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3套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86046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3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3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3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3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3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3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3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朋自远方来话,“,不这吧,不中“,:”。:。“弟子。而再加。,这是孔子论语学而篇里面的第二句“学而”主要是讲述教育目的、人生立志、人生的目的,而我之所以选择有朋自远方来,亦乐乎”句话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样一种学习境界的向往吧。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能静静的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其实是很少的人,深知自己是渴望能静下心,但是却做不到,害怕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学习了“学而”才明白了要学习做学问,是需要忍受心灵的孤独,这样终有一天与你心灵相通的朋友会来到你身边,激励我们去学习。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真正意思“有朋自远方来,亦乐乎”,朋”周礼大司徒郑玄注为“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朱熹注为“朋,同类也”也就是和

2、你志趣、爱好等等相投的人。宋翔凤朴学斋札记说,这里的朋字即指。史记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朋”理解为志同道合的人。这样,各个时期不同的大家对朋的理解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上老师对其的讲解让我明白“朋”是指共同志向或志向可能一样的朋友。一可是先。来江此很多人认为学习本来是个人的事情,远方来的志向相通的朋友来不来又有什么快乐不快乐的呢?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要学习做学问,就必然要忍受心灵的孤独。而人长久以来都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需要他人的支持。个人一辈子的朋友也许会很多,真正很够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朋友,的确可遇而不可求,比如说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相传

3、春秋时期,俞伯牙弹琴为一绝,但是真正能听懂他曲子的人却很少,因此他赋有弹琴的学问,却没人能懂。有一天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一日,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曲子,路过的樵夫钟子期驻足倾听。俞伯牙原本内心对其有些许不屑,心想着一个樵夫怎么会懂得我的琴声。结果当伯牙谈了一首高山时,子期赞叹道:琴声慷慨激昂,生志在高山”伯牙惊讶地又谈了一首子期称赞道“琴声清澈婉转,先生志在流水”。俞伯牙万分激动地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与钟子期成为知心好友。后人也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据说后来钟子期不幸因病过世,俞伯牙闻听悲痛欲绝,认为世界再无知音,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悲伤的曲子,然后

4、站在子期墓前,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在子期的墓前,从此以后子期再未谈过琴。在子期墓前,俞伯牙写下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朋友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知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欢去何苦,畔起愁云。曲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伯牙子期的故事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有志向相通的朋友的重要性,也体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向相通的朋友从远方来,难道是不快乐吗?孔子的意思也就是。解释,而没著名子,。同。,说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那么,他为什么认为从远方来的朋友才是最大的快乐呢?主要是因为远方并不是现代空间意义上的距离,而是心的距离。

5、如果是现代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心灵相通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到你身边论语集注中就提到“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的。君子学而时习之,自然会因所学指导所言所行,而所言所行,自然会感染、引导身边的人,而身边的人欣赏乃至敬佩君子,他们也有朋友和交往,自然会传播君子之德行、言语,于是君子之德、行、言、事自会传播至远方,那么为什么近处心灵相通的朋友不是最大的快乐呢。除此之外,朋友从远方来到你身边,你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忙,有时间招待你的朋友因此对你的朋友产生愧疚之情,那样朋友从远方来,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因此可以看出这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中的“远方”是指出现了在心灵上的距离与你相近。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这

6、样一个例。因为在心灵上得不到其他人的理解导致他死亡的悲剧法国人让布伦认为苏格拉底是死于民众对精英的恐惧与敌视,民众拒绝在心灵上与苏格拉底相通。苏格拉底其实代表着一种在平庸的日常生活之外追求真理的卓越思想,然而真正的思想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是一种威胁,因为没人在心灵上懂得他追求真理的卓越思想,因此“不仅权力者本身可能把思想当作威胁,而且怯懦的民众,也把思想家当作破坏其安宁生活的罪魁祸首因此,苏格拉底的死,时也是思想学问的悲剧在这种情况下“远方的朋友”也就是有心灵相通的朋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它就表现为对人性的认可。不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另一个方面其实是告诉我们只有经得住孤独的洗礼,才能够做成

