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 叶怀珍主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79585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物流学 叶怀珍主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现代物流学 叶怀珍主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现代物流学 叶怀珍主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现代物流学 叶怀珍主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现代物流学 叶怀珍主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物流学 叶怀珍主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学 叶怀珍主编(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物流学(叶怀珍 第二版)(完整版)目录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总论31.1物流基本概念31.2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31.3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3第二章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42.1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42.2物流合理化与标准化42.3物流技术发展和物流管理现代化52.4物流国际化62.5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72.6中国物流展望8第三章交通运输技术与组织管理93.1货物运输方式及其运营特性93.2运输技术与管理93.3合理运输103.4集装箱与集装化运输12第四章仓储管理134.1储存概述134.2仓库管理144.3库存控制策略14第五章包装技术与管理155.1包装的功能155.2包装技

2、术和方法155.3 包装机械165.4包装管理17第六章装卸搬运186.1装卸搬运概述186.2装卸搬运工作组织186.3散装和特种物品的装卸与搬运196.4集装箱的装卸与搬运19第七章配送及配送业务管理217.1、配送的概念:217.2酉己送业务227.3酉己送管理23第八章流通加工248.1流通加工概述248.2流通加工形式与内容248.3流通加工管理25第九章物流信息系统269.1物流信息及管理269.2物流信息技术279.3物流信息系统及其开发289.4物流决策支持系统28第十章物流中心网络概述3010.1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概述3010.2物流中心网络布局3010.3物流中心设计与投资

3、的一般原则30第十一章物流运输站(场)规划3011.1铁路货运站(场)规划3011.2公路货运站(场)规划3011.3水路货运码头规划3011.4航空货运港站规划3011.5管道输送站规划30第十二章货物运输的优化求解3012.1产销运输问题3012.2分配运输问题3012.3网络流问题3012.4送货集货问题30第_章现代物流学总论1.1物流基本概念(一)物和流物: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物质资料流:物理性移动(伴随的信息流动,资金流动)(二)物流的定义物流一一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 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来满足物主要求的过

4、程。第一利润源泉:降低物料消耗而获取利润第二利润源泉: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第三利润源泉:降低物流费用以取得的利润物流与流通1. 流通的内容:商流一一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物流一一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转移创造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和形质效用2. 商物分离:如果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物流路线迂回,倒流,重复,造成资源浪费。物流成为产业的根本原因是商物分离!(三)、现代物流1. 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1. 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强调全程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核心业务管理的协调。2. 一定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支持3. 具有先进的物流科学技术2. 现代物流主要特征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

5、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经 营市场化(四)物流系统分类按照物流活动业务性质分类:1.生产物流、2.供应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流按照物流活动的相对范围划分:1.企业物流、2.社会物流、3。综合物流(五)、物流系统功能模式输入:是指通过提高资源、能源、机具、劳动力和劳动手段等,对某一系统发生的作用。处理:物流系统本身的转化过程输出:物流系统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必要的处理(转化),使之成为有用(有价值)的产成品。限制:由于外部环境因其他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对物流系统施加一定的约束。反馈:信息反馈1.2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运输子系统一一中心活动

6、储存子系统一一重要业务装卸搬运子系统一一必不可少包装子系统重要环节配送子系统一一与运输的区别,运输是远距离大批量品类复杂。配送是二次运输、终端运输。流通加工子系统一一提高物流效率而进行加工物流信息子系统一一提高效率,经济效益最大化1.3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1.3.1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 国民经济动脉,连接社会生产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 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3. 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4. 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5. 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7、1.3.2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一、现代物流学的特点1. 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2. 是一门进行系统性分析的科学3. 是一门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4. 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二、现代物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社会经济中,物质资料空间移动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和经济问题。包括所涉及的运输、包第二章甘内外物流动态和发*2.1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1. 重视物流理论研究和物流技术推广2. 物流结构形势多样3. 建成高效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4. 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5. 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和完备的物流法规2.2物流合理化与标准化物流合理化:是指在物资流动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组织办法,以最

