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804341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 (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七单元 (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七单元 (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七单元 (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七单元 (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 (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项令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揣摩人物性格,学习运用正、侧面结合及运用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交流及演评故事等,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公正、廉洁及知错善改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二、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2、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三、学习难点:1、古今“法”及“执法”的不同。2、编、演、评的到位程度。四、学习准备:1、收集古今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清官事迹。2、了解现行法律的原则及执法程序。五、教学过程:(一)互动释疑(疏通文意):1、活动目的:在生生互动中,

2、解决读音、重点词句的理解,培养自主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的习惯。2、活动方法:小组内充分利用本组力量和工具书,解决读音、节奏,熟读课文小组内相互质疑,尽力解决重点词汇(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和句子翻译班内交流及考问师生复述故事,感知人物形象。3、活动时间:在教师导入并初读课文后进行,约用20分钟完成(第一节课中)。(二)演评短剧(深入理解)1、活动目的: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塑造手法,了解古今在“法”和“执法”上的不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合作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2、活动方法:分两大组,各大组分三个小组分别编排古今强项令短剧大组内试演评比选优大组内修缮并编排

3、课内展演评论(语言、动作、表情、剧情是否合乎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3、活动时间:第一节课布置,课外指导编排,第二节课中演评,课中约用30分钟。六、效果测评(第一次活动)1、读准音:强项范晔陈留圉人数主之失臧亡匿死2、释词汇:一词多义:得以被因行为而之古今异义:谢妻子特征强项是亡3、译句子: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诏谴使者临视,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包拯教案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了解人物,分析概括段意。2、了解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等优秀品质。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分

4、析人物性格、品质。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对包公这个人物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传记。二、全班齐读课文,列出生字鬻y涿zhu敛lin惮dn讼sng茔yng三、串讲课文解词知,主持,掌管。诉,告状。第,尽管。寻,不久。何为,为什么。惊服,震惊,服气。指名朗读并翻译。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机智。文字简洁、生动,几十个字就交代了智服盗贼的过程。解词:指名朗读,同桌翻译。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清廉,他煞住了利用端砚“以遗权贵”的不正之风,而且带头不受端砚,“岁满不持一砚归”,表现了他廉洁的作风。谓,告诉,对说。诱,引诱,诱惑

5、。刺,刺探。遂,于是,就。全班朗读,指名翻译。简析:写包拯出使契丹,面对契丹典客的带有挑衅的质问,包拯反唇相讥,严词反问,不辱使命。四、作业1、熟读课文,翻译课文成现代文。2、复习重点文言词句,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请同学复述故事内容。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顺畅,正确句读。3、讲评思考题一。4、考察翻译准确与否,请数名学生逐段翻译课文。二、分析本课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1、提问:第一节写了包拯破获割牛舌案件,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讨论)回答:写出他的聪明机智,语言十分简洁,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点拨:包拯的两句话很简单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

6、象空间,回味无穷。第三节也是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性格。这些都是正面描写。2、提问:第四节与其他段相比,有什么特点?(讨论)回答:这一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写他为官刚正不阿,这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3、小结:全文五节,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文中有正面描写:1、2、3、4节;有侧面描写:第4节。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作者把概括描写第2、4、5段与具体描写第1、3节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富于变化。三、本课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四、作业布置岳飞教

7、案教学目标:1、自读自译,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了解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含义。2、分析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难点:领会岳飞精神的内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全班齐读课文,正音。毕沅yan吴玠je名姝sh宵旰gn掳l掠束刍ch颁犒ko蹙c额三、讲解课文1、解词(课下注解除外):事,侍奉。姝,这里指美女。却,推脱,推却。宁乎,难道吗?舍,停留、休息。掳,抢取。颁,颁发。犒,犒劳,犒赏。众,多。尽,都,全。召,召集。所向,达到的地方。克捷,获胜。缺,缺。竭,尽。辞官,辞谢升官

8、。何功之有,有什么功劳。2、分层次指名朗读,同桌翻译。3、全班朗诵。第二课时一、昨天让同学们回去之后把岳飞这篇课文串译一遍,然后总结出岳飞的三大品格,现在我请几个同学讲一讲。(1)至孝至忠(2)治军有方(3)爱民如子二、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三、岳飞这个名字太响亮了,我们总是能够通过各种路径听到关于岳飞的故事,我也布置大家去搜集了,根据你们搜集到的资料,你们还知道岳飞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小组交流补充一下,各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小组交流、讨论)如:他国尔忘身,爱民如母;力挽狂澜,无私奉献;沥血衔冤,忠贞不渝;他为抗金大业视死如归,气贯长虹,志酬乾坤。(学生举例说明)这一切,铸就他成为万世楷

9、模。岳飞的出现,不仅中国人民引以自豪,也为世界人民所敬仰。四、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那么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岳飞这个人物,是不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颂扬?如:我们要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学习他“仁,信,智,勇,严”的品格,当然他的一些“愚忠”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五、课文最后还谈到岳飞还是个“好礼贤下士,雅歌投壶”的“恂恂儒生”,他还创作了很多诗词,你们知道的最多的恐怕要数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了,下课之前我们全班同学一齐朗诵一遍。后记: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岳飞的材料,加深对岳飞的了解。 列子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正确认识

10、客观事物。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正音。二、解释重点字词三、个别学生朗读、翻译,边明确。四、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1、讨论: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2、讨论: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3、讨论: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寓言中那位热心

11、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第二课时一、全班齐读,正音。二、解释重点词语三、串讲课文。四讨论:如何理解“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要打它,你自己也会是这样的。刚才合情合理你的狗白着出去,黑着回来,你难道会不觉得奇怪吗?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所以,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批评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后记:寓言深刻的寓意要讲明,讲通,让学生理解。诗词五首迢迢牵扯星一、导入中国情

12、人节是哪天?怎么来的?请学生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二、朗读三、读诗要弄清抒情主人公,抒的是什么情。本文抒情主人公是谁?抒的是什么情?明确:织女星,抒的是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因此,从主题上看,本诗是一首思妇诗四、分句分析第一二句:点明描写对象第三四句:采用什么方式写织女?1、外表:素手,衬托织女的美丽,语言非常精炼。请问:假如你要表现一个人美丽,你会怎么写?一般人是全方位地写,而这里只用一个字就表现得很传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写,而不一定要全方位地写。现在学到了这个技巧,再要你写一个性格很粗暴的人,你会怎么写。(眉毛粗、竖)2、动作描写:擢和弄,描写了一个劳动场面,表现了织

13、女怎样的特点?(学生可能会答成勤劳)第五六句:最会织布的织女为什么会“终日不成章”?明确:魂不守舍,心绪不宁。可见,织女不一定勤劳,而是因为无法忍受思念之苦,因而用劳动来排遣。什么原因导致织女“魂不守舍,心绪不宁”?答案在后四句。第七至十句:“那浅浅的银河,定然不甚宽广”,跟第一句“迢迢”是否矛盾?明确:河并不远,但因为不能相见,因而显得很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为什么不能相见?因为有人干涉。表现了织女怎样的感情?怨恨、无奈。如果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还有理由来解释,但是明明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令人刻入骨髓。五、分析六个叠词的作用

14、。增强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又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六、本诗主要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情景交融渡荆门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3、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唐宋诗词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渡荆门送别,唐代的名家名篇。学习时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和默写。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号青莲居士。 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二、学习渡荆门送别。 1、教师朗读或学生听录音。 2、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