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850049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7 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知道宋朝建立后处于长期与辽、西夏 以及后来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知道宋太祖吸取历史教训在政治、军 事制度上的调整和改革;知道宋朝完善科举考试的具体措施。理解宋初重文轻武政策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理解宋朝完善科举考试政策的影响(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材料汲取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宋朝科举取士和西欧到 17 世纪以后才采取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对比研究,使 学生认识到中国在选官制度上领先地位,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自豪感。二、重点难点重点:文官体制

2、和科举考试的完善 难点:文官体制的影响三、教学过程问:唐朝是如何灭亡的907 年唐朝灭亡以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末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夺取政权,建立宋朝。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第 17 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的创新一、宋朝的建立1、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插图宋太祖陈桥镇宋太祖黄袍加身处959 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公元960 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禁军将领赵匡胤统率 大军北上,在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和归德 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3、正月初四,赵匡 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 立了赵宋王朝。2、979 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插图北宋疆域图 问:宋朝疆域与唐朝有什么不同 宋朝的建立,标志着唐末五代分裂割据时代的结束和统一国家的重建,但观 察宋初疆域图,辽、西夏所控制的范围也极大,他们已不再是附属性的民族政权, 而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少数民族的王朝。与汉 唐相比,可见宋时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文官体制 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 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能量。他自己既然可以

4、以 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它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 这里,他不寒而栗。尤其使他感到威胁的,是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 于是宋太祖招赵普议论。说:“自唐末以来,帝王换了八个姓,战斗不止,不知 原因何在我要使国家长久,有什么办法吗”赵普回答说:“这不是别的原因,只 是由于方镇权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现在要治国,也没有别的奇巧,只有夺他们 的权,控制他们的钱谷,收他们的精兵”不等赵普说完,宋太祖连忙说:“你不 用再说下去,我已经懂了。” 请大家阅读本目,思考:宋太祖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拥兵自重,禁军 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和改

5、革 这 些调整和改革的特点是什么这些调整和改革有哪些影响1、中央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 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枢密院的长官称为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三衙主要是指侍卫马军司、侍卫步 军司与殿前司。三衙互相牵制,改变过去由禁军将领一人统率的局面。三衙虽有 统兵权,但军队调遣之权由枢密院执掌,三衙枢密院又相互制约,兵权最终集中 于皇帝手中。2、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命令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只留 下没有战斗力的老弱厢军和乡兵。禁军屯驻京师,轮流戍守边地。将官所统无常兵,使将兵互不熟悉。以防止将领 分裂割据、拥兵对抗朝廷。3、宋

6、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通过科举考试来大量选拔文人担任官职。 中央重要官员以及地方重要官员大都由文人担任,而且是文官为正职,武官为副 职,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 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官名指表示品级的高低和相应的俸禄, 职是授予某些有名望官员的荣衔,只有差遣)。特点:文官体制 影响:加强了皇权,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隐患,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但是由于对武臣的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 缺乏训练,又酿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导致北宋中期的一系列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63 年,宋太祖任命

7、京官周渭到永济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 迎接,周渭却趾高气扬,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见此情景,平日专横跋扈的符彦卿 心中极为不快,但也无可奈何。(1)、周渭是文官还是武官你的依据是什么(2)、平日符彦卿为什么能专横跋扈,目中无人(3)、面对趾高气扬的周渭,符彦卿为什么又无可奈何二、科举制的完善 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后,激起了广大知识分子读书求仕的热情。在唐朝的发展基 础上,宋朝进一步完善,达到鼎盛时期。插图宋朝科举考试图 请大家阅读本目,思考:宋朝科举制在考试制度、考试规则和考试内容上有哪些 变化如何评价这些变化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由皇帝亲临殿试复试。 为了防止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 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废“帖经”,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藉的理解 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评价: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批文官人才 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小结:略P5 页探索与争鸣 请大家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你对“通古今”、“通彼此”的理解。精心搜集整理,请按实际需求再行修改编辑,因文档各种差异排版需调整字体属性及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