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后期补水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81996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菇后期补水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平菇后期补水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菇后期补水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菇后期补水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菇后期补水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袋栽平菇因其产量、质量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平菇生产的主要方式,然而袋栽平菇最大的不足就是2潮菇后缺水干料,使平菇有30%50%的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大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经过生产实践得出多种补水方法,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下面对这些方法逐一介绍,并结合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菇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1浸泡法1.1技术要点先在平地上挖4m4m0.5m的方坑,坑内衬一层塑料膜。然后把挑出未被污染的菌袋用消过毒的粗铁丝打46个孔,接着把处理好的菌袋摆在膜上,摆至总容积的2/3处,上面再覆一层塑料膜,膜上先灌水,然后膜下再灌水。此法中膜下

2、水用来浸泡菌袋,膜上水用来代替重物压住菌袋。这样每批袋浸泡2436h,捞出后继续垒墙出菇。1.2优缺点分析1.2.1优点该法能够使菌袋获得足够的水分,补水能力较强。1.2.2缺点浸泡过程中,菌丝体和空气长时间隔绝,会使菌丝生长受阻,浸泡后需一个恢复期,并且用水量大,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是在浸泡过程中,菌袋中可溶性营养物质会被溶出一部分,成为新的减产因素。如在补水过程中补充营养物质,可能会同样造成营养的大量浪费。2注水器法2.1技术要点该法遍及全国各地,并且注水器种类繁多,有紫铜的,也有铁质的。一般1个注水器1次可向几个菌袋同时注水,2人操作,1d可补水万余袋。2.2优缺点分析2.2.1优点简单易

3、行,注水效果明显。2.2.2缺点不能使菌袋真正补足水分,注入的水量有90%以上会很快流失;注水时间短,存水时间也短;注水器的注水针插入菌袋中,对菌丝体会造成伤害;易感染杂菌。3双面袋立体抹泥垒菌墙法3.1技术要点将菌袋膜脱去,每2行1垛,行间距宽40cm,袋间距1cm,均填满土,一层袋一层土,用水浇实,或一层袋一层泥,垒56层袋。菌墙的两个侧面也要抹上一层稀泥,菌墙的上端用泥抹成一个水槽,水槽中放入营养水,让营养水从上向下渗到培养料中。3.2优缺点分析3.2.1优点该法依靠土壤里的湿气缓慢而长期的向菌丝体供应水分,同时土壤中的一部分营养物质也会流向菌丝体,补水效果非常理想,产量也很高。3.2.

4、2缺点菌墙抹泥要求技术性高,否则在水槽上加营养水时易从菌墙漏出,不仅造成营养水损失,不及时堵漏还可能导致菌墙塌垒,加大劳动量大,使菌袋受损。且出菇易沾泥土,对商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另外,易滋生病虫害。4断植覆土技术4.1技术要点选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建畦。东西畦向,畦深40cm,宽90cm,长度不限,畦高出地面1015cm。畦内浇足水,水渗后用石灰消毒。然后把出过菇的菌袋用刀切成两段在筒四周用铁丝扎56个洞,断面朝上,紧密地竖在畦内,空隙内用散落的培养料塞紧。菌筒满畦后,用23cm厚颗粒状经高锰酸钾液或克霉灵消毒的细土覆盖,然后浇足透水在畦上支架盖草苫。覆土后的前1周23d浇1次透水,1周后

5、视畦面干湿程度,适当喷水,保持湿润。温度在2025条件下覆土2025d即可现蕾出菇。出菇后增加光照,以后按常规管理。4.2优缺点分析4.2.1优点补水、增产效果都不错。4.2.2缺点菇体易由侧耳状变圆,喷水时即使是雾状水也易使泥土溅到菇体上,商品性明显降低。覆土后头潮菇出菇时间推迟。5改良地栽法5.1技术要点在棚内挖宽11.2m,深1520cm,长度不限的畦,畦间距20cm,挖出的土拍碎,加入0.2%0.5%的磷酸二铵,调和均匀,气温高时须喷800倍的多菌灵液和1000倍氯氰菊酯液拌土。把菌袋一端老菌皮切掉,从另一端把袋膜翻提2/3左右,翻过来的袋膜对折,两角系一扣封住新料面。然后把带塑料膜端

6、朝上竖直摆入畦内,袋间距1cm,袋间用细营养土填实,用水冲去袋头泥土并浇透,使袋头露出土面23cm为宜。畦间作业道铺旧地膜,以利操作和浇水。每天在畦面上喷水1次,连喷3次。出现菇蕾后把菌袋膜揭开翻卷露出菌面。出菇期可在作业道的薄膜上浇水,以增加湿度。每潮菇后养菌3d,喷1次0.5%尿素液后把袋膜重新系好封口,浇1次透水促使现蕾。5.2优缺点分析5.2.1优点这种管理方式菇体肥大、肉厚、干净、产量高,且一次埋土后,日常管理容易,出菇期长,适合一般菇农采用。5.2.2缺点菇体易由侧耳状变圆,且要求使用疏松,有持水能力的中壤土。如果棚内的土达不到要求,可在菜园或棉田取土,但必须是没有化学污染,当年没

7、有施过平菇废料的。6输液法(改良注水法)6.1技术要点在栽培场一端设高1.5m的支架,支架上放1个贮量为50kg以上的贮水桶,桶底层设下水口,并装上一阀门,用于控制流量。然后连接内径1525mm的软塑料管作主管道。塑料管顺栽培场地水平固定在棚顶或墙壁上,在每个菌垛处设1个三通口,并顺着菌垛接同样塑料管作为支管道。在支管道上打孔,插入废的一次性输液管(经灭菌处理),针头插入需补水的菌垛内。补水量为每天每袋50ml左右(用输液管上的滚轮控制),连续57d,下潮菇同样操作。贮水桶内水应清洁无杂质。另外可把贮水桶内的水配成0.5%尿素液或菇壮素液效果更好。6.2优缺点分析6.2.1优点此方法工作量小,并且用该法向菌袋中滴非常微量的水,使滴进去的水既能够满足菌丝生长需要,又不会因为水多而使菌丝受淹,故对菌丝的伤害小。此法在补水的同时补充营养,且营养不会流失,使用水更经济,且出菇品质好。管理得当,其产量与地栽法相当。6.2.2缺点需一些材料投资,且对水质要求较高。(源自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