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中医护理_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80709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个中医护理_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19个中医护理_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19个中医护理_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19个中医护理_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19个中医护理_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个中医护理_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个中医护理_方案(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附件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2、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

3、;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

4、海、关元等穴。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二嗳气、反酸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关等穴。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关等穴。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关等穴。三纳呆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2.定期测量

5、体重,并做好记录。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服中药。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2其他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2.药熨法详见附录2。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4.艾灸详见附录2。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7.拔火罐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

6、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二饮食指导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食疗方:大枣山药粥。3.脾胃虚寒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羊肉等。食疗方:汁羊肉汤。4.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薏

7、苡仁、莲子、菊花等。食疗方:苡仁莲子粥等。5.胃阴不足证:宜食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蛋类、莲子、山药、白扁豆、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等。三情志调理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与劳累。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5.指导患

8、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五、护理效果评价附: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患者: 性别: 年龄: ID住院号: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证候诊断:肝胃不和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 肝胃郁热证 胃阴不足证 其他:一、中医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胃脘疼痛1.评估疼痛 评分:2.情志护理3.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3.艾 灸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4.药 熨

9、法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5.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6.拔 火 罐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7.其他: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好 较好一般 差 疼痛评分:嗳气、反酸1.观 察2.体 位3.其他护理措施:1.穴位注射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3.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4.艾 灸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5.其他: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好 较好一般 差 纳呆1.口腔清洁2.监测体重3.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3.其他:

10、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 天好 较好一般 差 其他:1.2.3.好 较好一般 差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药 熨 法穴位注射艾 灸耳穴贴压穴位按摩拔 火 罐健康指导/签 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责任护士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邪外犯证: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质红,苔薄白。二肝火上炎证:突

11、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加重,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三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脘腹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四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舌质暗红。五气血亏虚证:听力下降,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无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夜寐不安。舌质淡红,苔薄白。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耳聋1.评估患者耳聋的程度以及有无眩晕等伴随症状。2.禁用耳塞,嘱病人勿用力挖耳,避免污水入耳。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耳、皮质下、肾上腺等穴位。肝火

12、上炎者加肝穴;风邪外犯者加肺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合谷、耳门、翳风等穴。5.遵医嘱刮痧,取风池、翳风、听宫,耳门等穴;背部取大杼、风门、肺俞等穴。二耳鸣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刺激。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耳、神门、肾、心等穴。三耳胀闷1.观察有无耳痛情况。2.伴鼻塞、流涕时,指导患者正确擤鼻方法。3.行鼓气吹法,即捏鼻、闭唇、鼓气。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耳门、翳风等穴。四头晕目眩1.观察患者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2.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低头、旋转等动作,做好安全措施。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肝、心、皮质下等穴。肝火上炎伴血压升高者可加降压沟、肝阳等穴

13、。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印堂、太阳、风池、百会等穴。五夜寐不安1.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交感、神门等穴。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三阴交、肾俞、涌泉等穴,伴心悸者加关、心俞等穴。3.遵医嘱中药泡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3.刮痧详见附录2。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减少噪音刺激,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2.双耳重度耳聋者避免单独外出,注意行走安全。3.避免剧烈咳嗽。4.指导患者正确擤鼻,防止涕液注入耳窍。二饮食指导1.风邪外犯证:宜食疏风解表、散邪通窍的食品,如薄荷粥、根粥等。2.肝火上炎证:宜食清肝泻热的食品,如绿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