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尘的防爆技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816234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尘的防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煤尘的防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煤尘的防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尘的防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尘的防爆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技术煤尘的防爆技术 煤尘爆炸是煤矿主要自然灾难之一,这类事故死亡人数多,破坏性严峻。煤尘爆炸可放出大量热能,爆炸火焰温度高达16001900度,使人员和设备受到严峻损失。尤其是煤尘爆炸气体中有大量的CO2和CO,这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缘由。1942年,本溪煤矿发生一起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致残246人。 煤尘爆炸必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尘本身有无爆炸性,要通过由井下实行煤样,经煤尘爆炸性鉴定后确定;二是煤尘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并达到肯定的浓度(在爆炸下限至上限浓度范围内)遇明火才有爆炸的可能性;三是引爆的高温热源,煤尘爆炸的引爆温度一般为700800度,

2、温度越高越简单引起爆炸。 煤尘爆炸事故是可怕的,但人们可以熟悉它,只要消退爆炸条件,事故不是不行避开的。 (1)削减生产中煤尘发生量和浮尘量。喷雾洒水,在采掘工作面、井下煤仓、溜煤眼、翻笼处、输送机头、装车站等井下凡能产生煤尘的地点,均应设置喷雾洒水装置。机采工作面的采煤机配有特地洒水装置。同时,对井下巷道,还要定期清扫,冲洗巷帮、井壁的煤尘。由于这些地方沉积的煤尘假如重新飞扬在空气中,可以快速达到爆炸下限的浓度,也是很多局部性事故快速扩大的主要缘由。煤层注水。煤层注水是在尚未采动的煤体中,利用钻孔注入压力水,使水渗入煤体的层里、节理等微小空隙中,将煤体预先潮湿,从而削减或消退在开采、运输过程

3、中煤尘的生成和飞扬。水炮泥。在炮眼内(炸药和炮泥之间)空隙充入盛水的塑料袋,爆破时水被汽化结成雾滴,可使尘粒潮湿,结团而起到降尘作用。加强通风管理,严格掌握采、掘工作面的风速,防止煤尘的飞扬。 (2)防止煤尘引燃。为防止电火花和其它明火引燃煤尘,井下电气设备肯定要选用防爆型,电缆接头不许有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防止产生电火花。井下禁止使用电炉子、职工禁止携带烟草、点火工具等,严格井下火险管理。为防止放炮时引燃煤尘,井下要使用平安炸药,打眼,装药、封泥必需按规程要求进行,禁止放糊炮。 (3)实行隔爆措施,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主要采纳岩粉棚或水槽隔爆,阻挡煤尘爆炸时火焰传播。 煤尘爆炸是煤矿主

4、要自然灾难之一,这类事故死亡人数多,破坏性严峻。煤尘爆炸可放出大量热能,爆炸火焰温度高达16001900度,使人员和设备受到严峻损失。尤其是煤尘爆炸气体中有大量的CO2和CO,这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缘由。1942年,本溪煤矿发生一起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致残246人。 煤尘爆炸必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尘本身有无爆炸性,要通过由井下实行煤样,经煤尘爆炸性鉴定后确定;二是煤尘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并达到肯定的浓度(在爆炸下限至上限浓度范围内)遇明火才有爆炸的可能性;三是引爆的高温热源,煤尘爆炸的引爆温度一般为700800度,温度越高越简单引起爆炸。 煤尘爆炸事故是

5、可怕的,但人们可以熟悉它,只要消退爆炸条件,事故不是不行避开的。 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主要有: (1)削减生产中煤尘发生量和浮尘量。喷雾洒水,在采掘工作面、井下煤仓、溜煤眼、翻笼处、输送机头、装车站等井下凡能产生煤尘的地点,均应设置喷雾洒水装置。机采工作面的采煤机配有特地洒水装置。同时,对井下巷道,还要定期清扫,冲洗巷帮、井壁的煤尘。由于这些地方沉积的煤尘假如重新飞扬在空气中,可以快速达到爆炸下限的浓度,也是很多局部性事故快速扩大的主要缘由。煤层注水。煤层注水是在尚未采动的煤体中,利用钻孔注入压力水,使水渗入煤体的层里、节理等微小空隙中,将煤体预先潮湿,从而削减或消退在开采、运输过程中煤尘的生成和飞扬。水炮泥。在炮眼内(炸药和炮泥之间)空隙充入盛水的塑料袋,爆破时水被汽化结成雾滴,可使尘粒潮湿,结团而起到降尘作用。加强通风管理,严格掌握采、掘工作面的风速,防止煤尘的飞扬。 (2)防止煤尘引燃。为防止电火花和其它明火引燃煤尘,井下电气设备肯定要选用防爆型,电缆接头不许有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防止产生电火花。井下禁止使用电炉子、职工禁止携带烟草、点火工具等,严格井下火险管理。为防止放炮时引燃煤尘,井下要使用平安炸药,打眼,装药、封泥必需按规程要求进行,禁止放糊炮。 (3)实行隔爆措施,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主要采纳岩粉棚或水槽隔爆,阻挡煤尘爆炸时火焰传播。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