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性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7930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创性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无创性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无创性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无创性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无创性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创性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创性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创性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朱蕾一、呼吸生理 机械通气方式符合患者的呼吸生理,才能有良好的人机关系, 并顺利配合面罩通气。1.压力-容积(P-V)曲线 根据P-V曲线,正常肺从功能残气位(FRC)开始, 压力和容积呈线性关系,是机械通气的适宜部位。超过高位拐点(UIP),轻微的 容积增大,将导致压力显著升高。正常肺从FRC至UIP,肺容积的变化超过 2400ml,因此可用小潮气量,也可使用较大潮气量通气。通常情况下,由于重力作 用,上肺区含气多,下肺区血流量多,上肺区毛细血管和下肺区肺泡有陷闭倾向, 但自主呼吸时,通过神经的调节作用和膈肌收缩的代偿作用,上肺区血流增加,下 肺区通气增加,

2、从而防止血管和肺泡的陷闭。机械通气时,由于自主呼吸被部分或 全部取代,自主呼吸的代偿作用减弱或消失,因此机械通气本身有加重肺泡陷闭和 降低肺顺应性的作用,而用较大潮气量通气时,不仅气体进入上肺区,也能较多的 进入下肺区,防止肺泡陷闭和微小肺不张,因此在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呼吸衰 竭,必须使用较大潮气量进行面罩通气。COPD呼吸衰竭存在气道的动态陷闭和呼气末正压(PEEPi),FRC增大至67% 以上,从FRC至UIP的肺容积在1000ml以下,甚至仅300400ml,此时若采取传 统的深慢呼吸方式,用常规潮气量,将会超过UIP,产生过高的通气压力,使气 路动态死腔显著增加、气体压缩增加、面罩漏

3、气和胃涨气,导致面罩通气失败;而 较高PEEPi又可使患者和呼吸机吸呼气时相不一致,导致人机对抗。因此初始面 罩通气时应选择小潮气量,并在通气稳定后选择合适的PEEP (PEEPi的50%85%, 不增大气道峰压)。待病情好转,FRC下降后再逐渐增加潮气量和减慢呼吸频率, 这样患者就比较容易接受面罩通气,并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逐渐发挥机械通气的治 疗作用。危重支气管哮喘的呼吸力学变化和COPD相似,但其陡直段的肺容积常更小,PEEPi更高,且PEEPi主要是气道粘膜的水肿和平滑肌痉挛造成,用PEEP不能使 气道明显扩张,反而使气道压力升高,因此哮喘患者比较难以接受面罩通气,必须 经简易呼吸器治疗

4、好转后,再过渡至呼吸机面罩通气或人工气道机械通气。ARDS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且有重力依赖性,其中约40%的肺组织完全实 变,不能通气;30%40%基本正常;20%30%为陷闭肺区,并导致低位拐点(LIP) 出现。位于LIP的PEEP(812cmH2O)可使呼气末含气肺容积增加至60%以上,而气 道峰压增加有限。从LIP至UIP的肺容积可达1200ml左右,故机械通气时潮气量 不应过小(除非晚期),面罩通气能比较容易地满足上述通气特点。2.流速一容积(u -V)关系 根据u -V关系,在气道阻塞性疾病,一般需用较 大潮气量和较低吸气流速,否则将不符合呼气阻力增加的特点;而在肺实质疾病, 应

5、采用较小潮气量和较大吸气流速,因此选择定容型通气,用流速较低的方形流量 波和较大潮气量可较好的满足COPD患者的通气需求;而在ARDS患者,若选择方型 流量波,尽管潮气量较大,但因峰值流速不足,也可导致吸气不足和人机对抗,因 此选择定容型模式时,必须用递减型流量波,或选择时间转换的定压型模式,但最 好是PSV、PAV自主性等模式或由此发展的PRVCV或VSV等模式。3 .肺泡通气量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VA-PaCO2)关系 根据VA-PaCO2关 系,吸空气时PaCO2不会超过150mmHg,因此单纯呼吸性酸中毒,pH不会低于6.8 的生存极限,考虑代偿因素,pH会更高,如我们统计11例CO

