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固体废弃物监测复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847024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固体废弃物监测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四章固体废弃物监测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四章固体废弃物监测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四章固体废弃物监测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四章固体废弃物监测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固体废弃物监测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固体废弃物监测复习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固体废弃物监测一、名词解释1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并包括危险废物。2 工业废物:是指各种工矿企业在生产或原料加工过程中所产生或排出的物质。 3 生活垃圾:是指各种生产、生活制品在进入市场流动中或消费后所产生或抛弃的物质。4 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5 急性毒性:一次投给试验动物的毒性物质,半致死量(LD50)小于规定值的毒性。 6 腐蚀性:含水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其浸出液的pH2或pH12.5的废物,或最低温度为55以下时对钢

2、制品每年的腐蚀深度大于0.64cm的废物。 7 浸出毒性:是指固体废物按规定的浸出方法的浸出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规定从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特性。8 垃圾热值:是单位量(克或千克)生活垃圾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9 高热值:垃圾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总热量,包括水的汽化潜热。10 低热值:垃圾的高热值扣除水蒸发和燃烧时加热所需的热量。11 渗沥水:是指垃圾本身所带水分,以及降水等与垃圾接触而渗出来的溶液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污染物质甚至有毒有害物质。12 传染性废弃物:指人暴露在足够的量或浓度下能导致疾病的各种病理性废弃物。 13 病理性废弃物:从病房扔出的各种药剂和化学药剂,过期的或被污染的或未用而

3、废弃的药品。14 反应性:是指在通常情况下固体废物不稳定,极易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或与水反应猛烈;或形成可爆炸性的混合物;或产生有毒气体的特性。15 放射性: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比放射性活度大于110-7Bq/kg者;含有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或者比放射性活度(Bq/kg)大于露天水源限制浓度的10-100倍(半衰期60天)者。16 易燃性:含闪点低于60的液体,经摩擦或吸湿和自发的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固体,着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以及在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二、填空题1 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和特殊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其一为_;其二为_;另外,还有_。2 固体废物按化学性质可分为_和_;按它的危害

4、状况可分为_和_。3 危险固体废物特性主要包括_、_、_、_、_、_。4 易燃性指含闪点低于_的液体,或经摩擦、吸湿和自发的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固体,着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以及在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的性质。5 固体废物的腐蚀性是指含水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浸出液的pH_或pH_的废物。6 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比放射性活度大于_者称为放射性废物。7 废渣堆采样法要求:在渣堆两侧距堆底_处划第一条横线,然后每隔_划一条横线;再每隔_划一条横线的垂线,其交点作为采样点。8 制样工具包括_、_、_、_、_、_。9 缩分时要求反复转堆,至少_,使其充分混合。然后将圆锥顶端轻轻压平,摊开物料后

5、,用十字板自上压下,分成四等份,取两个对角的等份,重复操作数次,直至不少于_试样为止。10 测定样品水分时,对于无机物:称取样品20g左右于_下干燥,恒重至0.1g,测定水分含量;对于有机物:样品于_下干燥24h,确定水分含量。 11 测定样品腐蚀性,对于粉、粒、块状物料,可称取制备好的样品_置于1L熟料瓶中,加入新鲜蒸馏水250 mL,使固液比为_。12 腐蚀性测定中,每种废物取三个平行侧定,差值不得大于_,否则应再取1-2个样品重复进行试验,取中位值报告结果。对于高pH值(9以上)或低pH值(2以下),两次平行样品的pH值测定结果允许差值不超过_。13 水平振荡法要求振荡频率为_,振幅为_

6、,在室温下振荡8h,静置_后取下,经0.45 m滤膜过滤得到浸出液,测定污染物浓度。14 翻转法要求:翻转式搅拌机转速为_,在室温下翻转搅拌_,静置_后取下,经0.45 m滤膜过滤得到浸出液,测定污染物浓度。15 生活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_、_、_等,其中_和_应予以单独处理。16 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有_、_和_。不同的方法其监测的重点和项目也不一样。焚烧时垃圾的_是决定性参数;堆肥需测定_;对于填埋,则对_进行分析。17 生活垃圾采样频率一般是每月_,在因环境而引起垃圾变化的时期,可调整部分月份的采样频率或增加采样频率,但两次采样间隔时间应大于_。 18 垃圾在堆肥处埋过程中,借助淀粉量

