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勿慕时尚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81861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悲鸿勿慕时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徐悲鸿勿慕时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徐悲鸿勿慕时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徐悲鸿勿慕时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徐悲鸿勿慕时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徐悲鸿勿慕时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悲鸿勿慕时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达仰“勿慕时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画的艺术思想对他影响较大,使得他没有.词坛名家乔羽在推出个人文集的跋中,只写了两句: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两句话言简意赅,韵味深长,堪为他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写照。美术主张 1920 年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是他第一篇论述中国画改良的重要著作。文中提出“古 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著名主张,提倡写实, 反对抄袭,并提出“改之方法:学习、物质(绘画工具)、破除派别。”1929 年发表惑惑之不解 等文,明确倡导现实主义,反对P.塞尚、H.马蒂斯等人的艺术,又认为“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1932年著画范序,提出

2、“新七法”:位置得宜,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作或姿态天然, 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并指出:“苟有以艺立身之士,吾唯以诚意请彼追寻造化,人固 不足师也。”1942 年发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论及艺术的美与艺术家的修养:“夫人之追 求真理,广博知识,此不必艺术家为然也。唯艺术家为必需如此,故古今中外高贵之艺术家,或穷造化之 奇,或探人生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艺术家应更求广博之知识,以美备其本业,高尚其志趣与 澄清其品格”。 1947 年先后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申注重素描的严格 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模仿古人,指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

3、”,“若此时再不振 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艺术必亡。”徐悲鸿继承了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师法造化”的优良 传统,又强调了艺术家的追求真理、探究人生,见出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他对现实主义美术理论的 贡献。达仰“勿慕时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画的艺术思想对他影响较大,使得他没有. 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徐悲鸿(1895-1953 年)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书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徐悲鸿家境贫 穷,早年曾在高奇峰的资助下进入复旦大学。 1915 年,年仅20 岁的徐悲鸿到上海,以画插图和广告维持 生活,并开始卖画。也在这一年,他寄了自己精心创作的马,给当时画坛享有极高声誉的高剑父、高奇

4、 峰兄弟,高氏兄弟看到徐的作品后十分赞赏,认为“虽古之韩幹,无以过也”。该画即由上海审美书馆印出, 为徐悲鸿发表的第一张画。恰巧这时徐悲鸿又考取了复旦大学,但无钱进学,幸好得到高奇峰的资助。 1917 年 5 月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 11月回国后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9 年他和夫人蒋碧 1920 薇登上海轮留学法国,先入徐梁画院学素描,后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受教于历史画家佛拉孟。 年在著名画家达仰的画室学习素描、油画,达仰曾教导他“勿慕时尚,勿甘小就”。又赴德国、比利时学画。 1927 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 1933 年曾携中国近

5、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美、苏联等国展览。解放 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毕生高举改造中国画的大旗,在中国画坛造成很 大影响,他是中西结合的倡导者,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 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对西方绘画,凡“可采入者融之”, 总的概括起来为“守之”、 “继之”、 “改之”、 “增之”、 “融之”五法;在艺术表现上,主张“宁方毋圆,宁拙毋 巧,宁脏毋净”。徐悲鸿走的“以西润中”的道路。他将中国画的以“线”为主和“融”西画于中国画之中,既有 新意,又不失中国气派。徐庆平眼中的父亲

6、谈起中国的美术教育,人们往往想到徐悲鸿一一一位 中西合璧式的大师。他继承古代画论中“外师造化”的传 统,引进了西方古典写实主义,融合中西绘画,关注现实 生活,堪称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先驱。近日记者采访了徐庆平先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 师的风采。我还小的时候,父亲请齐白石先生为我刻了一方名1徐庆平,徐悲鸿先生的哲嗣,1946年生于北京,祖籍 江苏宜兴,徐先生在家中行三,有哥哥、姐姐和妹妹。徐 庆平的祖父徐达章也是当时一位正直不阿的画家。徐悲鸿先生说过,学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勤奋,二是毅力,三是中等以上的禀赋。如果 禀赋差点,也没有关系,就像烧水用铝锅与用铁锅的区别,只有快慢之分,没有烧不开的。

