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管理人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816644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管理人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管理人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管理人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管理人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管理人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管理人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管理人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管理人员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管理人员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本人自己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知道工程技术人员的涵义;其次是指导思想;然后是能力;最后是工作作风。下面就围绕这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拙见: 一、工程技术人员的涵义 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将设计物准确的变成实物。这也是技术工作的目标,技术人员采取的一切手段或方法均是围绕此目标的。这里要说明的是:不是将设计图纸而是将准确的设计意图变成实物。 工程技术人员职责的双重性:工程与技术人员是互相依存的,工程没有技术人员,工程是不可能成功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工程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技术人员在工程项目

2、中起着龙头的作用,技术工作是项目其它工作的前卫和基础。 技术管理人员有较高的学历可以为更好地完成技术工作多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手段;但是,有较高学历的技术人员是否就可以比低学历的技术人员一定更好地完成技术工作?很多事实证明不完全是这样的,究其原因就是一些技术人员没有完全意识到其职责具有双重性,即首先他是一名工程师,要懂工程,精业务;其次,他是管理人员,须具有管理职能。 走出对“三技”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三技”即技术人员、技术管理、技术工作。当前的工程建设特征一是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二是质量、进度、安全、环境标准严;三是单价相对较低的特点。而我们的技术装备对上述第 1 页 共 14 页

3、建设环境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其表面上表现为技术人员人数和能力的不足,但实质上是技术人员的潜能远没有发挥出来,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思想仍然在从上到下影响着每一个员工,比较突出的思想表现有:技术工作认识简单化;长期以来,无论是行政领导还是技术人员本人都认为技术工作就是上工地,所以有“技术干部不上工地就不是好技术干部”的认识,不论他主管的工程如何,只要呆在工地上,不论他能力如何,技术交底如何、变更设计如何、施工计划如何、主管的工程如何,他就是好技术干部。当工程出现技术事故时,领导的第一意识就是该技术人员责任心差、能力弱,可能首先作出的安排是令其呆在工地上,不管他是否看懂图纸、是否理解设

4、计意图并将其有效地传递到施工队,结果是技术管理人员又在不断地以新的技术事故证明着领导对其责任性和业务能力怀疑的判断的正确性。其实,上述现象都忽略了技术干部的最主要职能技术指导:在项目部看图纸的除了技术人员外还有项目总工、技术部长等人,但是,将图纸交到现场的只有一个人技术人员,更不要看一个项目部有其他那么多人了。可以看出,不论其他人对技术是否熟练,如果技术人员对技术不熟练,就是整个项目部对技术不熟练,工程必然出事。技术人员有许多职能,其他职能有的本来就不只技术管理人员一个人负责,或者其他职能可以由其他人代替,但惟有技术交底全项目部只有技术管理人员一个人来完成,他人无法代替。应该说明的是:这里不是

5、讨论技术干部应该不应该上工地,而是强调不要将上工地作为工作目标,其工作目标是通过保证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不要让“上工地”这一现象掩盖了技术人员能力不足、技术交底粗糙、变更设计忽略等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企第 2 页 共 14 页 业效益的渎职或失职行为。 二、技术管理的指导思想 技术管理实施片面化:对于技术究竟应该管什么、如何管,这一认识比较模糊,这样技术管理思路就不可能清晰,技术管理就可能混乱。对于技术管理人员来讲,可能认为:上工地就是技术管理、将技术交底交下去就是技术管理,至于实施与否就不管了,这种认识无法有效地将设计变为实物,没有正确履行技术人员职责,都是对技术管理的片面认识;对于项目

6、总工和生产经理来说,可能认为技术资料管理、变更设计管理、成本管理就是技术管理,上述工作确实很重要,也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但是最重要的有两点忽视了:一是技术工作主要是靠技术人员去完成,所以,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应是项目总工、生产经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次,技术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显然,如果忽略了对测量、试验、施工队等的管理,是无法确保工程质量的。大多数项目的技术管理还停留在一些空洞的、华丽的、根本无法执行的技术管理制度上,技术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一个好制度,首先是可操作,其次是合理,最后是全面。目前的技术管理制度有一个通病,即条条框框很多,如果要执行的话,需要一个庞大的考核机构,这很不现实。技术

