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类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798038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类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类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类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类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类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类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类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问卷调查(教师类)一、选择题1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 2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 A )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15年9月将迎来第( )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的宣传主题是( )。 A.三 18 依法推广普通话 提升国家软实力 B.三 17 说好普通话 圆梦你我他 C.三 16 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3“匠”字的第5画是( B )。A横 B竖 C.撇4有下列情形的,能够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ABC ) A.文物古迹 B.姓氏中的异体字 C.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D.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E.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F.业事业组织名称

2、5.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C )起实施。A. 2000年1月1日 B. 2000年12月1日 C. 2001年1月1日 D. 2001年12月1日6.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B )。A. 民族通用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 国家通行语言文字7.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A )。 A. 便利 B. 条件 C.培训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C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 使用 B. 发展 C. 使用和发展 9. 国家机关以( B )为公务用语用字。 A.

3、汉语和汉字 B.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 中文10.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 A )为服务用语。 A. 普通话 B. 当地方言 C. 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11. 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理应使用( C )。A. 简化汉字 B.印刷体汉字 C. 规范汉字 1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A )作写拼音和注音工具。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13.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理应 ( C )。A. 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B. 会说流畅的普通话 C. 具备说普通话的水平14.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

4、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最高水平和最低等级水平分别为( A ) 。A.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 B.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 C.一级甲等和三级甲等15. 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 C )。 A. 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B. 大力推行、重点普及、逐步提升 C.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升16. 语文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是不低于 ( B ) 。A.一级乙等 B.二级甲等 C.二级乙等17. 幼儿教师普通话等级不得低于( C)。A. 一级甲等 B. 一级乙等 C. 二级甲等18.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 ( A )为语法规范。A. 典范的

5、现代白话文著作 B. 典范的白话文著作 C. 典范的现代文学著作19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 A )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B.普通话和汉字C.汉语和汉字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C )。 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动语言文字工作 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 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21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C )。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B )条第十五款中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A十八 B十九

6、C二十23.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A.义务 B.权利 C.权利和义务二、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 汉语言文字 )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2.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专项法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3.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 普通话 )和( 规范汉字 )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4.普通话是以( 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三、书写题。(1)根据拼音写词语:du qio( 陡峭 ) ku ju( 愧疚 ) xin q

7、( 掀起 ) zhng ju( 拯救 ) kng ki( 慷慨 ) sh ci(蔬菜) wi x( 维系 )wi kng( 唯恐 ) (2)判断下列词语的读音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改正:揣度chui d (chui du ) 适当sh dn( sh dng )卡具k j (qi j) 溃脓hu nn( ) 殷红yn hn( ) 纰缪p mi( ) 腈纶qn ln ( jng ln ) 反璞归真fn p u zhn( ) 牵强附会qin qin f hu( )四、判断题1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推广普通话就是要消灭方言。( )3普通话中的“普通”就是普普通通的意思。

8、( )4文物古迹中可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5规范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体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五、 问答题1.普通话定义:参考: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标准。2学校在用语言字方面对教师有什么要求,采取了哪些措施?参考:a.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的讲课与提问、实验指导、辅导答疑、考试、考查、监考等场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会、传达通知、交谈交流等场合。b.教师教学中不仅自己要用普通话,而且在学生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使用普通话都要

9、有明确要求。 c.教师书写教案、编写教学计划及撰写其他教学文件时均应注意规范用字,特别是在教学中直接面对学生的文字使用,如板书、多媒体课件、试卷、作业阅批等方面必须严格要求,不得使用不规范汉字,避免以讹传讹,误导学生,误人子弟。 d.师生在校内的其他活动中也要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如在校内集会、学术报告、各类比赛、竞赛均用普通话交流,各种张贴物(如海报、通知等)、各种宣传媒体(如印刷物、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网页、校刊校报等)更要成为规范用字的典范。 e.全体教师都应按规定要求,自觉参加上级普通话有关水平测试培训,并通过统一水平测试,达到规定相关等级,持有相应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f.教学中教师

10、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情况将作为教师业务考评、职称评聘、教育教学方面评优评先的参考,是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的基本内容之一。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政策?参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政策:普通话、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B、民族语言政策: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限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在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可以同时使用。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共存,禁止任何形式的语言文字歧视;各民族都有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

11、字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C、关于方言的政策: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将在一定领域或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推广普通话是要求方言区的人在会说自己的方言的基础上,再学会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便在公众交际的场合使用。D、关于繁体字的政策:繁体字有其使用的领域和价值,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场合都不能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而是要把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5关于繁体字和异体字的政策?汉字规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异体字,也不是要求所有的场合都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而

12、是把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文物古迹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代表着古老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古代人民群众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加以保护,当然也保护它上面所负载的文字。姓氏是历史形成的,受法律保护,改革文字也不能随便更改人家的姓氏。书法、篆刻等作为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审美功能,我们提倡书法家、篆刻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使用规范汉字进行创作,但他们写繁还是写简有自己的自由,只能悉听尊便。整理、出版古代典籍,课堂教学、学术研究以及发表关于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学术著述、编写语文工具书等必须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