6、PD伴PaCO2大于 100mmHg的患者,10例pH大于7.1,是比较安全的。当PaCO2大于80mmHg时,VA 与PaCO2呈陡直的线性关系,VA或VT轻微增大,PaCO2即迅速降至80mmHg以下, 即使没有代偿,pH也大于7.1。当PaCO2小于70mmHg时,pH将很安全,此时VA 与PaCO2的关系曲线比较平坦,需较大VA或VT,才能使PaCO2下降,但气道压力也 将明显升高;若VT适当增加,尽管PaCO2可能暂时改善有限,但随着呼吸肌疲劳 的恢复,PaCO2将稳步下降。因此对轻度、中度或重度呼吸性酸中毒患者,首选小 潮气量是合适的,面罩通气也容易满足上述要求。二、呼吸机性能和功

7、能呼吸机的同步性能影响面罩通气的依从性。同步过程包括吸气触发、吸气维持、吸呼气转换和呼气过程4个阶段,其中吸气触发最重 要。吸气触发的同步性主要取决于呼吸机的反应时间和触发水平。反应时间越短, 同步性越好。目前BiPAP呼吸机和大部分高档呼吸机的反应时间仅数十毫秒,可适 合绝大部分患者。而中低档呼吸机,如Bird 6400的反应时间超过100毫秒,对高 通气频率的ARDS或肺间质病变患者是不合适的。触发灵敏度可人为调节,越高越 不敏感;越接近于零,越敏感,但也容易导致伪触发和人机配合不良,因此触发灵 敏度必须维持在适当水平,才能保持稳定的面罩通气。流量触发较压力触发稳定, 且近端触发优于远端触

8、发,应首选。近来又出现新的触发方式,如Auto-trak稳定 性更好。通气容量和通气压力也影响疗效,如BiPAP20型呼吸机对高通气量的ARDS和 高气道阻力的哮喘患者也不合适。与常规高档呼吸机相比,用BiPAP呼吸机进行面 罩通气有以下特点优点:双气流通气,呼吸机送气过程中允许患者发生自主呼 吸,可有充足的气流供应;通过漏气孔隙呼气,吸气过程中发生呼气,气流可通过 漏气孔呼出,避免人机对抗;漏气补偿;体积小,应用方便;相似点:反应时间 短,流量触发或Auto-trak触发;缺点:通气动力小,因此气道一肺组织无病 变,或仅有轻中度病变的患者应首选BiPAP通气。随着BiPAP呼吸机驱动装置的改

9、 进和通气压力的升高,其应用范围显著扩大,特别是Vision呼吸机的推广。新式 BiPAP呼吸机可应用于大部分呼吸衰竭患者。三、通气模式呼吸机应包括二类基本通气模式,控制性模式(如PAV/PCV或 VAV/VCV)用于呼吸能力较差的患者,自主行模式(如PSV)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 能力的患者。其它模式也可选择,如成比例通气(PAV )理论上有最好的人机关 系。其它如双向气道正压(BIPAP)和自适应支持通气(ASP)等也有各自的自主呼 吸特色。我们用A/C模式和PSV完成了绝大部分面罩通气,其中PSV为主。用C模式或A/C模式时,输出气流速多为方波,对面部冲击较大;患者又处于 被动吸气状态,易形

10、成喘流,致吸气阻力增加;气体完全或绝大部分靠被动通气进 入肺泡,故气道峰压升高,漏气增多,所需固定带的拉力也相应增加。用PSV时, 除一般优点外,还有以下特点:患者吸气期始终处于主动吸气状态,致肺组织和气 道扩张,阻力减少,气流以相对较多的“层流”成分进入呼吸道,最终靠胸廓主动 扩张和正压通气双重作用进入肺泡,故产生同等大小潮气量所需通气压力较低,不 仅可减轻气流对面部的冲击,也使面罩及面颈部的扩张程度减轻,动态死腔减小, 有效通气量增加。因此PSV可首选。新型自主性通气模式,如PAV理论上较PSV 有更好的人机关系,也可选用。PSV或PAV需以一定的中枢敏感性及呼吸肌力量为基础,故在中枢性睡

