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84495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 本农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耕作田块规划设计、田间排 灌沟渠规划设计、机耕路规划设计、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路、沟、林 、渠、田综合规划设计。本标准适用于平 原、低山丘陵地区的洋田、山垄田和梯田三种类型,且面积小于 666.7 公顷的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2 规范性引用 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 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标准。今后这些标准如有修改、修订的,应按修改后的标准执行。GB 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 标准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 准GB 8978污水综

2、合排放标 准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 设计规范GB /T50265泵站设计规范GB/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1NY/T309全国耕地类型区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TD/T 1012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规划设计规范SL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207节水灌溉技术规 范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 级划分及灌水标准SL265水闸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本标准3.1基本农田系指根 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 的预测,长期不得占用或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

3、3.2基本农田建设系 指对基本农田的田块、土壤肥力、沟、渠、路、林等方面按照本 规范的标准进行改造与建设。3.3洋田:系指分布 平原地区各河流的入海口、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的一级阶地 的田块。包括滨海平原田和平洋田。3.3.1 滨海平原田:系指主要由冲、海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各河流的入海口。3.3.2 平洋田:系指主要由冲、洪积形成的洋田,分布于内陆盆地和河流中、下游 的一级阶地。23.4山垄田:系指分布在丘陵、山区的丘间和内陆山间谷地的田块。3.5 梯田:系指分布 在丘陵、山区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台阶形田块。3.6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入田间的水量(或流量)与渠首引入总水量(或流量

4、)的 比值。3.7 渠系水利用系数 :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总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3.8 田间水利用系数 :净灌水定额与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单位面积灌水量的比值。3.9 灌溉设计保证率 :是以灌溉设施供给灌溉用水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 百分数,用符号“P”表示。如 P90则表示灌溉设施在长期使用 中平均每 100 年可保证 90 年正常供 水,其余 10 年不能完全满足。3.10机耕路类型与路 宽3.10.1干、支道:系指 村与村、乡(镇)、县、国家公路连接的道路。3.10.2 田间道:系指田块与村庄,乡村道路或其他公路连接的道路。3.10.3生产路:系指田块与田块连接的道路。34

5、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指标基本农田建设技 术指标见表 1。表 1项目田块形状田地连片(hm 2)小格田面积(m )2地下水位(cm)耕层厚度(cm)障碍因子耕有机质 g/kg层 碱解氮 mg/kg 土壤 有效磷 mg/kg理 速效钾 mg/kg化酸 碱 度性状层耕质地田间排灌设施排灌排水标准工程灌溉设计保证不同地貌类型基 本农田建设技术指标类型平原地区低山丘陵地区(洋田)(山垄田、梯田)格田格田梯田603010250020001500608015基本排除(旱、涝、浅、冷、烂、瘦、酸、锈、污等)2020 25253010080108100805.5 7.5砂粘适中 (轻壤重壤)排、灌、沟、渠、井(机、

6、电)配套齐全田间水利用系数 0.95 、渠系水利用系数 0.75 、灌溉水利用系数 0.70防洪 10 年一遇;排涝 5年一遇。90 804率干行车情况通行大型农机具、农用车辆机支路面宽5 6耕道(m)道田行车情况通行农用车辆、农业机械路间路面宽建3 4道(m)设工生行车情况中,小型农业机械程产路面宽22.5道(m)水稻产量 / 季 kg/ 6750 6000 7500h2m5 耕作田块形状规划设计5.1耕作田块方向应保证耕作田块 长边方向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宜选用南-北向;在丘陵、 山区,耕作田块方向应平行等高线设置;在风蚀区,应与当地主害风 向垂直或与主害风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 30

7、o 方向布置。5.2耕作田块长度田块边长应根据 作物类型、耕作机械工作效率、田块平整度、灌溉均匀程度以及排 水畅通度等因素确定。5.3耕作田块宽度5耕作田块宽度应 考虑田块面积、机械作业要求、灌溉和排水和防止风害等要求;同 时应考虑地形地貌的限制。5.4田块的地下水位耕作田块田面高 程应满足农作物排渍的要求,即田面高程EE0+d 0 为所在田块最高 地下水位的高程, d 为设计排渍深度)。(E水田设计排渍深 度可取 d=0.6m,旱地设计排渍深度可取d=0.8m。5.5耕作田块形状5.5.1要求外形规整, 长边与短边交角以直角或接近直角为好,形状选择依次为长 方形、正方形、梯形、其他形状,长宽

8、比以不小41 为宜。5.5.2在地形较复杂或 具有曲线边界的地段上设计田块时,在不过多减少机组工作 单程长度的情况下,应使田块短边配置在曲线边界上,以保证与田 块长边平行的要求,见图 1。5.5.3在三角形地段上设计田块时,为保证两个长边平行,便于沿长边进行耕作可 将三角形地段三条中线的交点作平行于各边的平行线,划出三个梯 形田块,见图 2。5.6耕作田块对土壤理化性的要求65.6.1耕层土层厚度应在15cm以上;特殊情况下,耕作层厚度应能保障一般大田 作物的正常生长。5.6.2 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不低于 2%;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肥力满足作物生长发 育所需的最低要求。5.6.3 耕地 pH值一

9、般要求在 5.5 7.5 之间;耕层 含盐量 0.3%;特殊情况下,可 以稍微放宽,以不影响出苗为限。5.6.4质地以砂壤至壤 土为佳,不宜是极端的砂土或重粘土。5.7耕作田块 细部设计的要求5.7.1平原地区(洋田 )设计平原地区以种植 水稻为主,水田宜采用格田形式。格田设计必须保证排灌畅通,调 控方便,并满足水稻作物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份的需求。格田田面 高差应在 35cm以内, 长度保持在 80120m,宽度以 3040m为宜 。格田之间以田埂为界,埂高以 2030cm,埂顶宽以 1520cm为宜。5.7.2低山丘陵地区( 山垄田、梯田)设计低山丘陵地区宜 修筑梯田为主。根据地形、地面坡度

10、、土层厚度的不同将其修筑成 梯田。5.7.2.1梯田田坎设计应 坚持安全,占地少,用工省的原则。5.7.2.2梯田规格及田坎 形态宜因地制宜,视地形、地面坡度、机耕条件、土壤的 性质和干旱程度而定。梯田应尽量集中,并考虑防7冲措施。土质粘 着力愈小或田坎愈高,田坎外侧应愈缓;一般可选用 5080 度,内侧可选用 6585 度;田坎稳定性要求按土力学方法进行计算。5.7.2.3梯田田面长边应 沿等高线布设,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5.7.2.4 田面宽度应考虑 灌溉和机耕作业要求,地面坡度5 15 度,田面宽度可设计 为 510m为宜。5.7.2.5修筑田坎材料可 用土料、石料。各地可因地制宜,

11、从稳定性、占地面积、 用工量等方面综合考虑,选用最适合的田坎材料。6 田间排灌系统工 程规划设计6.1水土资源平衡分 析6.1.1根据片区内现有 水土资源, 对土地利 用结构, 农作物种植 结构,灌溉用水方式, 用水量及片区内人、畜用水,工矿企业用水等情况,经分析比较后, 确定工程规模。6.1.2根据片区内地形 、地貌, 农业生产条 件和社会发展需要 , 对山、水、田、路、居 民点、工矿用地等进行统一规划确定用地比例。6.1.3根据自然、土壤 、种植习惯,土地、劳力等资源条件,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在国家宏观调控要求,按作物种类及重要性,分区确定各种作物 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86.1.4根据作物种植结 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