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85519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键词】 毒性中药;修治机理用于临床治疗的毒性中药均需经过规范的加工炮制方可入药,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因此,对于毒性中药选择合理的炮制方法是确保临床安全用药的前提条件。笔者拟就毒性中药的炮制机理浅析如下,希望斧正。1 净制制毒即除去药材中某些非药用的毒性部位,从而达到安全用药的操作方法。如蕲蛇去头足入药,斑蝥去头、足、翅方可入药,还有诸如人参“去芦免吐”、山茱萸“去核免滑”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蕲蛇的头部毒腺中确实含有大量出血性及溶血性的毒质成分;而斑蝥所含的毒性成分斑蝥素其中相当一部分以镁盐的形式存在于动物软组织内,从斑蝥足关节处分泌。2 水

2、处理制毒系采用清水对药材进行漂、浸,其间不断翻动和换水,从而使药材中的毒性成分水解或者溶解于水中,以达到减低及消除毒性的操作方法。如传统的水飞雄黄,即因夹杂于其中的as2o2为剧毒成分,且能够溶解于水中,在水飞研磨为极细粉的反复操作过程中,as2o2逐渐溶解于水而被除去,且水飞次数及用水量越多,雄黄内所含的as2o2含量就越低。又如半夏及天南星在炮制之前,也要求用水漂洗至口尝无或微有麻辣感,以使毒质被水漂洗溶出,再行下一步炮制操作。再如附子和乌头等经过长时间的漂洗处理,可使乌头碱毒质随水而大量去除。现代研究表明,将草乌总生物碱除尽后的水溶液仍然具有较强的毒性,所以,乌头中除含有剧毒的乌头碱外,

3、还有其它水溶性的毒质存在。因此,浸泡和漂洗过程对于去除乌头毒性成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传统炮制马钱子有童便浸泡和甘草水浸泡等方法,因为长时间浸泡可降低其主要毒性成分番木鳖碱的含量。近年来有人试验使用醋酸溶液浸泡取代传统浸泡法,以期通过酸与碱的结合增强番木鳖碱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其毒质含量而达到药用的标准。3 热处理制毒3.1 干热制毒将毒性药材置于容器中加热拌炒,或者加入一定量的固体辅料连续加热,其间不断翻动,通过高温破坏或者分解毒性成分,以使药物毒性降低或消除。如马钱子经过砂炒可使其所含的番木鳖碱和士的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番木鳖碱成人口服510 mg即可导致中毒,生品马钱子中所含番木鳖碱平均

4、约为1.56%,砂炒至270 药物表面呈棕黄色时其含量降至1.15%,炒制温度升至290 呈黑褐色时含量降为0.49%;而番木鳖碱的熔点为268270 ,超过此温度范围则其毒性成分会被破坏。又如用米炒制斑蝥,是由于加热超过斑蝥素熔点(218 )时能够升华逸出而降低毒性。另外,麸炒肉豆蔻吸附油脂、用醋炒制乳香和没药以除去挥发油,均可达到缓和刺激性和降低其毒性的目的。由此可见,干热制毒主要在于破坏药物所含的毒性成分,或者使毒性成分挥散以达到解毒的目的。3.2 湿热制毒即在毒性中药内加入清水或液体辅料,共炒或共煮以达到降低或消除毒性的操作方法。如乌头中所含的乌头碱属于二元酯类结构,其化学结构不很稳定

5、,与水共热可被水解。在炮制操作过程中,乌头经水浸泡及加热蒸煮,所含乌头碱会发生水解反应,其分子结构中失去一分子醋酸,生成毒性较小的乌头次碱;乌头次碱再进一步水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毒性极弱的乌头原碱。但乌头中的强心苷类成分消旋去甲乌头碱仍然大量存在。又如大黄中主要含有蒽苷类衍生物,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为蒽苷,为致泻的主要成分,大黄经过液体辅料煮制后使蒽苷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游离苷元,而结合蒽苷量减少,因此,泻下作用减缓。另外,何首乌经过蒸制之后,其中具有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则会水解成为无泻下作用的蒽醌衍生物,于是减弱或消除了何首乌的致泻作用。4 加辅料解毒处理在炮制毒性中药过程中加入各种不同的

6、辅料,利用辅料与毒性成分相互结合,达到降低或消除毒性的目的。4.1 甘草解毒利用甘草解除药物毒性在中医临床应用很广,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甘草“解百药毒”;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甘草“解牛马肉毒及乌头巴豆毒”。从现代药学理论观点看,甘草解毒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吸附作用。甘草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具有类似活性炭样的吸附作用,可通过吸附毒质而达到降低药毒的目的。如用甘草煎液煮制或浸泡远志、半夏、吴茱萸等以缓和药性、降低毒性。据文献报道,有人使用30 mg甘草甜素对士的宁的吸附率为35.89%,随着甘草甜素用量的不断增加,其吸附作用也逐渐增强。与毒质的结合作用。甘草甜素水解生成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很多类

7、型的毒质结合。凡是分子中含有羟基或者羰基的毒质成分皆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一种不易被动物自身所吸收的结合性葡萄糖醛酸,而起到解毒的作用1。4.2 豆腐解毒豆腐中所含蛋白质为两性化合物,可与生物碱、鞣酸及重金属等结合产生沉淀,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的目的;另外,豆腐经过煮制后形成的多孔型凝固蛋白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故可吸附药物毒质以解药毒,如豆腐煮藤黄或硫磺等。4.3 明矾解毒明矾为复盐化合物,在水中可离解出al3+,al3+又进一步水解成为凝胶状的al(oh)3,其本身带有电荷并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吸附毒性生物碱及苷类等成分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如用明矾溶液制乌头,可使乌头碱在水溶液中发生

8、沉淀而加快对毒质的消除。又如,有人对用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半夏进行了比较,结果生半夏毒性最强,对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炮制品毒性依次为漂半夏姜半夏和蒸半夏明矾制半夏,证实明矾解除半夏毒性的作用最强。4.4 米醋解毒利用米醋中有机酸与毒性物质结合的特性解毒。如甘遂、大戟、芫花和商陆等皆为峻下逐水的毒性药物,在宋代就已开始使用米醋制其毒了。如大戟所含的毒性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和大戟苷类等,而三萜类化合物有类似于巴豆油及斑蝥素样的刺激作用,与醋酸作用后生成的衍生物则失去了刺激性。5 去油制霜法本法是将富含油脂的药物去油制成松散的粉末,以降低或者消除毒性的方法。如巴豆中除含有溶解红血球、使局部细胞发生

9、坏死的毒蛋白外,尚含具有峻下作用的成分巴豆油,正常人口服20滴就会导致死亡。在对巴豆蒸制压油成霜的炮制过程中,高温可使毒蛋白发生变性,这样既降低了毒性,又使大部分油脂析出而减少了刺激性,从而达到缓泻的效果。又如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但其中所含侧柏油及龙脑油等具有滑肠作用,采取制霜法即可除去油脂,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6 结语对毒性中药采用各种相应的炮制方法,使其性质发生不同的理化改变,从而导致了药性的变化,最终实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因此,炮制对于各毒性中药成分的物理、化学影响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传统毒性中药炮制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参考文献】 1 陈 成.京帮炮制通义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4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