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774712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几瓶牛奶说课稿(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1 一、说教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依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索。(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索方法。(3)干脆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

2、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学前教化,有极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这节“9+5”的课,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旧”学问,但是学生会计算得数,而不知晓计算过程或算理,这是本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三、说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1、 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2、 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3、 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

3、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四、说教法学法教法:采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学法:自主探究,同桌合作沟通。这里要用到的教具和学具是:小棒。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六、说教学设计(一)嬉戏激趣,旧知引路开课时按例进行凑成十的划拳嬉戏,接着是用开火车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十加几,目的是为看让孩子学习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加法做好铺垫。(二)进入情境,提出问题创设“笑笑遇到难题,要学生帮忙想方法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然后出示情境图后,给出几秒钟的时间视察情境图,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

4、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在这里,体现的习惯培育点是搜集有用信息的实力。接着老师让学生质疑“谁会提一个问题”?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出“左边的牛奶比右边多(或少)几瓶?一共有几瓶?”这样的问题。这时老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在指导学生列式前,让孩子把画面中呈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培育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实力。2、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算式:9+5=或5+9=。在这里,老师希望学生能够

5、只列出算式,有部分学生会说出得数,老师补急于确定对错。3、算法探究(1)当学生口算出得数或是只列出算式时,老师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抛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也可以采纳其他方法,试着向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算的,等会我们说一说谁的方法最多、最好”。老师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老师在这个时

6、候巡察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钟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想出解决方法。(2)汇报沟通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算法:计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学生或许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赐予激励。然后老师介绍拨计算器。老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边拨边说: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 上有了一颗珠子,是一个10,个位还剩4颗,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须要学生理解,不用驾驭。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

7、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 7+9。第一个算式,依据创设的妈妈请笑笑带苹果给表弟的情境,要求用“凑十法”计算,不会的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其次个算式让孩子摆摆小棒,学习用凑十法计算。(四)实践应用,深化相识1、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目的是巩固凑十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老师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沟通、反馈,重在让学生说说圈的方法。2、写一个自己喜爱的9加几的算式,然后计算。(五)总结提升总结本课的学问点,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缺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或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化。并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关于9加几的问题。 有几瓶牛奶说课

8、稿2 一、说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为加减法及其应用、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二、说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三、说教法说学法1、教

9、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沟通合作。四、说教具打算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模型、计数器模型2、学具:小棒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六、说教学设计1、进入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在开课时以谈话导入新课“小挚友们知道早上喝什么最有益健康吗?”这样导入可以使学生能够想到牛奶,进而再进一步创设情境,老师接着说:“老师也很喜爱喝牛奶,而且老师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老师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出示情境图后,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视察情境图,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

10、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减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在这里,习惯培育点体现的是搜集信息习惯的培育。接着老师让学生质疑,“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有前面学习的基础,能够提出“一共有几瓶牛奶?”这样的加法问题。这时老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为了能让学生顺当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后进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设计了简洁的复习环节,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求一共就是求什么?”,学生回答“求一共就是求总数。”,进

11、而老师提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的要求,学生在10以内加减法及其解决问题的学习的基础上列数学算式“9+5=”。为了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老师追问“还可以怎样解决?”,学生列式“5+9=”。在这里,老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数学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算法探究,但是依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干脆口算得数,因此学生可能会干脆说出9+5=14,这时老师就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但是并不须要学生在这时给出答案,而是组织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你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相互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等会我们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老师提出

12、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里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手中的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老师在这个时候巡察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在汇报沟通中,让学生到黑板用小棒模型进行演示,边讲边摆小棒,“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清晰地看到计算的过程,并引起学生的有意留意,让

13、学生聚精会神的进行学习,培育学生的倾听习惯。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这样的汇报只要一个,两个就可以了,不用演示,老师激励学生主动思索和踊跃发言但要刚好的止住学生类似的想法,以免奢侈时间。老师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班级中会有少数学生想到用“凑十法”计算,学生汇报时同样到黑板演示,“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我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1加9等于10,再加上4根小棒就是14根小棒,所以9+5=14。”学生汇报后,老师要进行质疑“你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中拿出

14、1根小棒给9?”学生会回答,“因为9根小棒加上1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这时学生可能用语言说明不明白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帮助,告知学生凑成10之后,剩下几根小棒再和10相加就是十几,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凑十法”,并理解“凑十法”的简便之处。然后讲解“这种先将一个加数凑成十再进行计算的计算方法叫做凑十法。”同时板书。然后老师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实行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

15、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立刻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实行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沟通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7+9=。要求:用“凑十法”计算。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沟通。回到解决问题中,针对算式9+5=,老师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假如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赐予激励。然后老师介绍第三种方法:拨计数器。老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计数器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须要学生理解,不须要驾驭。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老师可以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在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全班沟通反馈,说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