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徐君传的翻译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80624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徐君传的翻译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学徐君传的翻译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学徐君传的翻译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学徐君传的翻译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学徐君传的翻译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徐君传的翻译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徐君传的翻译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徐君传的翻译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与读者在开放发展的全球化国际氛围下, 社会科学研究正发生这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 在从文学批评到翻译理论, 从哲学思考到人类学探索, 研究的重心和视角都发生了转移。 这种变化在当代文艺理论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具体体现在文学批评领域为: 文学批评正在走向两个分化的方向: 以人文为关怀的非理性转向和以文本为基础的语言论转向; 体现在素有语言关怀传统的翻译理论领域则表现为 “文化热 ”在翻译界的兴起。在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一书中, 郭建中教授提到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的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交际理论在翻译理论上的体现, 二是对文化转换的重视深刻动摇了重视语言转换的传统。 换言

2、之, 因为交际与文化都具有以人为本人的特质, 人文关怀在翻译界已经赢得高度的重视, 翻译理论界正在加强宏观把握, 拓展翻译视野, 加强翻译工作的文化融合功能。对于文化这个及其宽泛的概念,很多学者试图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现代文化学之父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定义文化为 “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 即包括显型式样, 又包括隐型式样, 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 或是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罗伯特拉多和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儿也都指出文化行为的模式化特性。 英国学者泰勒做出了另外一种经典的定义: “所谓文化或文明,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成员的人

3、们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型整体。 ”虽然定义的角度各不相同, 但无疑文化具有极大的含概性,包容了几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翻译界新崛起的 “文化学派 ”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 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因此,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工作来说文化传达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鲁迅先生就充分认可了 “文化传递 ”的重要性。然而,基于文化与语言的若干特点, 翻译工作所能完成的只是尽可能多的文化传递, “文化传真 ”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或是说,终极的目标。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

4、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 然而, 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是不容忽视的, 这种差异往往会引起文化意象的失落或扭曲。 如双关的翻译就很难用译语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意义。在以下句子“ Ifwedonothangtogether,wewouldbehangedtogether. 中 ”,hang 一词在 English/ 英语里既有“ “挂 ”又有 “吊死 ”之意。 而汉语中,没有等效得多义词。文学作品中这类双关现象尤为常见。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剧中,第二幕新王问哈姆雷特

5、说:“我的儿子 ( son ) , 你为什么躲在阴影里( shadow ) 。 哈姆雷特用了一个双关来回答“ toomuchsun” 。这里的sun 与 son 同音,是一种含沙射影的讽刺,讽刺哈姆雷特的叔父篡夺王权,又假意亲热。在翻译时,这一棘手的问题, 最多只能用注释来告诉读者原文的巧妙又完整的含义表达 ,原语的睿智用心则在直接译文中出现空缺。 再如 苔丝 中,克莱尔抱苔丝、莱蒂、玛丽安、伊兹过河一节中克莱尔说:“ ThreeLeahstogetoneRachel ”一句中, 没有文化背景的读者就无法理解该句的含义。所以,译者不得不在此采用加注的手法。不胜枚举的此类例子说明这种语言与语言间

6、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翻译时完全的等值等效是难以做到的。 本文将主要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分析翻译中的文化传达。 要解决该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分析和归纳一下这种文化隔阂的产生原因。奈达把语言文化的特征分为五类: Ecology (生态学) 、MaterialCulture (物质文化)、SocialCulture (社会文化)Religious(宗教文化) LinguisticCulture (语言文化)这显然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所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两个主要的因素也分别来自精神方面的思维的差异,与迥然的物质因素影响。西方思维自苏格拉底开创思辩的方式起, 惯于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 中国则偏

7、重形象思维 (此点在中西方文字形式的差别上可见一斑) , 加之迥然的历史及宗教传统、 哲学思想、 语言文化,使得对于原文的理解难度加大。 当然这种挑战更加针对译者, 对读者来说, 只能体会其洋味了, 让读者充分的体味这种文化差异也正是翻译欣赏的目标之一。 针对与较抽象的思维影响来说, 物质因素对翻译欣赏的影响更加琐碎,更加具体。诸如地理环境,传统习俗的物质化反映等几乎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翻译界有名的东西风之争就是一例。 东风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是和煦温暖的, 代表着春天和美好事物。 李商隐 无题 诗云: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是该是催开百花的使者, 所以才有百花残而

8、怨东风之感慨。有英译法为:Harditwastoseeeachother-harderstilltopart!Theeastwindhasnoforce,thehundredflowerswither.(*RDAN)It sdifficultforustomeetandhardtopart;Theeastwindistooweaktoreviveflowersdead.( 许渊冲 )(参见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 )这种译法在西方人眼中无疑失去了那种淡淡幽怨之韵。 因为缘于英国的地理位置,东风在英国人的眼中是凛冽的刺骨寒风,而西风采温煦、和暖。这样的直译扭曲了中文的文化意境。英国诗人 JohnMan

9、sfield 也有一首 OdetotheWestWindIt sawarmwind,thewestwind,fullofbirds cries;Ineverhearthewestwindbuttearsareinmyeyes, Foritcomesfromthewestlands,theoldbrownhill, AndApril sinthewestwind,anddaffodils. (这是暖风哟,西风哟,充满了小鸟的歌唱; 我每一次听到了西风,就不禁泪水哟盈眶。因为它来自那西土,那苍老而暗黄的山峦,西风吹来了四月,也吹来了水仙。 余光中译)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此译文中的西风无疑是个让人迷惑的意象 ,与整诗抒情的怀乡基调不符,显得形容突兀。 而在英国的文化环境下则恰到好处。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中一般有两种出路:即:归化 策 略 ( domesticatingmethod ) 和 以 美 国 翻 译 论 家 LawrenceVenuti 为代表的异化策略( foreignizingmethod ) 。 归化是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 把原作者带入译语文化。 在强势文化中较多采 用这种方法。比如埃兹拉庞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