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精讲精练【含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85340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精讲精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精品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精讲精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精品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精讲精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精品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精讲精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精品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精讲精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精讲精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精讲精练【含答案】(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精品资料课时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最新考纲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述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分类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2)分类法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

2、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3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探究思考1在物质与物质的类别之间连线答案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硫黄HClO苛性钠铁小苏打过氧化钠答案【示例1】 (2013四川化学,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科学审题 (1)明确物质分类标准;(2)细审物质组成和性质。解析A项,CO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错误;C项,四氯化碳不属于电解质,错误;D项,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分别为甲醛,硅酸钠、氨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

3、,正确。答案D【示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012全国课标卷,8C)B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2013山东理综,7C)C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2012浙江理综,7B)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也为混合物(2012山东理综,7D改编)解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碳纤维是无机物,B错;油脂的水解产物高级脂肪酸是弱电解质,C错。答案D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不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B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D胆矾是纯净物,水泥是混合物解析A项,如

4、HD(HD为氢的同位素)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但它属于单质;B项,如CO为非金属氧化物,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C项,如MnO4含金属元素Mn,但它是阴离子。答案D2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解析气溶胶属于胶体,A错误;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钠盐与钾盐有可能为碳酸盐,C错误。答案D3(2013浙江名校联盟一联,2)下列有关物质归类一定正确的是()。强电解质:氯化氢、氢氧化钡、明矾弱电解质:草酸、纯碱、醋酸铵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A B C D解析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同系物一定是同一类物质,CH

5、2O2、C2H4O2、C3H6O2虽均符合CnH2nO2的分子通式,但有可能属于饱和一元羧酸、羟基醛、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等,因此不一定属于同系物。答案B物质正确分类的关键:明确分类标准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化学反应的分类3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各列举一个化学反应填在横线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2)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O2=2S2H2OSO22H2S=3S2H2O2SO2O22SO3Cu2H2SO4(浓)CuSO4SO

6、22H2O探究思考1化学变化不能实现的是_。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一个质子变成一个中子混合物变成纯净物有毒有污染的物质变成无毒无污染的物质金属变成非金属答案2下表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第组第组第组甲BaCl2AlCu(NO3)2乙Fe2O3K2SO4H2SO4丙MgNaOHMgCl2根据该表回答问题:(1)第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_。(2)不跟第组任何物质发生反应的是第_组物质中的_,但能与第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 _,_,_。答案(1)H

7、2SO4(2)NaOH2NaOHCu(NO3)2=Cu(OH)22NaNO32NaOHH2SO4=Na2SO42H2OMgCl22NaOH=Mg(OH)22NaCl【示例3】 (2013江苏化学,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思维启迪 将四个选项中的物质分别代入甲、乙、丙、丁的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答案。解析A项正确,所发生的反应为:2CO2(不足)2CO,2COO2

8、2CO2,CCO22CO。B项正确,所发生的反应为:SO2(过量)NH3H2O=NH4HSO3,NH4HSO3NH3H2O=(NH4)2SO3H2O,(NH4)2SO3H2OSO2=2NH4HSO3。C项中,若甲为Fe,丁为盐酸,则乙为FeCl2,FeCl2与盐酸不反应,故C错误。D项正确,所发生的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Na2CO3H2OCO2=2NaHCO3,NaOHNaHCO3=Na2CO3H2O。答案C【示例4】 (2012重庆理综,6)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C硫酸厂用

9、接触法生产硫酸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解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工业合成氨、钢铁冶炼、接触法制硫酸是三种工业制备,涉及化学变化,炼油厂对石油这种混合物控制不同的温度范围得到各沸点范围内的馏分,是一种混合物的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答案D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解析N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属于化学变化;冷却二氧化氮:2NO2(g)

10、N2O4(g)H0,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得到的固态SO3是无色晶体,加热氯化铵晶体生成无色气体,均没有明显颜色变化,B项错误;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棕色变浅或变成无色,属于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将过氧化钠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属于化学变化;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属化学变化,D项错误。答案C2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A硅 B硫 C铜 D铁解析SiO2与水不能反应,A错误;铜和铁对应的氧化铜、氧化铁不能直接和水反应,C、D错误;S

11、SO2H2SO3Na2SO3,B正确。答案B3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并伴随能量变化,但物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如:N2(g)3H2(g)2NH3(g),故选C。答案C4(2013青岛统考,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物质选项abcAAlAlCl3Al(OH)3BHNO3NONO2CSiSiO2H2SiO3DCH2=CH2CH3CH2OHCH3CHO解析A中的Al(OH)3无法通过一

12、步反应制得Al,A错误;HNO3(稀)NO,NONO2,NO2HNO3,B正确;SiO2不溶于水,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H2SiO3,C错误;CH3CHO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乙烯,D错误。答案B常考无机物特征转换关系1连续氧化转化:ABC,若A为无机物单质,则其可能为C、S、N2、Na等;若A为常见有机物,则其可能为CH3CH2OH。2三角转化:3交叉转化:考点三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

13、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2)聚沉()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方法()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3)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3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探究思考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怎样提纯胶体?答案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分子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用此法可以将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分开。2判断正误(1)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2)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3)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4)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5)溶液是电中性的,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