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821169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准确把握阿长形象,体会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和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2、3”难点:教学目标“3”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归纳法、回答法等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板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主要事件 形象特点 情感变化不太佩服阿长名字的由来 身份低微切切察察的毛病 饶舌多事不耐烦摆成“大”字的睡相 不拘小节令人生厌的仪式 真诚善良空前敬意讲述长毛的故事 愚昧淳朴谋害“我”的隐鼠新的敬意为“我”买来山海经 助人为乐欲扬先抑抓住特征典型事件一、导语同

2、学们,还记得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吗?是谁讲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专门为她写的一篇文章阿长与。(板题)二、认定目标多媒体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三、前提测评1、本文选自 该书是鲁迅先生写的一本_集。共收录篇文章,其中初中阶段我们已学的课文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渴慕 诘问 惧惮四、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速读课文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阿长哪几件事?重点是哪件事?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2)结合具体内容,用圈点批注法,归纳出每件事所刻画的阿长形象特点。(3)在文中用“”标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重要词语。对比前后感情变化,说说在作者心

3、目是阿长到底是怎样一个人?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交流学习效果,教师引导总结。(1)7件事,第7件。(2)从“不知姓什么”“补她的缺”“叫惯了”等介绍,可见阿长身份、地位卑微。“常喜欢切切察察或自已的鼻尖”一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她饶舌多事的个性。摆成“大”字的细节,足见她个性中的不拘小节。元旦古怪仪式中的告诫,“按”“摇”“塞”等动作,虽包含一定的封建迷信,但更多体现她对孩子的一片祝福之心,体现她的真诚善良。“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再放就要炸了”的语言,令人捧腹的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愚昧无知、淳朴善良。略一见面就高兴的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让作者真正

4、感到了她确的伟大的神力,也使我们感悟到阿长真心热爱孩子、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3)不太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阿长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微,自身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虽然饶舌多事,讲求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热情豪爽,真心热爱孩子,乐于肋人;虽有愚昧无知的缺点,但更有淳朴善良的美德。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听课文1931段课文录音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5、情?2、学生学习,教师引导总结(1)“我”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2)“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3)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3、小结作者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 “不虚美”“不隐恶”,把阿长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无知的丑巧妙融合,沙里淘金似地让她闪烁着永恒的美的光茫。一件事,一辈子,一生情,善良仁慈的长妈妈永远留在作者心灵深处。六、品味艺术,学习写法1、本文一经问世,便绽放出艺术的华彩,现在就同学们看板书,你能否从材料的选取、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变化角度,品味总结一下作者独到的写作艺术。2、学生总结,教师板书3、小结:作者选取了典型事件,抓到了人物特征,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七、课堂训练,拓展延伸说说你身边的阿长:是曾打过你的爸爸?时常唠叨你的奶奶?是厉严厉色的老师?是爱管闲事的大爷?-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