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课时训练1及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76808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课时训练1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品【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课时训练1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品【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课时训练1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课时训练1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课时训练1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精品资料7.4 结晶现象1、 除去食盐中少量泥沙的方法是( )A.蒸馏 B.过滤 C.蒸发溶剂 D.重结晶2、混有少量食盐的硝酸钾提纯,可采用( )A.溶解后升温的方法 B.溶解后蒸发溶剂的方法C.溶解后过滤的方法 D.溶解后降低温度的方法3、20时,将100克和20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加热都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到原来温度,分别析出晶体ag和bg,则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2a=b4、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时,析出晶体3克;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10克,冷却到20,则析出晶体

2、的质量是( )A.可能小于3克 B.可能大于3克 C.一定等于3克 D.一定大于3克5、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图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6、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7、甲乙冰图A 图B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

3、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9、t1 t2 温度/溶解度/g30ABC右

4、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1)0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_;(3)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g。10、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在全球较大范围内传播,我国已发现多例输入性病例。 (1)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某机场要用4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则需要用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过氧乙酸能杀灭病毒的主要原理是。 (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1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

5、直径一般为110微米。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的是(填序号)。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 。参考答案:1、B2、D3、C,时溶解度是固定的,都蒸发出g水,则原来溶解在这g水中的晶体是一样多的。4、B,第一次蒸发掉水后的溶液可能仍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所以第三次蒸发掉g水后,析出的晶体可能等于g,也可能大于g。5、C 解析: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其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但由于溶质和溶剂的量没有改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而

6、只有C正确。点评:本题关键是理解好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解度所温度的升高而改变,而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无关,只与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多少有关。只要溶质和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也没有关系。6、C7、A 解析:从图中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减小。当把两支试管放入冰水中时,乙的溶解度变大,固体又开始溶解,试管中固体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而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试管中固体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溶液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又在溶液中占了很重要的

7、地位,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8、C t1时,A的溶解度为30g,故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A项正确;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降低,只有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溶质没有减少,质量分数也没有改变,B项正确;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项错误;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D项正确。9、答案:(1)c (2)c(3)7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在零度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时,a、b溶液可变为不饱和溶液,也就没有晶体析出;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所以可以在升温时会有晶体析出。t2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在此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50ga物质就成为饱和溶液,即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a物质,所以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10、答案:(1)600 过氧乙酸能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2) 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高于固液分离的正确认识均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