7、管理过程是按将建议、提示、交流和考核区分并结合的过程,比如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方案优化、管理办法改进、社会信誉好坏等可通过建议、提示、交流的办法来实现,只将工程质量、变更设计、成本管理、内业资料四项作为考核内容,这样技术管理可能更有效。也就是说;简单就是效率。 技术人员使用局限化:在我们这样的企业里,对技术人员的使用,从第 3 页 共 14 页 历史上看,都认为其能把工作做好,把主管的工程顺利完成,他的才能就发挥出来了,就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从当前的形势看,由于企业发展规模的加快,多数技术人员上一个项目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完成,就急于奔赴下一个项目接受新的工作,疲于穿梭于项目之间。这样的使用方式对技术人

8、员的潜能的激发、作用的发挥是具有局限性的,在技术人员中间显现出来的是相互之间攀比在哪个项目上、收入多少、担任什么职务等等,而相互之间谁发表了几篇论文、几个QC成果、几个工法、几个技术总结,打听、交流的很少,几乎没有这样的氛围,甚至自己评职称的论文都是抄袭别人或别人代写的,这样下去对技术人员本人、对企业都是很不利的。 一个人的成熟是建立在周而复始的实践-总结-实践循环基础上的,作为一个企业,不断地让他们去实践,而不去引导他们适时的总结,也不刻意给他们创造做阶段性总结的条件和环境,会制约他们业务成长的速度,也会波及到企业发展的进程。 形成上述这些误区是有历史的原因,并已形成一种环境、一种思想,导致

9、当前技术人员的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做项目经理,这一现实也是造成对“三技”的错误认识的缘由。走出对“三技”的误区,不是靠哪一个人;而是需要技术人员及技术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共同努力,通过改变观念,创造环境,完善体制等转变这种现状。 工程技术人员应以“四清楚”、“四保障”作为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职责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做到对设计的理解,然后设法要让与工程相关的关键人员如施工队负责人、测量负责人、工班长理解设计。而且只有技术人员理解了设计,其他相关人才有可能理解设计。所以,要保证将设计贯彻第 4 页 共 14 页 到现场,须做到“技术人员自己清楚”、“施工队负责人清楚”、“测量负责人清楚”、“工班长清楚”

10、这“四清楚”,这是技术交底的四个层次和环节,缺一不可。 “四保障”的技术工作指导思想:相关人员理解了设计,未必能按设计施工,有愿意不愿意和协调不协调的问题,所以,要有保障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以“权”和“利”来约束,以“威”和“情”来感召,前两项是项目部的制度,后两项是技术人员本人的素质和能力。其中,“威信”的树立主要是靠业务能力提高和品质修养,“感情”的培养是要求技术人员多与操作工人沟通和交流。在工作中,这四个方面的使用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如果技术人员的威信不足,就得多靠权利。权利是资源,用的越多,剩的越少,“感情”是聚宝盆,越聚越多,所以,工作中要多树立自己的威信,多培养与工人的感

11、情,做到少用权力和利益。“权”、“利”、“威”、“情”是对设计有效贯彻的基本保障。 三、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四项基本素质和能力 技术人员首先是工程师或助工,有履行指导工程的职责。所以,精业务是其基本素质,具体表现为精通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及将其变为工程语言的能力也即工程制图能力。有这样的现象:因为现场施工的工人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有的技术人员就认为指导他们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甚至说因为他们看不懂图纸,所以技术人员不必绘图;又有技术人员这样认为:“学校学的理论,现场要操作,是两回事,理论无用”。而这种思想导致结果会是如何? 因为理论不精,就很难理解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中

