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830241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城市规划及产业布局一、城市简介1(一)经济产值1(二)产业结构1(三)人口数量2(四)城市标签2二、发展规划3三、战略新兴产业规划8四、投资重点区域12(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2(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14(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四)东部新城组群17(五)西南新城组群18(六)西部新城组群20(七)北部新城组群21一、城市简介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大武汉、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

2、文明城市,有“九省通衢”之称。(一)经济产值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是巨大的,武汉各区的经济发展也一直再继续。武汉在2016年全国城市GDP排名里的第9名,经济总值高达1.19万亿元。20052015年这十年间,武汉的GDP增幅达到了387%,大多数年份的增速超过现有一线城市。预计到2018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二)产业结构2016年,武汉市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上年的3.345.751.0调整为3.343.952.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731.60亿元,增长2.8%,快于第

3、二产业投资1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7.2%,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446.11亿元,增长12.6%。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9.0%、17.0%、19.0%。信息技术制造、装备制造、能源及环保、生物医药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三)人口数量根据湖北省统计局及下辖各市统计局数据整理,2016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076.62万人,比上年增加15.85万人;户籍人口833.84万人,增加4.57万人,是湖北省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20112016年,武汉市净流入人口持

4、续增加;2016年,武汉市净流入人口达到242.78万人。(四)城市标签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数量居全国第三;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居全国第一。依托强大的科、教、文、卫实力,近年来,武汉通过不断淘汰传统落后产业,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使全市经济大幅向前迈进,并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BAT等新兴产业巨头纷纷都在此设立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

5、排名第二,创业环境在中国大陆排名前十强,被认为是中国五大创业中心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居中国十强、中国大陆第七。随着全市经济大步发展,武汉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硬件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特别是备受年轻人青睐,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近年来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是除北上广之外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海外留学生主要求职目的地之一,经多年积累武汉逐步铸就富有活力、年轻的创新城市新形象,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二、发展规划 图表: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图表: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公示稿) 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的特大型城市,其发展一

6、直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规划交流与合作。2016年底,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等行业提出协同发展的要求。武汉迈向我国城镇体系塔尖正式进入国家战略。根据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十三五”规划,城市格局将由“1+6”向“133”转变,即构建“1个主城+3个副城+3个新城组群”的城市空间格局,而长江主轴、长江新城是本次规划

7、的大亮点之一。如上图“武汉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公示稿)”所示。图表:武汉13市辖区 “十三五” 规划纲要序号市辖区“十三五”规划产业发展方向1武昌区实现“互联网+”与金融、文创、商贸、旅游等重点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点产业和消费领域的渗透应用,推进“三网融合”和智能互联感知网络建设。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加快智能家居、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对新型清洁能源的研发和综合利用,提高对废水、污水、餐厨垃圾、建筑废物等废弃物综合治理回收及循环再利用产业。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强

8、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及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疫苗、药物的研发制造,建立健康大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探索新型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2汉阳区力争到2020年,形成1个千亿板块(生命健康板块)、2个500亿板块(商贸板块和汽车板块)以及若干个百亿板块(食品医药、轻工电子、新材料和房地产板块);做强食品医药、汽车及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壮大新材料、轻工电子两大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会展、路桥工程设计建设高端服务业,提升商贸服务、生命健康、汽车服务、房地产支柱服务业,拓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教育等新业态3江汉区构建“外引内培”的楼宇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全市楼宇总部经济高地;推动集聚

9、发展,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立足培植新增长点和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新兴及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服务业文创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社区服务业4江岸区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扶持发展金融业、加快发展商务商贸业、优质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壮大创意设计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大力发展总部经济5硚口区构建“1+3+N”的开放产业体系,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引领作用,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商贸、工业服务、健康服务,积极培育优势服务业增长点专业金融、文化创意、专业服务、房地产及建安、现

10、代物流6洪山区突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推动软件及信息服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转化服务等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动漫游戏产业、工业设计产业、时尚设计产业、出版传媒产业;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服务业,重点发展杨春湖高铁商务区7青山区积极引导公路交通运输装备、工程装备、综采装备、铁路装备、机电装备、新能源装备六大支柱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发展;推进军民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推进一机、北重在信息制造、工程机械、在线检测及测量仪器、安防公共安全、新材料、新能

11、源车辆等军转民关键技术应用领域的本地转化; 重点发展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包括高速、高精度、重载轴承,大型传动件,高压智能液压元件,高性能泵阀,特种电机,高强度紧固件;都市农业重点项目包括笸箩铺村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羊山窑子、王老大、色气湾村设施农业园区和青山区食品加工园8东西湖区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突破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以通用航空产业为重点,突破发展临空经济;规模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包括食品烟草医药产业,汽车及机电产业;高端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及商贸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创意设计产业;创新性发展现代都市农业9汉南区加快

12、培育发展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及卫星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大力提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健康食品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链集群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着力建设八大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产业区、商务城、智慧生态城、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出口加工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港口物流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活型服务业,突出商贸服务、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三大核心领域10蔡甸区发展战略性新型工业: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通用航空、环保新能源;形成5个支柱产业(商贸服务、宜居地产、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和5个新兴增长点(“互联

13、网+”、文化体育、科技、总部经济、金融业)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促进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快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发展生态休闲农业11江夏区支持汽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12黄陂区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以卓尔通用航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北车装备修造基地、中航森瑞、翰宇药业、海大集团等企业和产业项目落户黄陂区为契机,大力培育发展以航空技术、无人机技术为支撑的现代航空技术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以新

14、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支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促进时尚产业、食品制造业、新型建材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业等千亿板块;优化调整第一产业13新洲区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打造以港口物流业为主导,综合性物业相配套的现代临港物流基地;推进形成“一心两带三园”的工业产业总体布局:“一心”,把阳逻经济开发区及阳逻街、双柳街、仓埠街“一区三街”作为全区工业发展的重点核心片区,提升新洲在大临港板块中的主引擎功能。两带

15、”,一是依托长江岸线,覆盖仓埠、阳逻、 双柳等街的沿江重点产业带;二是依托新施(道)公路,覆盖沿线各街镇的沿新施(道)公路特色产业发展带。“三园(区),即阳逻经济开发区、古龙产业园和问津工业园(暂名)三大园区,阳逻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力装备、金属制品、耐用消费品、节能环保、新 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等产业;古龙产业园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产业;整合现有的邾城、汪集、李集工业园,规划建设问津工业园,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日用消费品工业等图表: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之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图主城区:城市核心,重点培育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集中发展金融商贸、行政办公、科教文化、信息咨询、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承担湖北省及武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部地区生产、生活服务中心的职能北部新城组群西部新城组群西南新城组群南部新城组群东部新城组群东南新城组群阳逻:依托长江水运和岸线优势,建设国际集装箱转运枢纽,以电力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钢材深加工和纺织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港口贸易,逐步建设工贸并举的现代化港口新城北湖:利用良好的水域建港条件,建设大型石油化工基地,配套发展其下游产品产业链,逐步建成化工产业集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