11、眠呼吸 暂停或昏迷以及有严重呼吸肌疲劳的患者,经短时机械通气后,因呼吸中枢刺激因 素减弱,呼吸中枢驱动水平下降,出现自主呼吸频率缓慢,每分通气量不足,甚至 不能触发呼吸机送气。此时控制/辅助通气模式是必要的。四、通气参数的调节 通气参数的适当调节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初始应用 面罩通气时,患者常较难适应,易发生不自主吞咽活动及胃胀气。首选PSV,从低 压力起始,根据潮气量监测值,逐渐增加压力,可使患者比较容易过渡全面罩加压 通气。而后随着FRC的减小和通气相对稳定后,使RR调节至合适水平,则符合符 合患者呼吸生理的特点。同样用PAV模式,应首选较低的辅助强度;用A/C模式 时,应首选较低潮气量

12、。五、基本要求初始面罩通气,患者突然从自然呼吸过渡至密闭的正压通气, 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因此通气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昏迷 患者清醒后的配合对维持疗效也很重要,一旦清醒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在模式和参 数的选择上应掌握有更好的人机关系和符合呼吸生理,不能强求动脉血气是否正 常,或改善的速度是否足够快。必要时用简易呼吸器过渡,先随患者呼吸做小潮气 量通气,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大潮气量,随着缺氧改善和pH回升,呼吸频率减 慢,患者自然会接受面罩通气。六、BiPAP呼吸机面罩通气时需注意的几点问题准备:检查呼吸机是否能正常运转。更换滤网,一旦滤网变黑,即弃之不 用,否则会导致呼吸机供

13、气不足。检查联接管,避免漏气,轻微破损也会导致严重 漏气和呼吸机不能充分补偿。呼吸机应用时间过长,特别是较少使用滤网时,呼吸 机可能不能正常运转,导致供气不足,应对机器的内部结构进行清洗保养。与大型 呼吸机相比,临床上较少对BiPAP呼吸机进行保养,这是完全错误的。调整呼吸 机:初始通气的患者,应将通气键设定在S(PSV)或S/T(PSV/PCV)键,EPAP在 最低位置(一般为23cmH2O),IPAP在56 cmH。RR 1016次/分,吸气时间占 总呼吸周期的比例30%左右。联接氧气:将氧流量调节在5L/min左右,并与面 罩接头联接。氧流量较高,可迅速改善低氧血症,但太高,将影响呼吸机

14、的正常工 作。固定面罩:将面罩固定在面部,并使患者感觉舒适。联接将呼吸机:将联 接管路与面罩联接。参数调节:使呼吸形式符合呼吸生理。逐渐增加IPAP,每次增加13 cmHO, 25分钟增加1次,初始可较快,然后逐渐减慢,直至呼吸平 2稳。因为通气模式是PSV模式,参数调节后56分钟即达稳定状态,无需更长时 间。若需增加EPAP,则需IPAP随EPAP同步增加,以保持通气压力的稳定,因为 通气压力等于IPAP-EPAP,否则会导致通气压力和通气量不足。氧流量调节:根 据监测SaO2或PaO2调节,达90%以上或60mmHg以上即可,氧流量不宜过大,否则 会影响呼吸机的正常工作。若需FiO2过高(

15、60%)、通气量过大或通气阻力过大 应改用Vision或其他大型呼吸机。个人介绍朱蕾,男,36岁,199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山 医院肺科任主治医师,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临床呼吸 生理研究室副主任和呼吸监护室负责人,中华呼吸学会ICU和临床呼吸生理学组成 员,上海呼吸学会青年学组、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康复医学 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杂志特约青年编委。主编专著机械通 气,并参与完成6部专著的编写。完成多项科研课题,是国家“八五”攻关课题 “发展无创性机械通气预防和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技术”和“九五”卫生部重点课 题“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的主要完成者。以第一作者发表40余篇论文。1998年 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并被评为上海医科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1999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000年获上海 市优秀研究生成果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