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7948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忠华 (工业学院经贸分院, 110015)摘要 随着企业间由过去的产品竞争向能力竞争的转变,生产系统作为企业竞争之本, 出现了诸多的管理模式。本文在阐明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目的和评价容的基础上, 给出了生产系统技术经济评价、功能目标评价与多种模式选择性评价的方法,以为企业生产系统的构建、更新、改造与其创新与升级提供决策支持。关键词 生产系统模式 评价1 引言随着国际、国市场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与市场需求的持续多变,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竞争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产品竞争转向能力竞争,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素

2、质与核心能力的修炼和提高。为此,生产系统作为企业的竞争之本相继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模式,如基于“泰勒制”和“福特制”的大批大量流水式生产系统,基于成组技术(GT)的成组生产系统,面向零部件的生产系统(POPS),基于优化生产技术(OPT)规划的生产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MS),基于独立制造岛(IMI)的联合制造岛生产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准时生产制(JIT)与精益生产(LP)体系,敏捷制造系统(AM),以与新近提出的可重构的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以CIMS+ MRPII(生产资源计划系统)模式、FMS+JIT+MRPII模式、GT+TQC+JIT+CE(并行工程)模式、FM+AM

3、+LP(柔性制造)模式为代表的世界级生产制造系统(WCM)等。面对诸多的生产系统管理模式,企业在进行生产系统的构建、更新、改造与其创新与升级时,应从哪个角度和哪些方面来评价生产系统,又应采取怎样的方法进行选择性评价?本文试图对此作些初步的研究。2 评价目的和容2.1 评价目的评价的宗旨是促进企业由以往的产品竞争向能力竞争转变,提升企业迅速抓住变化着的市场机会,并据此开发生产新产品的能力,这也是企业在知识经济和新经济时代保持竞争优势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一步。具体的评价目的是: (1)确保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对企业经营战略、生产战略的一致性和贡献性; (2)确保生产系统所生产出的产品满足目标市场需求并

4、获得竞争优势;(3)确保生产系统技术手段、管理方法、运行机制能可靠而经济的生产出预定的产品,实现生产要素质的组合与量的比例关系最佳化,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可能的产出,同时,在实现系统功能目标一样或相近的多种管理模式中作出最优选择;(4)为企业生产系统的构建,更新,改造与其创新与升级提供依据和决策支持。2.2评价容评价围划分为单个管理模式的纵向评价和在单个模式纵向评价基础上对多个管理模式的横向评价。纵向评价包括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和功能目标评价两个方面,横向评价侧重于多个管理模式间的比较选择性评价,如表21所列,各评价方面的主要评价指标(项目)如下:(1)生产系统技术经济评价项目:投资回收期,

5、净现值,部收益率。 (2)生产系统功能目标评价指标:创新与柔性,保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弹性,按期交货,在这一部分评价中还应考虑绿色制造这一评价指标。 (3)生产系统间选择性评价方法:加权评分法。3 评价方法3.1生产系统技术经济评价 (1)投资回收期,又称投资偿还期或返本期,是从项目投建之日起,用项目各年的净收益将全部投资收回所需的年限。其中按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又可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表2-1 生产系统管理模式评价容评价围评价方面生产系统管 理模式M1M2M3M4纵向评价生产系统技术经济评价投资回收期净现值部收益率生产系统功能目标评价创新与柔性保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弹性按

6、期交货绿色制造横向评价生产系统间的选择性评价加权评分法最佳生产系统管 理模式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为: 式中Pt:投资回收期;I:投资额;CI现金流入量;CO:现金流出量;NCF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年收益等额时的动态投资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式中,投资为I,年收益为R,投资收益率为i。年收益率不等时的动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判别方法:项目评价计算的投资回收期(Pt)必须与基准投资回收期 (P0)比较,若Pt小于P0,才认为该项目的投资是可行的,合理的,Pt越小越好。投资回收期间的最大优点是直观、简单,能够反映资金的补偿速度,因而特别适用于有风险,强调方案清偿能力的方案评价。该方法缺点是投资回收

7、期评价的是收回投资之前的效果,不能反映投资收回后的情况,所以,这一条只能用于初选评价。符合投资回收期的生产系统管理模式作净现值、部收益率评价。(2)净现值(NPV:Net Present Value),是指将技术方案每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基准年的现值之和。它是反映技术方案在计算期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3)部收益率(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是指方案在寿命期,使其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或者说是使方案的收益现值与费用现值相等的折现率。其计算公式为:i0 即为IRR判别方法:在多方案比较中,如果是互斥方案,应在净现值大于零

