂 缝可不处理。l 填充法:用水泥基防水材料直接 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宽度大于 0.3mm, 深度较浅的裂缝,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 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 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灌浆法:适用于处理宽度大于0.3mm,深度较大的裂缝,利用压送设备(压 力0.20.4Mpa)将补缝浆液(环氧树脂) 注入砼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也可利用弹 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 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12. 墙体底部处理:墙

11、体跟部砂浆厚度超过 50mm的,将顶板进行支顶,然后剔除跟部砂 浆,撒水润湿,支模灌高一标号膨胀混凝土。13. 空调板处理:个别二次浇注的空调板上侧 跟部出现裂缝,将原板进行剔除,调整钢筋 位置,重新支模重新浇筑。14. 门洞口、梁端变形处理:挂线对变形的门 洞、梁进行检查,然后进行处理。l超出线外的可采取剔凿或打磨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剔凿过程必须保证截面。l线内偏差不超过 10mm 的,可用钉钢丝网抹灰进行找平。l线内偏差超过 10mm 的,立面采用钉钢丝网抹灰找平。l梁截面偏差超过10mm的,对偏差部位进行剔凿,露出主筋,在梁上打孔植 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标号细石混凝土。15. 墙垛、阳角处

12、理:根据墙垛受损大小采取不同措施。l墙垛、阳角缺棱掉角不严重的,将破损处剔掉,撒水润湿用 1:2或1:2.5 水泥砂浆抹平。l墙垛、阳角确棱掉角严重的,将破损处剔掉,在界面处植入短钢筋,支模灌 高一标号细石混凝土。l墙垛立面受损贯通的。将贯通外侧全部剔掉,露出主筋,表面用云石机切 2mm 深细缝,沿细缝剔凿整齐,植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标号混凝土或高一标号膨胀混凝 土。引用报告回复TOP 学尔森建造师考前冲刺,面授+网络 课程光盘版发布2#大中小发表于2008-6-5 21:29 只看该作者二、钢筋工程(一)钢筋工程常见问题1. 柱主筋移位:钢筋组装时位 置不准确,或连接点绑扎不牢,绑扣 松脱,

13、钢筋固定不牢等,造成主筋移 位;eagle-6玉猫下士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2. 松扣和脱扣:主要原因是没 有按照规定绑牢,或操作不妥,损坏 骨架等造成;3. 箍筋弯曲变形:箍筋变形的 主要原因是梁中钢筋骨架自重大,梁 的高度大,没有设置构造筋和拉筋 等,使箍筋被骨架自重压弯;箍筋加 工时尺寸偏大也易造成箍筋弯曲变 形;4. 组装的钢筋弯钩反向:主要 原因是,操作者不熟悉规范的规定, 施工不负责任,导致钢筋弯钩方向反 向;5. 梁、板标高偏差:支模偏差 引起钢筋绑扎一同偏差,柱头剔凿不 到位引起梁顶标高偏差。6. 梁柱节点处主筋打架引起 梁端截面偏差,箍筋位置偏差;7. 板筋弯曲不直,扭曲变形,

14、观感差;8. 梁箍筋保护层偏小或无保 护层,梁主筋保护层左右不均;9. 滚轧直螺纹连接露扣大于 规范要求;10. 梁柱节点处箍筋缺少或有箍筋但被切断;11. 箍筋平行、间距不均匀; (二)钢筋工程常见问题防治措施1. 主筋位移:测量工放线 完毕后,绑扎墙柱钢筋前,先根据墙 柱边线及控制线将主筋按 1:6 打弯, 调整到位后再进行箍筋的安装和绑 扎,若先安装箍筋并绑扎,而后进行 位置调整,难度加大;在柱内设置定 位卡或定位箍,保证调整后不再变 形。2. 松扣和脱扣:严格采用 八字扣进行绑扎,扎丝采用两股或两 股以上,绑扎牢固,成型后注意免受 冲击荷载。3. 箍筋弯曲变形:绑扎梁 筋时及时穿构造钢

15、筋,每个钢筋交点 处都用扎丝绑扎牢固,及时垫垫块; 后台加工箍筋严格按放样进行。4. 钢筋弯钩反向:绑扎过 程中,加强自检和互检,发现后无条 件改正到位,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教 育。5. 顶标高偏差:模板提前 进行预检,模板标高偏差及时调整; 绑扎钢筋前提前处理柱头,剔凿到 位,避免出现“枕头”状,主筋在节 点处高于梁中部;顶板马凳正确摆 放,马凳高度根据班厚提前做好备用 并做好预检。6. 梁柱节点处因为钢筋 密集,常引起墙柱主筋位置重叠,此 时应保证柱筋位置,调整梁筋,调整 后截面一般偏小,从柱边开始逐步调 整梁截面,梁筋可按1:6打弯,弯 曲段在箍筋角部插 14或 12钢筋, 绑扎牢固,保证箍筋位置正确。7. 绑扎板钢筋时应通长 拉控制线或在模板上弹控制线,排筋 时从梁边、墙边50mm处起步,与控 制线重合(当拉小白线时与控制线平 行),第二根与第一根平行,绑扎采 用八字扣,绑扎完一段后进行微调, 将偏差的部分调整到位;8. 梁绑扎完毕后,及时垫 底部保护层垫块,垫块垫在箍筋与主 筋交点处,采用大理石垫块,主筋、 腰筋与箍筋交点处均绑扎牢固,上下 排丝扣方向相反,保证梁骨架不变 形。9. 滚轧直螺纹接头用专 用扳手拧紧,完成一段后进行复检, 检查完毕在套筒上点红油漆做标识;10. 梁柱节点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