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釉瓷器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79850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颜色釉瓷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颜色釉瓷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颜色釉瓷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颜色釉瓷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颜色釉瓷器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念:釉是附着在陶瓷器表面的玻璃质层。颜色釉是指在陶瓷基础釉料中加入含有着色金属元 素的物质,烧成后使釉层呈现某种固有色泽的釉。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称为着色剂。例 如,在还原气氛条件下烧成时,釉料中加入适量含有铳Fe)的着色剂便呈青色,加入适量有 铜(cu)的着色剂便呈红色,加入适量含有钻(Co)的着色剂便呈蓝色。分类:我国陶瓷额色釉品种繁多,色彩缤纷。就其烧成温度而言,一般可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 色釉两大类。高温色釉的烧成温度通常为1250C以上,多系生坯挂釉后入窑一次烧成;低 温色釉因在釉中加入了较强的助溶剂,故其烧成温度只有700 一 1250度,一般是在烧好的 素白瓷或涩胎上挂釉后入炉

2、经第二次焙烧而成。高温色釉的特点是表面坚硬,颜色深沉,化 学稳定性好,胎釉结合牢固,无铅毒;低温色釉的特点是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釉层 清澈透明,但硬度较低,化学稳定性差,胎釉结合不甚牢固。低温色釉的最大特点是呈色均 匀稳定。但从陶瓷工艺学上讲.还可细分为高温(1200C 1350C)、中温(900C 1200C)、 低温(600C 900C)三种。有些颜色釉品种只能在相应的温度中才能烧成,如孔雀绿釉:高 温和低温均无法烧成其纯正的蓝色(或说翠绿色),只有在中温中才能烧成。焰性也会影响颜 色釉的呈色,如以铜为着色剂的颜色釉,在还原焰中呈红色,在氧化焰中则呈绿色。原料的 配比、燃料、窑位、气

3、候等也能影响颜色釉的呈色,但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温度和焰性。 现将常见的金属在不同的温度和焰性中呈色情况列表如下:金属 名称烧成 温度氯化焰还原焰铜高 中 低嫌绿虹铁中 低社黄棕-钻高 中高 中 低紫祚禍锦高 中 低*无色 无邑 无邑金高 中 低粉虹1若按釉色分,可将颜色釉分为红釉系统、蓝釉系统、白釉系统、黄釉系统、青釉系统、 绿釉系统、黑釉系统、紫釉系统、结晶釉系统及其他系统等。若按着色机理来分,颜色釉又可分成离子着色、胶体着色与晶体着色等三种。我国传统 青釉即属于离子着色,高温铜红釉及低温金红属于胶体着色,厂宫釉属于晶体着色。颜色釉的呈色机理:陶瓷颜色釉能产生色彩,主要是釉层对光的选择性吸

4、收和选择性散射造成的。太阳光是 一种包含各种波长的复色光,入眼所能见到的即光谱上所显示的赤、橙、黄、绿、青、蓝、 紫七色光。不同的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的散射和吸收程度不同,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颜色, 人眼所见到的就是物体散射出来的光。各种金属元素的离子或粒子都有发色的本能,颜色釉 瓷就是利用某种金属元素的粒子或化合物作为着色剂来呈色的。我国古代陶瓷颜色釉最常用 的着色金属元素有铜、铁、钻、锰、金等,其在不同烧成气氛中的呈色如表。;-1ft霞牝PSIL东嵋、茶Wi需(生It髙时】横扛金(4u)-实际上,陶瓷颜色釉的呈色,特别是高温色釉的呈色,非常复杂,要使其充分显示某种 色调,必须从各方面注意,因釉

5、料的化学组成、烧成气氛、烧成时间、烧成温度、颗粒细度、 微量元素及烧窑时的操作方法、坯体在窑中的摆放位置甚至气候等对呈色均有影响,忽视任 何一环,都将达不到目的。制作工艺:概括地说,颜色釉瓷的制作工艺,就是将呈色原料(含金属氧化物的矿物)和基础釉料按 适当的比例配合,经过细磨过筛后制成釉浆,以适当的方法施釉于生坯、素烧坯或素白瓷上, 入窑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下焙烧而成。景德镇传统色釉所用基础釉料主要是以石灰石为主要溶剂的所谓石灰釉。这种石灰釉含 碱土金属成分较多,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好,故沟的透明度、光泽度及 弹性都比较好。配釉是颜色釉制作工艺中的关键工序,必须严格细致操作,配料

6、之前需对釉用原料的 性能与质量逐一进行鉴定,符合要求方可按配方要求淮确地称量配合。然后将配合好的釉料 放入研钵混磨,其研磨方法与青花料的加工相似,即将各种釉料放人底心无釉的大研钵内, 加入少量水,用瓷质研椎研磨至一定细度,再加入一定量的水调成釉浆,过筛后即可备用。 颜色釉对釉浆的颗粒细度有一定的要求,颗粒太细,釉的表面张力增大,易出现“滚釉” “釉 裂”等缺陷,若颗粒太粗,则会影响釉面光泽度。另外,不同的色釉、不同的施釉方法,对 釉浆的细度要求亦不相同,一般来说,单色釉宜纫一些,花釉可粗一些。用喷釉法施釉宜细 一些,用涂釉法施釉则可粗一些。施釉是额色釉瓷制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处理不当,将会影响

7、呈色效果和产品质量。 不同的色釉和不同的坯胎,应采用不同的施釉方法,以求达到适当的釉层厚度和预期的呈色 效果。施釉的坯胎有生坯、素烧坯和瓷胎三种,施釉的方法则有浸釉、浇釉、荡釉、吹釉以 及刷釉数种。生坯的施釉方法应依坯体强度、大小和造型而选定,除薄胎及特大型制品外, 一般均可用浸釉法,施釉前坯体的含水率应控制在34% ;素烧坯是经800900素烧后 的瓷坯,强度提高,因而更便于各种施釉法的操作;瓷胎上施釉因其吸水串极低,故施釉时 应相应增加釉浆的稠度,无论以哪种坯胎施釉,在施釉操作之前,都必须清除附着在坯体表 面的杂质,以保证釉的质量。颜色釉的烧成是一门“火的艺术”,其呈色会随火的变化而变化。

8、例如铜红釉在柴窑中 容易变成红色而在煤窑或油窑中则易变成紫绿或灰黑色。还有窑变釉,基本上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若烧成条件不同,即使是同一配方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真可谓变化莫测。要 烧造出理想的颜色釉制品,除了根据釉料的化学组成和呈色要求,制订适当的烧成制度(包 括烧成时间、烧成温度、烧成气氛等)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入窑坯体的含水率不宜 过高,般应小于 3%,否则易造成坯体开裂。2应选择合适的窑位,窑内不同的部位, 其温度和气氛都有明显差异,因而对温度和气氛要求比较敏感的色釉制品,必须选择适当的 窑位。一般来说,窑室的上中部空间温度较高,铜红釉窑变花釉等都适合这个窑位。3烧 成温度和升温或冷却速度与釉的化学组成有一定关系,如挥发性较大的铜红釉宜快烧快冷, 结晶釉则需要一定的保温时间,以利晶体析出。4大件制品升温或冷却都不宜过快,以防 发生惊裂。资料来源: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 吕威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