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简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84066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简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等速肌力训练的定义及原理1. 定义: 等速运动又称为可调节抗阻运动或恒定角速度运动, 即在预定角速度的前提下,利用专门的仪器,根据关节活动范围中的肌力大小变化相应地调节所施加的阻力,使瞬间施加的阻力与肌力相对等,整个关节活动只能依照预先设定的角速度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的阻力仅使肌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而不改变运动角速度的大小。2. 等速运动测定仪及其测定原理等速运动测定仪即为可实现上述等速运动的专门仪器,其核心部分是肌力感应系统和阻力反馈调节系统。3. 与生理肌肉收缩运动的比较传统的肌肉生理收缩运动分为等长收缩运动和等张收缩运动两大类。等速运动具有恒定速度和可调节阻力的特点、关节活动中

2、任何一点的肌力均可达到最佳效果的优点,因此在肌力评定和训练上明显优于传统肌肉收缩运动。二、等速肌力训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高者各种原因(骨折术后、关节切开引流术后、制动时间过长、人工韧带置入者等)所致关节活动受限者 肌力下降者 、关节炎术后、骨折术后、脊髓损伤患者、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健康人群力量训练、运动员训练、肌源性肌无力。禁忌症:失稳,局部严重的骨质疏松,骨关节恶性肿瘤,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急性肿胀,急性拉伤,急性扭伤,严重疼痛、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滑膜炎或渗出,亚急性或慢性扭伤。三、等速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1. 注意仪器的正确操作 在测试前必须先进行校准:操作应按各

3、种类型的等速运动测定仪随机说明书进行:应对仪器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2. 测试时的注意事项 测试前应正确摆放患者体位,近端肢体应良好固定,防止产生替代动作;测试前应告知患者正确地按照测试要求进行肌肉收缩,必要时可给予 3-5 次预测试,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进行双侧同名肌群肌力比较时,应以先测定健侧、后测定患侧的顺序进行,以利于双侧的比较;测试中可适当给予鼓励性指令,以提高患者用力的兴奋性,从而获得最大肌力;进行含离心收缩的测试时,要注意重复次数,避免次数过多产生延缓性肌痛现象。3. 加强对患者的指导 指导患者,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等速肌力测试;有心血管疾病者,应指导避免闭气使劲。四、

4、等速肌力训练的作用1. 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及延缓肢体肌肉萎缩;2. 提高患肢肌力、降低任何原因引起的肢体肌张力增高;3. 可针对性地训练某些肌肉、增加回心血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4. 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肌张力、增强关节稳定性;5. 促进本体运动感觉恢复。等速肌力训练常用的评价指标如下:峰力矩(,) :指肌肉在一次收缩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力矩输出,反映测试者的肌力情况,是等速技术中的黄金指标。峰力矩体重比(,):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反映了肌肉的相对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人群之间的肌力对比。峰力矩 角 度 (,) : 出现时的关节角度,是关节的最佳用力角度。 平均功率():肌肉单位 时 间内作 的功。总功(,):肌肉单次收缩所作的功,反映肌肉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