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385383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报告编号:2014*F00240B001Z0000 监 测 报 告工程名称:昆明市严家地城中村改造回迁区A2-A5地块(基坑第三方监测)第一期至第六十一期(合同编号:HT-F-2012-011)委 托 单 位:云南昆铁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委托单位地址:昆明市官渡区北京路建设大厦7楼 云 南 瑞 博 检 测 技 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公 章) 注 意 事 项1报告无“检测报告专用章”、“CMA”计量认证章及“骑缝章”无效。2报告无编制、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3未经我公司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报告,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4报告涂改无效。5对本报告检验结果若有异议,应

2、在报告收到之日起十五日之内向我公司提出,逾期不予受理。6单位联系方式:地 址: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拓翔路189号聚金盛科标准厂房5栋电 话:400-017-1895 传 真:400-017-1895转801电子邮件:webyn-目 录一、签字页1二、工程概况1三、监测目的和依据1(一)监测目的1(二)监测依据1四、监测项目1五、监测设备2六、监测方法2七、监测期及频率4八、监测报警5九、监测数据分析、结论及建议5十、附件16(一)监测数量统计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其他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 测 报 告 报告编号:2014*F0024B001Z0000一、签字页监 测 报 告Mo

3、nitoring Report监测人: Monitoring By报告编制人: Report By审核人: Checked By批准人: Approved By 云南瑞博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日期: 年 月 日第 1 页 共 页二、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昆铁盛和家苑住宅小区“深基坑支护施工变形监测”服务项目工程地点:昆明市官渡区东三环与昆石路相交处朱家村立交桥东侧建设单位:云南昆铁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中国中铁八局监理单位:云南青山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昆铁盛和家苑住宅小区深基坑支护施工变形监测工程项目位于昆明市东三环与昆石路相交的朱家村立交桥东侧昆明铁路局原昆东车辆段厂区,拟

4、建地下室为复式停车场,基坑周长932.0m,基坑开挖约5.5-10.8米左右;部分剖面采用桩锚加喷锚支护,旋喷桩止水,部分剖面采用放坡加土钉墙支护;基坑东侧及北侧临近(建)构筑物、既有边坡和挡墙,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该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其他地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目前基坑(1-1剖面至7-7剖面护壁桩打桩完毕),7-7剖面冠梁浇筑完成,部分剖面基坑开挖深度为3米左右。三、 监测目的和依据(一)监测目的根据行业规范要求、地方实施标准、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布设监测点,采用专业监测技术方法,通过监测,指导施工,实现整个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

5、工管理和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做到成果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二)监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昆建通201020号;7、昆明时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昆政办文201327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昆明市深基坑管理工作的通知;8、甲方提供资料:基坑支护施工图纸、昆铁盛和家苑住宅小区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四、 监测项目根据昆铁盛和家苑住宅

6、小区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本项目监测内容:(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坡)顶竖向位移监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地下水位监测、锚索应力监测。五、 监测设备 本次监测所用仪器均经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检测前后仪器使用正常,仪器汇总表见下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仪器设备型号精度检定证书号1全站仪徕卡TS09测角(1);测距(2mm+2ppm)2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30.3mm2014ZGL.ch-00036测斜仪CX-801C2mm/25mm水位计JDSW-501mm振弦式测读仪JDZX-2-六、 监测方法(一)(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方法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坡)顶水

7、平位移监测点采用测量专用点(专业订制)进行布设,本项目共布设40个水平位移监测点,详见附件“昆铁盛和家苑住宅小区“深基坑支护施工变形监测”服务项目布点示意图”。2.(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测量(1)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本项目按二级导线测量技术要求,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方法,进行监测点的观测。(2) 监测项目初始值事前至少连续观测2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3) 监测报警值的设定在“监测报警及应急措施”中进行详述。(二)(坡)顶竖向位移监测方法1、(坡)顶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坡)顶竖向

8、位移监测点与水平位移监测点共用,预计布设40个竖向位移监测点,详见附件“昆铁盛和家苑住宅小区“深基坑支护施工变形监测”服务项目布点示意图”。2、(坡)顶竖向位移监测点的测量(1)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本项目按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使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监测点的观测。(2) 监测项目初始值事前至少连续观测2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3) 监测报警值的设定在“监测报警及应急措施”中进行详述。(三)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1.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1)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周

9、边的中部、阳角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围护墙体内,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深度;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时,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2) 测斜管的材质采用抗震性能比较好的,柔性较大不宜脆断的优良卡槽管,测斜管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完成,埋设时符合下列要求:a、埋设前检查管的质量,测斜管连接时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及管底应保证密封。b、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防止发生上浮,断裂,扭转,测斜管一对导槽

10、的方向应与所需测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c、采用钻孔埋设时,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空隙应用细沙填充密实。d、做好保护措施,做明显的识别标记,预防对其破坏。(3) 测斜管有两对方向互相垂直到定向槽,其中一对需与基坑边线垂直。(4)测斜管埋设深度约为基坑深度1.5倍。2.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测量(1)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2) 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在监测作业时,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底后,应待探头接近管内的温度是再量测,每个监测点均进行正、反两次测量,沿测斜管的深度方向每0.5m

11、测一点。当以上部管口作为深层水平位移的起算点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管口坐标的变化并修正。(四)锚杆(索)内力监测1锚杆(索)内力监测点的布设(1)锚杆(索)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位、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索)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各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索)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和受力。(2)根据结构设计要求,锚索应力计安装在张拉端或锚固端,安装时钢铰线或锚索从锚索应力计中心穿过,应力计处于钢垫座和工作锚之间, 安装过程中应随时对锚索应力计进行监测,并从中间锚索开始

12、向周围锚索逐步加载以免锚索应力计的偏心受力或过载。2锚杆内力监测点的测量(1) 内力监测值应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2) 应力计或应变计的量程宜为最大设计值的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3)内力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性能检验和编号。(4) 内力监测元件宜在基坑开挖前至少1周埋设,并在开挖前连续2d取得稳定初始值。(五)地下水位监测1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设(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拐角处,监测点应视具体情况确定。(2)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

13、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3)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4) 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测量(1)地下水位监测宜采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等方法进行测量。(2)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3)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测量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4)水位管宜在基坑开始降水前至少1周埋设,且宜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并取得稳定初始值。七、 监测期及频率(1)根据设计要求,本基坑支护结构各项监测点的监测频率:施工工况监测项目施工前基坑开挖过程至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至基坑回填(坡)顶水平位移埋设监测点/采集原始数据1次/7d(坡)顶竖向位移埋设监测点/采集原始数据1次/7d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埋设监测点/采集原始数据1次/7d锚索应力监测埋设监测点/采集原始数据1次/7d水位监测埋设监测点/采集原始数据1次/7d备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每天监测不少于两次。(2)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