7、来鉴定堆肥的腐熟程度。测定方法根据形成的淀粉碘化络合物。这种络合物颜色的变化取决于堆肥的降解度,当堆肥降解尚未结束时,呈_,降解结束即呈_。19 垃圾试样的总有机碳含量测定采用_仪器进行。由于垃圾中的有机碳含量大约是有机物质的47%,也可采用粗略估算法获得总有机碳的含量,即测定_,然后再乘以47%。20 生物降解度测定时,用标准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过程中颜色的变化是从_,在等当点时出现的是纯绿色。21 焚烧处理主要针对_、_、_等废物进行处理。 22 热值的测定可以用量热计法或热耗法,常用仪器是量热计(氧弹卡)。垃圾的高热值测出后,应扣除_所需要的热量,由高热值换算成_。 23 渗沥水的特性决定

8、于它的组成和浓度。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生活垃圾组分变化很大,并且随着填埋时间的_,渗沥水组分和浓度也会变化。渗沥水具有如下特点:_;_;_。24 医疗废物的处理主要包括_、_、_及_。25 病理性和传染性废弃物的首选处置方法是_,其他类废物可采取其他方法处置。三、单项选择题1 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固体废物是 A城市垃圾 B 工业废物 C 建筑垃圾 D 有害固体废物2 下列物质的特性中,不属于危险废物特性的是 A 易燃性 B 腐蚀性 C 反应性 D 可生物降解性3 下列固体废物中,按照来源进行分类的有 A 有机废物 B 工业废物 C 有害废物 D 危险废物4 下列是固体废物加入定量水后浸出液的pH值

9、,具有腐蚀性废物的pH值是 A 3 B 7 C 10 D 13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射性废物的比活度大于110-7 Bq/kgB 放射性废物的比活度小于110-7 Bq/kgC 放射性废物的比活度大于110-9 Bq/kgD 放射性废物的比活度小于110-9 Bq/kg6 含有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或者比放射性活度(Bq/kg)大于露天水源限制浓度的10-100倍,其半衰期要求 A 大于7d B 大于30d C 大于60d D 大于50d7 固体废物具有浸出毒性,浸出液中六价铬化合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是(Cr6+计) ( )A 1.5 mg/L B 1.0 mg/L C 0.05 mg/L D

10、 1.6 mg/L8 对于下列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固体废物的监测中,优先考虑的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是 A 铜 B 铅 C 锌 D 铁9 固体废物样品的制样,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把全部样品逐级破碎,通过( ) 筛孔,装瓶备用 A 3 mm B 5 mm C 10 mm D 15 mm10 固体废物样品的水分测定,对于无机物样品于( ) 下干燥,恒重至0.1g,测定水分含量。 A 60 B 80 C 100 D 10511 固体废物样品的水分测定,对于有机物样品于( ) 下干燥,恒重至0.1g,测定水分含量。 A 30 B 40 C 50 D 6012 对于制备好的一般固体样品,其有效保存期为 A 半个月

11、B 2个月 C 3个月 D 4个月13 有害物质的急性毒性测定时,样品制备加入的蒸馏水要求固液比 A 1:2 B 1:1 C 1:5 D 1:314 有害物质的腐蚀性测定时,对于高Ph值(9以上)或低pH值(2以下),两次平行样品的pH值测定结果允许差值不超过( )pH值单位。A 0.1个 B 0.2个 C 0.3个 D 0.4个15 浸出毒性的水平振荡法,浸出采用的容器是 A 聚乙烯瓶 B 玻璃瓶 C 棕色试剂瓶 D 广口瓶16 浸出毒性测定中,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主要采用 A 气相色谱法 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 液相色谱法 D滴定法17 在堆肥处埋过程中,可以分析淀粉量来鉴定堆肥

12、的腐熟程度。其形成的淀粉碘化络合物的颜色变化取决于堆肥的降解度,当堆肥降解结束时呈( )色。A 黄 B 深蓝 C 灰 D 绿18 对于有机工业有害废物、生活垃圾、医院废弃物,主要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A 热解 B 填埋 C 焚烧 D 堆肥19 垃圾渗沥水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污染物质甚至有毒有害物质,但一般渗沥水中不含 A 蛋白质 B 碳水化合物 C 油类 C 脂肪20 垃圾中存在的物质,渗沥水中不一定存在,垃圾渗沥水中一般不含有 A 氰化物 B 汞 C 铬 D 以上都不含21 医疗废物中的病理性废弃物主要来源于 A 废弃的药品 B 清洁消毒剂 C 废弃器械 D 血液和体液22 病理性和传染性废弃物采取的处置方法一般为 A 热解 B 焚烧 C 填埋 D 堆肥23 固体废物样品制备中,分段破碎后,筛分时使样品保证( ) 以上处于某一粒度范围 A 90% B 95% C 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