8、的方案中选最大者;若非互斥方案,则应按净现值的大小排序,选择净现值大于零、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的方案作生产系统功能目标评价。3.2功能目标评价方法对生产系统功能目标评价首先要建立各评价指标(创新与柔性、保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弹性、按期交货、绿色制造)的分指标。创新与柔性的评价分指标为:F1,系统对产品系列宽度,深度的相容性;F2,系统对新产品的开发能力;F3,系统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制的适应性;F4,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F5,系统对产品变动的应变能力;F6,系统对商品需求多样性的适应能力;F7,系统对新机制的适应性;F8,系统的自我完善能力。保证货量的评价分指标为:F1,系统对产品

9、品质的控制保证能力;F2,系统对产品品质设计上的保证能力;F3,系统对产品工艺稳定性的保证能力;F4,系统对产品稳定性的保证能力;F5,系统对产品品质技术上的保证能力;F6,系统对产品作业过程的保证能力。生产成本的评价分指标为:F1,系统降低管理费的程度;F2,系统降低固定费用的程度;F3,系统降低人工费的程度;F4,系统降低材料费的程度;F5,系统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费用水平。生产弹性的评价分指标为:F1,系统对需求订货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F2,系统对外部变化抗干扰能力;F3,系统结构特点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F4,系统运行机制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按期交货的评价分指标为:F1,系统组织形式与计

10、划控制方式对生产准备周期降低幅度;F2,系统组织形式与计划控制方式对生产制造周期降低幅度;F3,对通用产品系统库存保障、随时提供现货的能力;F4,对专用产品按合同供应能力。绿色制造的评价分指标为:F1,系统降低“三废”的程度;F2,系统所提供清洁生产人才;F3,系统达到节能的程度;F4,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F5,城市规划、防震、防洪、防空等要求;F6,员工满意程度。 功能目标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见表31 。表3-1 功能目标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评价评价等级群体很好(很高)好(高)一般较差(较低)差(低)评价分指标专家同行专家同行专家同行专家同行专家同行F1F2Fn单项人数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评价综

11、合统计单项人数- x 100%nx 参评人数%测评群体(单位)与人数将各个单项评价指标的评分结果汇总于表32表3-2 功能目标评价评分汇总表生产系统管理模式指标权数评价等级 评价评价 群体指标 很好(很高) 90分以上(95分)好(高)80- 90分(85分)一般70-80分(75分)较差(较低)60-70分(65分)差(低)60-50分(55分)单项评价指标最后得分专家同行专家同行专家同行专家同行专家同行专家同行M1生产系统管理模式X1创新与柔性保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弹性按期交货绿色制造N1%N2%N3%N4%N5%W1W2W3W4W5W6X2X3X4X5X6M2生产系统管理模式X1创新与柔性

12、保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弹性按期交货绿色制造W1W2W3W4W5W6X2X3X4X5X6再根据N1%95+N2%85+N3%75+N4%65+N5%55计算创新与柔性评价指标的最后得分W1。其中:N1%+N2%+N3%+N4%+N5%=1;再依次计算出W2,W3,W4,W5,W6。3.3生产系统管理模式的选择性评价对于生产系统来说保证产品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能保证质量,则这种模式不予考虑,对于生产系统而言能否达到绿色制造,达到环保要求也十分重要,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按重要程度对比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值(表3-3) 表3-3按重要程度对比法计算权数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对比评分(0-1)重要

13、度得分权数 A B C D E FABCDEFX1X2X3X4X5X6合 计1 其中:A、产品的创新与柔性B、保证质量C、生产成本D、生产弹性E、按期交货F、绿色制造按加权评分法计算总分值而对于总分值而言,有专家和同行各自打的分值,以上公式的计算到底采用哪一种分值,根据企业对专家和同行的信赖程序,如果选其一种,另一种可作为参照。根据以上的逐步筛选,取分值最高的一种生产系统管理模式为某个企业所采用。4 结束语本文提出的生产系统技术经济评价是对系统在技术经济上进行分析、计算、评价和选优,保证了其技术上的先进、适用,经济上合理、可行。功能目标评价方法并辅以专家和同行的咨询和调查,可为企业提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果。上述给出的评价容和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生产系统的状况,以为企业生产系统的构建、更新、改造与其创新与升级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持。参考文献1 M.E.Merchant. Manufacturing in the 21 century. J. Master. Process. Technology,1994,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