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385637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我的第一本书讲述的是牛汉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那本书承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即使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人生征途,饱尝了世间甘苦,回首往事,依然铭记那“第一本书”,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

2、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抓着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起在品味,分享这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2、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2、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重点、难点:1、重点:抓住重点,

3、有条理地复述故事。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思路:整体感知-复述故事-自主阅读(品味关键词句)-合作探讨阅读(研读赏析)-拓展延伸(课后练笔)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困顿中的父子亲情让我们感动不已,岁月愈是艰难,人情愈是温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段艰难时日里的如水回忆,学习牛汉的一篇随笔。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永志难忘,那么围绕着第一本书到底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

4、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几个重点词语,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在文中,写一本书仅仅指那课本吗?明确:否(2)、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流露出怎样的情感?点拨:父子之情,同学友谊,人与狗的情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

5、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4)、探究:讨论“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明确:“我的第一本”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明确: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穷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

6、是生命最初的快乐2、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特意地补述了他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蓝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什么“出息”?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交待? 明确: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这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乔元贞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

7、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明确:这里的“枉”可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的,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

8、,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本”既指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四)小结 本文是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五)拓展延伸我知道,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苦,也有乐。(留守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你们的苦难也许要多一些.)请大家来畅谈我们的苦难,让我们正确认识生活的苦难。苦难是一个人成长中的一笔终身受用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也不能忘本!作业: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苦难板书设计我的第一本课本我的第一本书 生活的艰辛人生第一课父子情 同学情人和狗的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