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以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为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81946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以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以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以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以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以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以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以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 导图”以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三年级起点)为例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如今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都被广泛使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被运用得不够科学,效果不佳。本文将 阐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并通过教科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课本中的案列,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以达到输出为本的良 好教学效果。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构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众多科目课堂上都被用,英语课堂也不例外, 使用得当,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一)、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获得的效率在教学中,

2、思维导图经常被运用在文章或对话的教学上。思维导图具有直观 性,着力关键词的使用,有利于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净化知识,提取重难点。另外,在词汇和语法学习中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零散的知识点汇总成知识网络, 使语言点系统化。(二)、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策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合适自己的学习策略。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 到教师辅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再到学生独立构建思维导图等一系列学习方法的 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自主学习

3、策 略。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一)、师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一些老师在使用“思维导图”时,方式生硬,课堂上到了复述课文环节,直 接利用 ppt 展示给学生一个已经绘制好的现成的思维导图,缺乏导图的生成过程, 以至学生输出效果不佳。Ben Franklin 说过“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在教学实践中, “思维导 图”生成过程极其重要,它应该是师生共同构建的产物。而共同构建“思维导 图”,通常可以通过提问来完成。在问答过程中,学生了解篇章/对话内容,理 清文章

4、/对话脉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整体感知,促进学生快速理 解文中大意。下面举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如:五下第六课 See you at the party. 这是一封小玲写给珍妮的邀请信。 教师让学生阅读邀请信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师生就构建 了思维导图。如通过设问 What letter is it?引出 Invitation 中心词,以这中 心词为基点,展开分支对文中其他主要信息进行 WH-words(Where, when, who, what)提问,让学生对邀请信有整体感;再以分支为基点,进一步展开子分支 提问:如以 “Anns birth

5、day” 为基点,设问引出 “surprise party”和 “hope” 这两个分支和其子分支;这里对于 when 的提问甚至还可以分成day/date/time. 构建思维导图前,老师首先要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感,心中要有 一幅思维导图。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与答,老师引领学生不断思考,学生思维得到培养; 师生共同构建了“思维导图”的同时,也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和重组。事实也证明, “思维导图”让学生对邀请信有整体感,除了有利于学生复述背诵课文,还为后 面学生写邀请信打下基础。(二)、教师辅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皮亚杰说过:“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建的”,它强 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

6、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思构建 的帮助者、促进者。那么,学生从第一阶段的“师生共同构建导图”中获取了经 验,并且体验到该工具确实可以帮助学习后,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这时,教 师可以通过相应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小组或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把 “辅助构建”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框架辅助”;第二种是“设问辅助”。1、“框架辅助”构建如:在复习 “Seasons” 这个话题时,教师首先和学生共同构建以 “Seasons” 为中心的 1/4 个思维导图,即以一季节如 “Spring”为基点,引 导学生从天气,活动,穿着,颜色等方面进行思维发散和归纳,再让学生个人或 者小组从各个

7、季节的天气,活动,穿着,甚至颜色方面去归纳,构建其他季节的 思维导图。2、“设问辅助”构建如:五下第八课 “Bens first trip to Beijing” 课文内容结构和第四 课的 “Have a good time in Hainan”相似,通过第四课的师生共同构建导图, 这次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帮学生提取主要信息,让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把 文章的内容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构建思维导图”的第二阶段“教师辅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与教育学家 “Jones”提出的支架式 “scaffolding” 教学理念 相符合。在辅助教学的过 程中,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三)、学生独

8、立构建思维导图课程标准中提到,“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 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 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持续学习奠定基础”。而“思维导图”作为 一种学习工具一旦被学生掌握,这将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前面 的“共同构建,辅助构建”,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体验到这种工具能为他们的 学习带来便利。这时,老师可以尝试放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 合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理解内容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篇章,理清文章脉络,提取篇 章的主要信息,并把他们对篇章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出来。这样教师也可以 通过学生独立构建的

9、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对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 步骤。如:五年级下册第八课后面有一篇关于 Ben 和他父母的暑假旅行计划。教师 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基于文本,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然后独立构建“思维 导图”,理清篇章脉络,提取主要信息,最后学生根据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 内容的复述。教师根据学生独立构建的思维导图以及复述,可以检测他们对该篇 文章的理解程度。以上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的做法,主要有三个阶段:“共 同构建”“辅助构建”和“独立构建”。这三个阶段不一定只是直线性的,根据 教学内容的深浅,可以循环或单独使用。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思维导图”作 为一种教学工具,在学生

10、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贡献。最后,在教学实践中,大量事实证明思维导图在提高教学效果上具有积极的 意义。但有的学生过于在乎思维导图的美观,花大量心思在绘图上,忽略了学习 内容的设计,本末倒置。思维导图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辅助工具,不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要提醒学生分清主次,不要把重心放在图的美观上。另外,在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时,一些构建过程的细节还需努力学习和提高,也要思考这是否有助于 当堂课的教学,不要为了用而用。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刘欣.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理论研究,2016(31) 3、卢健.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评析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年 11 月4、王全志,孟祥芝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5)5、段卫芳.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教 学论坛 201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