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说课稿2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771978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说课稿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桥说课稿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桥说课稿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桥说课稿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说课稿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说课稿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16桥(第二课时)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第一部分:说教材桥选自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围绕“感动的人和事”来编排。因此,洗涤心灵,受到情感熏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课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的教学有两个重点,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课文的内容分为三个大的版块,一是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二是写村民恐慌的句子,

2、三是描写老汉的句子。要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就要抓住描写老汉的句子。但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和写村民恐慌的句子也对突出老汉形象有重要作用。这篇文章要重点领悟的表达方法有三点,一是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二是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三是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这三点都是比较直观的,因此,我将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而在第二课时则更多的是在读中进一步去领悟。第二部分:说学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

3、会他的品质是重点,但不是难点。而因为学生对洪水突临时那种危急的情况不熟悉,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进而更充分地体会到老汉的高贵品质就有一定的难度。其二,题目寓意较深,因此理解题目寓意也是难点之一。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目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写洪水和村民恐慌的句子,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目标:1、通过入情入境的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研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3、在互动交流中,理解题目蕴涵的深意。课前准备:1、收集洪水爆发的场面,制作课件。2、准备再见警察的曲子。第四部分:说

4、教法学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将重点采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其二,因为本文情感浓厚,所以我还将采用音乐渲染、视频展示、板画衬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情景,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第五部分:说教学流程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我将以真挚的情感谈话,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可以这样说:有这样一篇文章,当老师第一次阅读完的时候,眼眶就不禁湿润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课文桥。第二个环节:复习回顾第一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说完后,板画洪水,过渡:是啊,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小村庄,把人们一步一步逼向死亡。让

5、我们随着这样一些画面再次走进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吧!第二步:播放洪水画面。学生看完后,继续板画,过渡:洪水凶猛吗?可怕吗?可就是这样一场洪水却实实在在冲进了整个小村庄。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使洪水的魔鬼形象跃然纸上。这节课让我们再次从这样一些句子中去感受洪水的疯狂和肆虐吧!第三步:出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读后,继续板画,过渡:洪水咆哮着,它如魔鬼一般想把村民们统统吞没。听,一声惊呼,人们都慌了,乱了。第四步:出示写村民们恐慌的句子,读。(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播放洪水画面、教师的板画和语言、学生的朗读,回顾课文内容、渲染紧张气氛,为感受老汉形象作好铺垫。教师富有感染力

6、的语言和板画,以及形象直观的洪水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在上课初始就迅速走进了文本。学生再通过感情朗读与文本产生共振。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了准备,同时保证了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形成了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良好衔接。)第三个环节:细读探究,感受老汉形象首先板书、过渡: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面对死亡的威胁,有谁会不害怕呢?可是文中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文中的老汉,那个受到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他宁愿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感受老汉形象”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保证学生的自主阅读,体现“以学定教,顺

7、学而导”,我只设计了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先让学生自读、勾画、批注,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的设计富有弹性,给课堂的生成留下了空间。全班交流时,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研读交流,反复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既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通过点拨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中,可重点围绕以下句子进行交流:A、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要抓住 “揪”字走进人物内心,层层深入地读。一读,“揪”是凶。老汉对小伙子的

8、态度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生抓住“揪”等描写老汉动作的词语和写老汉神情的比喻句体会老汉对儿子的“凶”。二读,“揪”是痛。一读之后,引导学生质疑:老汉对儿子那么凶,他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答案当然是:爱。接着围绕“爱儿子”找句子体会。一处是“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句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对洪水、木桥的描写,感受情况的危急,体会老汉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儿子的深深父爱。二处是“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这句的学习要启发学生推想老汉要说的话。在推想的过程中感受父爱。以上两处学习完后,再回到A句。师问:此时,再看看“揪”字,你读懂了一位父亲怎样的心情?交流后,学生

9、明白“揪”字里包含的不仅有“凶”,更有一位父亲的不舍和心痛。三读,“揪”是敬。通过前面两次的研读,追问:再看看这个“揪”字吧,你读懂了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了吗?此时,学生在走进了老汉的内心后进一步认识到老汉深爱自己的儿子,却毫不犹豫地将儿子从唯一的求生之桥上给揪回来,这个“揪”字正是老汉不徇私情的集中体现啊!所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一要引导抓住三个“!”和话语的短促体会情况的紧急和老汉的镇定、果决;二要引导抓住老汉安排的方式,体会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C、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

10、都拥戴的老汉。要引导抓住“拥戴”一词推想老汉平时是个怎样的人,使学生明白人们之所以看到老汉后不再慌乱,是因为老汉平时处事公正、无私、镇定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信。这一步推想可以使老汉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D、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要引导抓住“盯”“像一座山”体会老汉的镇定沉稳。以上句子,在交流时,都应做到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第四个环节:再读感悟,升华感情第一步:比读句子,感受老汉形象像一座山。比读的句子来源于课文,并适当做了调整。第一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第二、三句,逐步递

11、进,水势变为齐腰深、齐胸深,但是老汉仍然站在木桥前。读完后,小结板书:有了这样一个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党支部书记,人们就有了希望和平安。他就是人们心中最忠实的靠山。第二步:话锋一转:可是这样的靠山却随着一个浪头永远离开了我们。音乐起,学生读最后一个部分,即24自然段27自然段。第三步:让学生情动而辞发,说出想对老太太说的话。可以是安慰老太太的话,也可是赞扬老支书的话。第四步:讨论:为什么要以桥为题目?更进一步体会老汉在人们获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难点,在学生不能回答时,我将引导:假如没有老汉人们只会怎样?现在有了老汉人们就有了什么?洪水之上有的不仅仅是那座小木桥啊!交流后,小结板书:是老

12、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人们筑起了一座永不倒塌的生命桥!第五步:让学生包含深情地朗读课题。(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升华对老汉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设计仍坚持“以读为本、以情动人”,首先抓住水势的上涨层次,引导学生在对比朗读中,进一步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紧接着,再朗读具有震撼力的结尾,在读中,让学生完全释放自己的悲痛。最后,在理解了题目深刻含义的基础上,再饱含深情地朗读课题。通过学生的朗读和教师的小结板书,学生对老汉的认识层层加深,并形成整体形象。此外,设计还体现了让学生“情动而辞发”及音乐与语文课堂的融合。)第五个环节:拓展延伸第一步:介绍党旗及一些优秀共产党员,并指出:红领巾就是党旗的一角,少先队就是党组织的一部分。第二步:小练笔:红领巾胸前飘。生交流后,将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打算今后将怎么做。(本环节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将党和自己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课堂中,不但教会学生作文,还教会学生做人。)第六部分:说板书画的板书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文字的板书简洁明了,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整个板书以山为中心,以桥为重点,突出了老汉的人物形象,巧妙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