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86564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196前 言区域一体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重庆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是 部大开发的重要支点,但同时也是经济欠发展地区。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处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通过“一圈”帮扶“两翼”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长寿区是一圈中发展较快、基础较好区,垫江是两翼中紧邻一圈、在21个县中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县之一。长寿区帮扶垫江县,通过建园区、送人才、帮项目、促发展等具体工作,帮扶成效显著。如何推进帮扶工作上水平、可持续?通过市场选择、政府推动

2、,促进两地形成一体化产业,是帮扶工作的重点和抓手。长垫产业一体化研究是在分析两地农业、工业、旅游、商贸物流等主要产业发展基础上,比较两地在重庆的发展基础和地位,从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集群的构建、产业配套的形成、三次产业间的联动等一体化模式着手,借鉴国内外一体化先进经验,发挥两地地缘相邻、人脉相亲、山水相连的优势,提出两地产业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推进措施。第一章 理论篇一、背景随着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重庆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日渐明显。根据“314”总体部署,重庆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加快发展城市一体化,也须重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依据发展现状,重庆提出了“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

3、,提出了对口帮扶、捆绑考核机制。即“一圈”中有实力的区县与“两翼”区县结成“一帮一”、“多帮一”的对子,以一小时经济圈中的都市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的发展。制定了“一圈两翼”互动发展机制,明确逐年提高市里对“两翼”区县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即“一圈”帮扶区县每年按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1%的实物量支持受助区县发展,重点用于工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长寿区位于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向“两翼”辐射的重要中继站。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长寿区帮扶垫江县。垫江地处市域中部,属渝东北翼经济发展区,是“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北地区的重要承接点。长寿区和垫江

4、县两地地理位置毗邻,区位优势独特,长寿区和垫江县两地加快一体化成为适时所需,既是市委、市政府的帮扶安排下政治意义上的一体化,同时也是毗邻区县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产业一体化是核心,实现两地产业一体化成为该区域以及重庆市实现城市一体化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先决条件。二、产业一体化概述(一)产业一体化的含义产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办法、新选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毗连的城市或地区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方向的同一性、产业结构互补性等特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速产业的整合与重组,实现地区经济分工与协作,并以整体

5、优势参与对外竞争。(二)产业一体化的内涵产业一体化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以实现共同发展为目标,保障经济主体在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在特定区域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布局。根据比较优势形成产业分工,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产业一体化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和重要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形态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和信息一体化。(三)产业一体化的特征及形式产业一体化的本质特征是在区域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行区域资源整合,实现要素的合理流转和优化组合,在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指导下,最终实现区域内各地产业的共同发展和产业的空间布局一体化,并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表

6、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产业配套型一体化区域内有实力很强的龙头企业,区域内和周边地区相关产业,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状况,为龙头企业生产配套的产品,从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该区域的一体化水平。2、生产加工型一体化区域内有实力相当的同类产业,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生产基地与加工基地分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3、同类扩大型一体化区域内有共同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在一体化发展思路指导下,统一规划,发挥比较优势,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将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区域内产业的整体竞争水平。4、产业链一体化根据区域内各地资源和

7、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状况,在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分析同一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产品的发展趋势,布局适合该区域一体化的产业,壮大该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四)实行产业一体化的战略意义1、产业一体化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产业一体化的推行,促进地区发展环境优化,从而在整个区域内部,各种交易费用和信息的使用成本都会降低,为各类企业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吸引大量的企业到该区域。当企业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形成一个增长极后,就能快速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因此发挥中心城市配置资源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加快城市圈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产业一体化,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产业一体化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

8、过区域产业一体化,把相连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优化产业布局,变分散布局为统一布局,实现布局上的系统优化效益、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通过产业一体化,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以深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为方向,以培育核心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大力发展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为基础,形成一批组织结构合理、分工协作体系科学的产业集团和企业群体,从而取得良好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效益。3、产业一体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动力加快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则必须实现城乡一体化,包括基础设施一体化及产业一体化,其中产业一体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动力。通过产业的转移,加大产业的辐射力度,才能推动产业一体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4、产

