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数学教学反思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383088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时计时法》数学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4时计时法》数学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时计时法》数学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时计时法》数学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时计时法?数学教学反思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 ,教学的实践中难免会有一些错漏 ,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许多缺乏 ,数学网特地收集了相关的?24时计时法?数学教学反思 ,仅供大家参考学习。本节课开始通过让学生猜新闻联播 ,直接引入“时刻这一概念 ,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晚上7时就是19时 ,让学生初步感知12记时法和24记时法所分别表示的时间概念。然后让学生查找电视报来加深二者之间的联系 ,不是教师指定时刻 ,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的时刻 ,因为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时刻体验的比拟深刻 ,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由一个“先猜后说的环节 ,变教师的生硬的教给知识

2、 ,为学生有机的生成认知 ,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为进一步认识24时记时法 ,开发了丰富而鲜活的教学资源。再通过观察、辩论、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感知24时记时法 ,在交通、邮局、商店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并把创造的权利还给学生。师生互动拨钟盘 ,直观形象让学生感知24时即是第二天的0时。帮助学生理解了分界点 ,也为认识钟面的分界点奠定根底。最后 ,设计一些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化的练习 ,稳固新知 ,练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好习惯 ,并通过最后一道春游方案题目 ,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并为下节课作了良好的铺垫。缺乏:1、在教学中无视了学生尝试过

3、程之后的小组讨论 ,没有给学生之间思维相互的碰撞的时机 ,学生的集体智慧没能得到激发。2、课堂中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 ,让学生有充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此处欠缺。.总之 , 今后在教学中改良教学方法 ,从观念、教学策略到具体的方式、方法都应发生变化。不仅考虑怎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 ,而且还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教学角色发生变化 ,由“教转向“导的方向。更强调教师去指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 ,我由于以往的定势 ,有时也觉得无所适从 ,但我正在努力地去做。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 ,相信我的学生主体意识会加强;知识面会拓宽;学习意志会得到锻炼 ,情感会得到

4、丰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要练说 ,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 ,听得准确 ,才有条件正确模仿 ,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 ,注意听说结合 ,训练幼儿听的能力 ,课堂上 ,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 ,我对幼儿说话 ,注意声音清楚 ,上下起伏 ,抑扬有致 ,富有吸引力 ,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 ,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 ,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抓住教育时机 ,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 ,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 ,边听边说的能力 ,如听词对词 ,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 ,听故事讲述故事 ,听

5、谜语猜谜底 ,听智力故事 ,动脑筋 ,出主意 ,听儿歌上句 ,接儿歌下句等 ,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 ,轻松愉快 ,既训练了听的能力 ,强化了记忆 ,又开展了思维 ,为说打下了根底。其次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做到“高指导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次 ,要善于挖掘教材 ,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注重生活经验 ,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在生活实践中领悟数学 ,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

6、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4时计时法?数学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由数学网收集整理 ,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 ,每一个环节 ,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 ,如对提供的教材内容有兴趣 ,欢送继续关注。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

7、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