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见真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845468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繁华落尽见真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繁华落尽见真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繁华落尽见真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繁华落尽见真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繁华落尽见真谆解读和时间赛跑一、读者情怀品文本台湾当代作家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是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快与慢中第二 篇课文,是一篇优美而略带伤感的散文。早在学生时代就曾接触过林清玄的作品,一直以来我 都很喜欢他的散文,有如一位远方走来的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惊艳,再看就像一道山泉缓缓地 向我们心中渗透,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在其中。和时间赛跑亦是如此,小故事里蕴含了大 道理,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回味,轻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世界把 你打动。他的辞藻很朴素、浅显,更注重的是对思想生活的感悟,就如他本人所说的:“美丽 的辞藻是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观点才可以恒久,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

2、。”他的文字有种 淡淡的忧伤,看完之后不禁与他一起进入富有禅意的世界,净化自己的心灵。他别样的文字犹 如混沌人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二、教师析理解文本再次看到和时间赛跑时我已是一名教师。它是第十一单元快与慢中第二篇,这一 单元中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快是相对于慢而言的,慢是相对于快而言的。在这里人的主 观感觉起很大作用,珍惜时间、合理支配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就是提高生命的价值,这是本单 元的基本思路,树立时间意识,有明确的目标是本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因 为失去了最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心中悲痛无比。爸爸不知如何安慰我,给我设了一个谜。我每 天看到日子一去不复返,于是就决定和

3、时间赛跑并跑赢了时间,获得了成功。本文情节简单, 但寓意深刻、文辞优美,让我们品到了时间这杯茶的忧伤痛苦和快乐兴奋。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把握的准确程度之于语文教师如同“望、闻、问、切”之于一名医生, 只有对文本的深度接触,对文字的反复咀嚼才不失为“读文”。窦桂梅老师曾说:“文本细读的 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解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这 个耐心,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的词、句、段、标点、修辞的亮点,将自己读到的亮点变 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亮点。在研读这篇文章后,我越来越感到为难。我们读美文是用心领会其中的意境,然而对于十 岁的小朋友来说,让他们理解这篇含义深刻的文章

4、谈何容易?如何让学生自己来读通文本、吃 透文本呢?经过思索后,我确定了本文的关键是:让学生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 从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真正感受到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快乐无比。紧随而来的是另一个问 题:我该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引导?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常常并不是直白地将自己的意见说出 来,而是运用象征、借代、拟人、隐喻等“艺术”表手法来表达。在细读文本时,把文字语言 变成心灵语言、智慧语言,我们的语言教学方能有意识、有方向、有技巧的以艺术训练来代替“重复劳作”,这时“体验”进入了我的脑海。体验的价值取向主要强调学生亲自经历、主动 再现、活化语感,即通过朗读、游戏等学生喜欢的实际活动进入

5、文本,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与 文本发生“内在的交流”,,生成带有个性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情感体验让学生理解文章。 本文中爸爸的话是一个谜,什么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 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这是教学的重点,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时 间一去不复返的感伤,懂得珍惜时间。诵读是进入文本的有效途径,我努力让学生反复的读,换着法的读,咬文嚼字仔细品味文章的 意境。这篇文章与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非常相似,都是以优美的语言来让学生和时间赛跑。 因此在学文的同时,拓展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的片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 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6、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 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一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 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 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产生写的欲望,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产生珍惜时间的欲望, 带给他们一生的思考。三、转换角色问文本阅读不仅仅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应是学生的独特感受。我一边读一边作为一个孩子,随着文章寻找答案,了解我是通过一件什么事产生时间宝贵的想 法?父亲对永远不会回来的解释,“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不会回来”意在告诉我们什么?后来 我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对时间有了怎样的认识,我又是怎样做的?如果能顺着这条明线一路 走下来,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内涵可以意会了。正像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所以,让我们和学生一起进入这捧清洌的泉水中,净化心灵,咀嚼文字,欣赏这美好的世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