7、徐庆平四五岁就开始习画。在父亲的眼中,他具有学画的禀赋,但一定要勤奋。徐先生回忆 到,“父亲没有直接说过,也没有要求我成为画家,但是他非常注意培养我们对学习、对书画的兴 趣。他要求我们兄妹每天写大字,习画。我还小的时候,父亲请齐白石先生为我刻了一方名章。我 当时很珍惜,但并不知道作为何用。后来在给自己的作品盖章时,我才领会父亲的一片苦心。”徐 先生没有辜负父亲的苦心,他12岁便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少年绘画比赛大奖。1980年代初他赴巴 黎学习西方艺术,并获中国第一位留法艺术史学博士。父亲常说,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父亲也是我的老师”,徐庆平先生说,“他用最有气魄的最美的东西一一艺术教育了我

8、, 让我终生受益也终生难忘,现在我把这些再教给我的学生们。”谈起父亲,徐庆平先生的神情和言语间流露着深切的尊重。“父亲对我的影响还包括他对祖 国的一片深情。在中国艺术已经颓败、需要振兴时候,父亲出国去了。在巴黎、柏林、比利时研习 素描和油画。他说,学习西方是为了东方,例如他使油画成为中国美术的一个画种,他说,古法 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后来他在画苑 序中总结了新七法,即一位置得宜;二比例准确;三黑白分明;四动作和姿势天然;五轻 重和谐;六性格毕现;七传神阿堵。他建立了正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合璧的美术教育体系。1918 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曾

9、聘请他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徐庆平说,“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父亲是一个正直的、 坚持原则的人。当他因为改造中国画而遭到反对者的围攻时,他仍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他把 这八个字写成一副对联挂在书房里。足可见他的傲骨。但他没有傲气,为人宽容,性情温和,对自 己的学生视如己出,对同事,对工友,都非常谦和。现在每每谈起父亲,他的学生还是充满怀念之 I冃。徐悲鸿先生的老师达仰是19世纪法国最有名的画家之一,他在17岁的时候跟世界伟大的风 景画大师柯罗学画。当时柯罗送给达仰一句话:“勿慕时为,勿甘小就。”也就是说要诚实地对待 艺术,还要自信,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羡慕时尚,不

10、跟风,勿舍己以循人。徐悲鸿跟达仰学画的时 候,达仰已经70多岁了,但无时不记先师对自己的教诲,于是也把这句话送给自己的学生徐悲鸿。现在徐庆平先生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要求自己,要求学生。艺术虽是小技,但可以立至德,造大奇,为人类申诉徐庆平先生也画马,但他笔下的马,既有“徐悲鸿马”的神韵,又有所创新。 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 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 忧世的心情。徐庆平先生说,父亲画的 马多数是忧郁的,我笔下的马常是快活 的。也许从齐白石先生为徐庆平刻章 的时候起,就预示着他将会成为一位优 秀的画家,现在徐庆平是著名美术史学 家、画家、美术教育家,担任中国人民 大学徐

11、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纪念 馆副馆长和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多年 来一直致力于艺术创作、研究和教学,积极倡导全社会和全民族的美育教育。徐庆平先生以其父“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教诲为治学要求,禀承父亲的艺术理念,既珍视中 国文化传统的精华,又吸取西方绘画在色彩关系和造型结构等方面的长处,使它与中国笔墨自然融 合为一体。徐庆平先生的作品深沉洗炼,具有真和美的震撼力量。祖国的壮美河山常使他激动, 他说自己常“为感动和激情而创作”。草原上的晚霞,长城的雄姿,优美的太湖晚景,快乐奔腾的 马儿都是他表现美的“源头活水”。徐庆平先生说,父亲曾经送给他四个字:“诚实自信”, 他秉承父亲的遗风,以平生所学,潜心于中