8、少的物化和活化劳动,取得 最大的物流效益。一、物流合理化的内容物流合理化通常包括局部合理化和整体合理化。局部合理化: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内物流过程合理化。整体合理化:寻求物流系统整体合理优化。二、物流合理化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总成本法:将同材料和产成品进的转移、分类、储存等一系列相关业务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在保持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在多种物流方案中选择总成本最小的那一个方案。避免次优化:当各项物流业务活动按它们各自所完成的一定的管理目标来评价,而这些管理目标又相互矛盾时,就会发生次优化。为了避免次优化,往往要经过理性判断和科学计算。得失比较分析法:在评价各方案时,要比较分析各方案的所得和所失,在

9、保持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选择得大于失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三、实现物流合理化的战略步骤1. 制定物流战略、方针和措施。2. 确定物流网络结构。3. 设计物流管理系统。4. 综合评价物流系统并逐步完善物流系统。四、物流合理化的途径1. 加强物流计划性2. 组织物流直达化一一减少中间环节3. 组织物流短距化一一采取就近,分片供应和调运。4. 组织物资调运钟摆式运输一一强调组织往复,回程货源,避免发生不满载和空车行程。5. 组织货物调运集中化一一集零为整,采取混装进行集中运送。6. 物流企业社会化一一面向社会服务,谋求社会整体物流合理化。7. 实现物流标准化8. 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五、物流标准化(一)

10、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1. 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物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的有机联系的手段之一。2.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3. 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4. 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二)物流标准化的特点1. 物流系统标准化涉及面比一般标准化系统更为广泛,包括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 类。2. 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3. 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称为标准的“三性”)。4. 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三)物流标准的种类1. 按大系统配合性、统一性标准分类,

11、可分为: 专业计量单位标准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一一共同单位尺寸标准 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一一物流系统中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尺寸 集装模数尺寸一一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 物流专业名词标准 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2. 按各分系统技术标准分类可分为: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台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3. 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分类可分为(1)岗位责任及权限范围。(2)岗位交接程序及工作。(3)物流设施、建筑的检查验收规范。(4)货车、配送车辆运行时刻表、运行速度限制等。(5)司机顶岗时间、配送车辆日配送次数或日配送数量。(6)吊钩、锁具使用、放

12、置规定。(7)情报资料收集、处理、使用、更新规定。(8)异常情况的处置方法等。4. 物流标准化工作原则 确定标准化的核心基点 着重研究配合性问题 要研究物流与环境保护问题2.3物流技术发展和物流管理现代化2.3.1物流技术发展硬技术:包括物品流动过程中,物品处于移动、停顿(或存储)等状态下所需要的材料、机具及各 项设施等。软技术:包括实现物流活动所需要进行的管理、计划与组织等。1. 物流运输技术发展 货物运载工具发展:趋向于多样化、专用化、高速、大型、节能、环保。 货物输送线路等设施的发展:建成一个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四通八达、畅行无阻、结构合理、技 术先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各种公运输

13、方式生产管理系统:高度自动化2. 物流仓储技术与装载搬运技术的发展3. 物流包装技术的发展4.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2.3.2物流管理现代化(一)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目标: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以取得物流系统的最佳效益。1. 物流管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准确、及时、高效率地完成与物流相关的和物流活动本身的信息的 收集和处理,它是物流管理综合性和先进性的反映。可以说,信息管理本身就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 志。2. 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预测物流流量 编制物流产、需、供、销计划 确定物流最佳成本 编制物流生产的最佳经济方案 组织进货、验收、搬运、入库等业务 研究物流运输的最佳方案,包括

14、运输批量、时间、交通运输方式及路线的选择 加强与物流业务有关法律的监督执行(二)物流现代化管理技术系统管理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决策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三)物流现代化管理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人才培养2.3.3物流质量的指标体系内部指标:衡量物流系统中物流及其内部构成的执行情况。外部指标:反映非机构实体对物流的期望。指标又分为经济性指标和非经济性指标;2.4物流国际化2.4.1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一、概念国际贸易:是一种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它是在客观经济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的制约下,各 国工商业、银行、运输和保险等机构,围绕商品、劳务和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 技术,实现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风险,保质、保量、 适时将货物从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国际物流的主要特征是跨国经营,为发展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形成一个适应 国际经济环境的统一开放的物流体系。二、国际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