7、好的学问。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要遇到一个在思想上心灵相通的人很难,因此需要等待。然而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了解知识的魅力。自古就有名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从功利的角度阐明了做学问的意义,也激励了一定的人去学习做学问。而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明做学问的路途是十分艰辛的。而姚雪垠先生说:“我们有许多研究学术的,搞创作的,吃亏在不能耐得寂寞,总是怕别人忘记了他。由于耐不得寂寞,就不能深入地做学问,不能勤学苦练。他不知道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段话告诉我们,做学问要学会耐得寂寞,才能够在最后获得成功。思想是一个

8、人灵魂最深处的体现,做学问,其实也是在陶冶我们自己的灵魂,也是与别人的思想进行交流。因此,我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亦乐乎”句话正是激励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最佳动力。现在的社会,不论是说受到西方文明的冲突,还是现代人思想的改变,总的来说就是当今社会太过于浮躁,每个人都想不付出努力,就能快节奏的获得成功,因此连教育也逐渐的市场化。而孔子则早就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人,在每个时代都是需要的,也许在成为这样的人之前我们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做学问的时候,也许长期是孤独的,保持。但是一个真正励志于学习的人会学会拒绝诱惑自己的这种孤独状态激励自己更好的研究学问,只要

9、好好坚持下去,谨记孔子老先生的这句话,努力成就自己的学问,终有一天会遇到心灵上与自己相通的朋友,能够开心的与他交谈,做一个有学问的人。那个时候,恐怕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有朋自远方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2.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了解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3.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10、二、教学重点难点“差异在哪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说它是重点,这是因为只有懂得了每一种文化习俗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进而才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说它是难点,这是因为造成不同民族、国家的人民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既要承认它们的各不相同,又要从不同的文化习俗与背景来认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让世界手拉手”,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它直接解决本课的研究课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体现本课的主

11、题。三、知识体系第一框文化习俗多姿多彩?1.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处理方法和态度是不尽相同,请举例说明。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是先推辞再接受,接受后感谢但不当场打开。而西方人则先感谢,接受后即当场打开,对礼物夸赞一番。?什么?异,3.世界各国的人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要求我们怎么对待(1)不同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造成了处理解决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的不同。(2)我们要了解或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在交往中引起重视。第二

12、框相互尊重促进交往?1.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如何形成的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我们应如何对待文化和文明的差异性(1)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即不要只认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并把自己的文化习俗?强加于人,也不能对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一概排斥,一无所知。(2)只要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就能和谐相处在同一片蓝天下。3.我们与各国人民交往要掌握哪些交往礼仪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和礼节。例如握手是最常见的礼节,我们要掌握这种礼节在方法和礼仪上应注意的事项。?4.我们怎样对待来自各国各民

13、族的新奇与时尚的东西我们不能不加分析的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对外来文化中的有毒有害的东西,我们应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5.我们青少年怎样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交往作贡献我们要懂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平等的态度,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让世界手拉手,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表演法、阅读讨论法、辩论等。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电视1.因本课要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并设计一个模拟旅游计划所以课前一定要求学生学会从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去

14、收集、处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和材料。2.“差异在哪里”要求学生分别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小品表演,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大胆创新,并从中评选出最佳小品。3.进行本课的教学和活动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英语学科等知识,使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第1课时文化习俗多姿多彩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跨出了国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了国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国际化的影子。同学们能不能举些例子: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平时可能不太关注的现象入手,感受到学会与其他民族和国家(劳(人民之间相互交往的迫切性。可以提示学生从吃穿用住行等生活细节列举。教师小结:吃肯德基、麦当美国)方便面日本);穿耐克运动装美国)、皮装意大利);用三星手机韩国)、松下电器日本)、IBM笔记本电脑美国);住住房设计越来越欧化;行丰田汽车日本)、福特汽车美国)、奥迪汽车德国);娱乐卡拉OK(日本)、美国大片、互联网(一、民族风情知多少板书)?过渡: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哪些方面活动内容:感受异域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