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8050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孩子三点;吃饭、吃苦、吃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生在世总的来说,离不了三件事:吃饭、吃苦、吃亏。这三件事能伴随一个人成长并影响其一生,所以,教育孩子,也必然要教育他这“三吃”。 首先谈谈“吃饭”。吃饭是我们常见的日常行为活动,却不见得人人都会吃,从吃饭便能看出一个人的心地品质。面对一桌饭菜,当今的我们常常缺少一种尊重、一份珍惜,以及一念感恩。几岁的孩童就会吟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一转身,便跟着爹妈亲友有样学样地在桌上挑挑拣拣,对不喜欢、不合心情的菜随意浪费。 且不说学佛修道之人临斋时的郑重,单说我们的文化传承之中就有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殷殷教诲。古人念农耕之苦而反思己身“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而又发忏悔恭谨之心“念

2、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足的当今,我们是否还能有这个份尊重与恭谨? 再看那样式各异摆满了一桌子而后绝大部分被浪费了饭菜,再看那挑挑拣拣一场饕餮之后狼藉一片的餐桌,再看那些被掉在桌上地上或者被留在碗盘中视若不见的饭粒、菜叶 教会孩子吃饭,不但仅教育孩子餐桌上的规矩,更是我们言传身教地去和孩子一起学习为人之本,去传递一颗知礼感恩恭谨之心,去了解体悟惜福的意义。 第二点,吃苦。现在的父母总喜欢说不让孩子受苦,你不让孩子受苦,天会让孩子受苦。什么意思?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带着苦乐来的,有几分福报,就用几分。多吃苦,是了苦,不要觉得你不让孩子苦,他就能不苦,虽然父子,但身心命运都无法代替。

3、佛是自己修的,苦是要自己了得,谁也替代不了。 有的家庭很喜欢宠溺孩子,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大事小事都是长辈在忙,这样把孩子当成老祖宗来伺候,实际上很损孩子的福报。还有的人就想着,为孩子谋幸福,赚了大笔钱留给孩子,甚至用非法的钱给孩子,这样子不是害了他吗?很多人留了很多钱给孩子,都给孩子子败掉了,让孩子娇生惯养,结果孩子就不听话。 现实中有太多例子证明,吃不了苦的孩子在慢慢成长后也无法真的享福。都说“先苦后甜”,成长更应该顺应这种天然的规律,别让家长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防碍,好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去受苦,让他去成长。有钱了,不要拿来溺爱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去布施做善事,积累福德,培养善心。第三个,是

4、吃亏。大人都怕吃亏,其实亏不亏呢,只有天知道。一般觉得,好处给别人占了,这就是吃亏。那是凡夫上讲的。凡夫就怕吃亏,怕好处给别人占,去买东西,都要讨价还价。减少几块钱买到,就觉得自己赚到了。怕吃亏不好,只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那个是乞丐心态。 话说,两人死后到地府中,阎罗王问两个人,你们脱胎做人,想要你给别人东西,还是别人给你东西。甲说,我当然想要别人给我东西。乙说,我想要能给别人东西。两人就去投胎了。甲一心想要别人给他东西时,他投胎就做了乞丐。乙呢,就做了大富长者,乐善好施。 人一心就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有了好处就沾沾自喜,这是贪心作祟。有句话讲“贪心常得饿鬼身”,贪心让人堕落,一心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却不肯布施给别人,在轮回中堕落成饿鬼,吃饭都变成灰烬。那佛菩萨呢,就没有自私自利,而是念念都为别人想,所以名闻满十方,九界众生同瞻仰。我们不要学饿鬼,要学习佛菩萨。王善人讲的,不化性,念破嘴,还是地狱一条鬼。什么叫做化性?要学会把好处给别人,慢慢的,就达到了佛说的破我执,破除我所,这样才能和天道合一。与天道规律相对应,这样才是真正的健康,身心自在。老话讲“吃亏是福”,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教育小孩子这三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