12、国的美术教育,并重视和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传承和展示中国美的文化。他翻译了西方艺术史,编撰了现代绘画辞典、世界十大博物 馆、徐庆平画集等著作,曾应邀多次赴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个人画展,作品 被欧美亚多国收藏家和收藏机构收藏。他说,一个国家培养出几位名画家不难,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素质却是不容易的。在一些发 达国家,人们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想见,如果在城市中心竖一座 罗丹的雕塑,会给人多少美的感觉和力量啊。就像写字不单是写字,从中会体验到一种力量,塑像 也不单是塑像,它表现着美还有背后那美的故事。正像徐悲鸿先生说过的:“艺术虽是小技,但可 以立至德

13、,造大奇,为人类申诉。”的确。王晓河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人民论坛:不慕时尚成经典2005 年 06 月 21 日 06:18词坛名家乔羽在推出个人文集的跋中,只写了两句: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两句话,言简意赅,韵味深长,堪为他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写照。乔羽写作,大到剧本,小到歌词,不为商业化、时尚化所左右,始终表达的是人民 大众的心声,因而久演不衰,久唱不衰。歌唱家郭兰英说: “我是唱着乔老爷的我的 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红遍神州的”。老演员黄婉秋说: “我是演着乔老爷的歌剧 刘三姐成名的”。旅居海外的游子说: “我们是唱着乔老爷的一条大河略解乡愁 的”。很多人

14、都说:“我们是唱着他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大的”“乔老爷”深入人 心,不慕时尚成经典,不慕时尚成不朽。大师大家有大悟,人生严谨有大成。国画大师徐悲鸿也有两句话: “勿慕时为,勿 甘小就。 ”这是他的老师达仰送给他的。达仰是19世纪法国最有名的画家之一,他在 17 岁时跟世界伟大的风景画大师柯罗学画,当时柯罗送给达仰的就是这两句话。其意 是说要诚实地对待艺术,还要自信,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羡慕时尚,不跟风,勿舍己以 循人。这句话造就了几代不同国籍的绘画大师。慕时为,甘小就,难成器,难成事。惑于时尚,蔽于积习,就容易舍本逐末,搞沙 滩造楼之举,干“买椟还珠”之事;就容易弃正求邪,打肿脸充胖子,自己对自己

15、“拔苗 助长”,速荣导致速朽。心浮气躁便鼠目寸光,华而不实便浅尝辄止,投机人生落败绩, 游戏人生一场空。“剽窃”教授身败名裂,浮华歌星被嗤之以鼻这样的人生,到头来 一无所获。常言道: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但“适”什么?做什么样的“适者”?大有文章。古 语云: “人该顺时,不该趋时。 ”意思是说,人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但不可趋时。泾渭分 明的事,人们好辨好适。纷杂繁乱、五光十色,就得动脑筋了。时尚打着创新的幌子, 伪善打着成熟的招牌,享乐打着需要的旗号,不分清辨明,瞎攀乱附是不行的。在这个 问题上,尤其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得一时算一时;尤其不能无主心骨,改了初衷, 随波逐流到哪算哪。那样

16、,虽风光一时,但终受其害。我很佩服两位作家的“惭愧”和“忏悔”。有一位作家说,他先是为自己的作品还没有 写到 200 万字而“惭愧”,准备加快写作速度。然而,他赴国外讲学半年回国之后,却带 回了另一种新的“惭愧”:因为他意外地发现,与那些令他崇拜不已的许多优秀外国作家 相比,自己的作品数量已明显地超出了他们一生创作的数量。原来,“他们是用写5本 书的精力去写1 本书,而我们有的作家是用写1 本书的精力写5 本书。”另一位女作家 在文艺报上发表一个女作家的忏悔一文,她说自己写得太多了,简直有泛滥之势, 她认为没有质量的“当红”作家是要成为过眼云烟的。两位作家的“惭愧”和“忏悔”,表达 了同一个心愿:不慕浮华要精华。这种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难能可贵。不图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