9、业一体化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路径产业一体化可以把产业发展的优势整合起来,扬长避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突出产品特色,培育企业集团,实现互补升级,构建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问题。三、产业一体化的相关理论产业一体化的相关理论有产业集聚、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以及产业梯度转移等。产业集聚是实现产业一体化的核心,产业融合是基础条件,产业创新则是加强产业一体化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产业一体化过程中,产业从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转移,由核心城市向次级城市或乡镇转移,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一)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是描述特定行业一定数量的企业在地理上出现集中的经济现象。它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

10、,由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及其支撑机构形成的地理上的集聚体。产业集聚表现为企业集群,企业集群是在不同产业中,以一个主导企业或龙头企业为核心,大量存在关联性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企业管理和市场销售过程中建立稳定协作关系和共同利益目标,形成综合竞争优势的一种现象。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企业组织方式,其纵向可以延伸至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的企业和机构,横向可以扩展到不同零部件和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术开发、资金投入、物资流通相关的机构,还包括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机构。企业集群在经济竞争中具有比单个企业强很多的竞争优势。通

11、过企业集群系统中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同创新,可以提高企业集群相关企业的综合实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大趋势,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要产生明显的行业内部效应和企业外部效应,还需要通过集群的作用。产业集聚是企业集群的基础,企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深化。产业集聚是实现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必要途径,是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和优化的重要动力。(二)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是由于技术进步、放松管制与管理创新,产业边界和交叉处出现的技术融合导致各产业打破原来的产业界限,使之相互介入、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形成一种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最终达到产业之间产品、业务

12、与市场的全面融合。一个区域产业一体化的过程,在较大程度上是该区域支柱产业融合的过程。支柱产业融合是不同支柱产业或同一支柱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支柱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融合的结果出现了新的支柱产业或新的增长点。产业融合是区域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实现跨产业的一体化。产业融合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渗透发展,产业界限趋于模糊, 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主要类型有高新产业向传统产业的技术渗透型融合、产业之间的延伸型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型融合和全新产业对传统旧产业的替代型融合。(三)产业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是支柱产业融合的内部原因,高新技术的发展,往往能促进支柱

13、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而支柱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又反过来促进技术创新。支柱产业融合与支柱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是密不可分的,要增强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必须要加大支柱产业的创新力度。产业创新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链的升级、产业技术的升级。支柱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在技术进步条件下,支柱产业结构系统从低度水准向高度水准、较低形式向较高形式的演进过程。支柱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顺向演进。产业链的创新是支柱产业的关联性创新,主要是支柱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支柱产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支柱产业布局是指支柱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

14、分布与组合,具体包括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在地域空间上的集中与分散情况。支柱产业布局合理化,有利于发挥地区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有利于支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四)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产业梯度是由于生产要素禀赋、发展战略、产业基础的不同,各国或地区间在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的阶梯状差距。产业梯度转移是由于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产业梯度差异引起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主要包括:区域经济的盛衰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劣,产业结构的优劣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产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创新活动、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

15、度地区,随着生命周期循环的阶段变化,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扩展形势有局部和大范围两种。局部转移是向周围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而大范围转移则是按全国或区域城市系统的等级顺序,蛙跳式向广大地区扩展。四、国内外经验借鉴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浪潮,在世界各国及国内许多地方都有应用的范例。实践证明,它是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产业一体化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支柱性的作用。(一)国外范例1、莱茵河及沿河产业一体化莱茵河全长1360公里,流经法国、德国等9个国家,最后由荷

16、兰扩入北海,其主要河段位于德国境内。图1.莱茵河及沿河产业示意图经过沿岸各国的共同努力和近两个世纪的开发建设,莱茵河成为世界上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之一,其两岸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城市,集中了许多重要产业部门,并形成了六个世界闻名的工业基地,它们分别是欧洲和世界重要的化工、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冶炼、金属加工、造船和商业银行中心。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支配力量,它引导沿河各工业带和工业中心之间,由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雷同的竞争转向发展特色产业和相互利用、错位竞争。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间,该地区通过不断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莱茵河畔22.4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内,以大企业为核心,形成了基础、传统重工业完整优质的产业链和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