12、的失误就不可能发现,甚至图纸也会看错,指导施工自然常常出错;因为理论不精,无法与设计、监理等专业人士勾通,第 5 页 共 14 页 工程变更自然打折扣,技术工作就打折扣。就像我们自己看不起工人一样,上级领导也不会看得起一个技术水平很低的技术人员的。 技术业务水平高,未必能搞好工程,因为,在一线具体操作的是工人而不是技术人员,只有工人完全接受了技术人员的思想,设计意图才可更好地贯彻,所以,这要发挥管理职能。有的技术人员抱怨工人不服从管理,其实,不是工人不服从管理,而是我们的管理水平低,古人说:“欲上民,必先以言下之;欲先民,必先以身后之”,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也

13、是与此一致的。 有的技术人员抱怨监理故意为难、工人不听指挥、同事不与合作,工作无法开展,如果领导再批评,则非常委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能工作中确有委屈,但同时也说明了协调能力差,有的技术人员遇到这样的困境就想到换一个地方,这是“世外桃园”的想法,是回避现实的想法,是有心理障碍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换环境不如换心境,心境换了,环境自然就宽了。可能有的技术人员有去协调的愿望,但认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差,感觉很难而放弃了,其实,协调就是与人沟通,实现有效沟通如果光靠语言,早晚是要失去对方信任的,相反,那些不善言语的人最终会赢得对方信任,因为,他给人以诚实可靠的印象,所谓健谈不是自己说很多话,而

14、是让对方讲话。协调工作需要的是诚心,诚心听取他人意见、诚心帮助他人、诚心配合他人、诚心落实上级领导和管理单位的指示安排,这就是协调。 “忍”是中国的国粹,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忍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忍是一种包容一切的气概。“忍”讲究的是策略,体现的是智慧。“弓过盈则弯,刀至刚则断”,能忍者追求的是大智大勇,决不做头脑发热的莽第 6 页 共 14 页 夫。工作中主要是要有忍耐“吃苦、吃亏、受委屈”的素质和能力,因为工程的特点。我们的工作就既有内业也有外业,甚至在工地一身泥水,衣服尚来不及更换,就的去应酬;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可能没有哪个领导知道就去加班加点、旁站监督;本来不是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结果

15、领导却安排,甚至干不好还被批评;有时是其他人的失误,领导却误解。此时,不要去证明领导的错误批评是正确的。如果简单地看这是吃苦、吃亏、受委屈,那就错了,技术人员成绩体现只有工程,一切吃苦、吃亏、受委屈都是为了这一体现,反之,我们的成绩就要打折扣。能否“吃苦、吃亏、受委屈”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成功的基础。四、如何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工程技术人员应培养“三遍”、“四勤”的工作作风:“三遍”即“再看一遍”、“再算一遍”、“再想一遍”;“四勤”即“手勤”、“腿勤”、“口勤”、“脑勤”。 “三遍”、 “四勤”的工作作风是为了减少或避免技术失误的工作作风。作为一名工程师,尤如一位战场指挥官,其指挥

16、失误不仅造成战士的更大伤亡,而且会失掉整个战役,乃至整个国家。作为一名工程师,其直接指挥着上百人、上千人,去完成上万元、上亿元的工程,其工作失误会导致几百元、几千元、几万元、几千万元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造成重大事故,使工人失去健康和生命,使企业失去市场;要知道干活的工人是社会最底层人员,他们的年收入不足万元,由于我们工程师的工作失误,可能将一个工人一年的血汗丢掉了。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作为工程师要做到工作不出差错,必须作到胸有成竹;作为一名学生,如果事先还不知道或不精通数学基本原理、定理,其参加考试必然得不了满分,分数的优劣在机率中;作为一第 7 页 共 14 页 名工程师,如果事先还有对图纸看不懂的地方、对规范和验标不熟悉不精通,对工人是否领会交底精神不清楚,那么这个工程必然不会达优,至于事故是早晚要发生的事。如果没有认真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