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中的主人公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82352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呐喊中的主人公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呐喊中的主人公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呐喊中的主人公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呐喊中的主人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呐喊中的主人公(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呐喊中的主人公摘要: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如他自 述中所说,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知识者和农民)的精神“病苦”。而 呐喊中的主人公则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关键词:主人公;病态社会;知识者;农民-生活在“病态社会”中的主人公1923年鲁迅先生结集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我国新文学的奠基 之作。在呐喊中,能够真切地听到那些处在“病态社会”中的主人公的呐喊, 看到他们的挣扎。在那个病态社会中,充满了黑暗,有着封建社会可怕的吃人礼 教,有着虚伪的道德和残酷的统治。在这个“病态社会”中的人们饱受压迫与痛 苦,却又无力反抗,进而身体与灵魂都随之病态。在这个时候,鲁

2、迅发出了呐喊, 他的目光注视到了这些生活在“病态社会”中的主人公们,他用自己的笔触描, 绘这些人,揭示人的精神病态,反映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鲁迅在论及 中国文学的变革时,首先提到的是文学题材、主要表现对象的变化,他指出,“我 的取材,多米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在这一批“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中,知识者与农民就是两类突出代表。正 如他的自述中所说,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 苦”。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孔乙己和白光中的孔乙己、陈士成,药 中的华老栓,故乡中的闰土,阿Q正传中的阿Q等主人公都深刻地出当 时“病态社会”的黑暗与这

3、个社会给人们带来的毒害。二可悲可怜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在呐喊中,鲁迅塑造了许多旧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而深刻地揭示 了封孔乙己、白光中的孔乙己和陈世成就是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塑 造。孔乙己饱受封建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念毒害,他梦寐以求的是“学而优则仕” 可时运不济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灵魂因扭曲而变态,这个在小酒店里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封建科举教育制度的附生物和牺牲品, 注定了一生寂寞的命运,只有在人们的嘲笑愚弄中悲惨地死去。而白光中因 失意进而发疯的主人公陈世成的命运更为凄惨,十六回科举名落孙山的沮丧,平 日的辛劳与希望的执著化为云烟,饱受世人无情的白眼,看榜归来,他甚至

4、觉得 连一群鸡都在嘲笑他。“科举”梦无望之际,他就把幻想直接寄予一笔意外之财, 在苦苦寻求而一无所获中导致“白光”狂,竟把月光视为财宝之光,于是追踪到 湖中断送了性命。无论是孔乙己的潦倒终生,还是陈世成的变态痴狂,这些知识 分子的失意与落寞并非知识之过,而是封建专制与封建等级制度一手酿就。 旧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既可悲又可怜。可悲的是他们自身的软弱、麻木、愚昧、追 逐名利,不知变革。可怜的是命运不济,社会的压迫,生活的悲惨。三落后的农民呐喊中的一些作品还集中描写了农民,反映了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中国 农村 生活的悲惨现实,但同时也深刻反省国民性弱点。药中的华老栓,故 乡中闰土,阿Q正传中的阿Q都是旧

5、中国下落后农民的代表。故乡中 的闰土,生活在旧中国农村濒于破产的悲惨环境之中。形象地显示了农民乃至小 市民的不幸命运,借助于闰土这样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内涵丰 富、性格鲜明的农民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在沉重的压榨和残酷的精神虐杀之下, 中国农民深刻而又普遍的悲剧变迁,惊心动魄地展示了这一悲惨历史现实:在现 实的重压和“古训所筑成的高墙”中,闰土们就是这样“默默地生长、萎黄、枯 死、象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有四千年。” 4而阿Q正传中的阿Q则更 是落后农民的典型,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强调对文学作品 进行阶级分析,于是阿Q就被视为“落后的农民”或“农民”的典型。同时他

6、 也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 觉醒与振兴的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阿Q尽管永远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 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和粉饰态度。或者“闭眼睛”, 根本不承认自己的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那种臆想的自尊之中:“我们先前一一 比你们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 啪响了之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或者自轻自贱,甘居落后与被奴 役:我是虫豸一一还不放么? ”这些都深刻体现了落后农民的愚昧,不思反抗的 国民性弱点。闰土、阿Q等一系列农民形象的典型塑造,使农民第一次成为文 学的主人公。四总论呐喊是一部十分成功的作品,它以忧愤深广的思想内涵与高超的艺术技 巧,成为中国文学的第一座高峰。而作品里面的主人公们的形象更是深深的刻在 了人们的脑海中,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群众,都是那个时代下不朽的代表, 是那个时代的反映。参考文献:1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238页。2 参看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30页。3 参看呐喊述评,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页。4 集外集俄文译本,v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