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地理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765210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地理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地理试题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地理试题及答案河南省安阳一中等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地理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文】 B1读山东省年太阳总辐射分布图,完成13题。l.山东省年太阳总辐射的分布特点是A.西多东少 B.东多西少 C.南多北少 D.北多南少2.造成甲、乙两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2、B.海拔 C.天气状况 D.地表植被3.山东省太阳辐射最强的月份可能是A.l月 B.5月 C.7月 D. 10月【知识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分布及影响因素。【答案解析】1.D 2.C 3.B解析:1题,根据图中太阳辐射数值分布信息可知,山东省年太阳总辐射的分布特点北多南少,D正确。2题,甲地位于泰山以北地区,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晴天较多,太阳辐射量大;乙地位于东南风迎风坡,降水较多,阴天多,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C正确。3题,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大小)、天气状况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东省5月太阳高度角较大,而且此时未进入汛期,晴天较多,所以太阳辐射量较大,B正确。【思路

3、点拨】熟悉影响太阳辐射因素和山东省气候特点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C3下面两图为某月2日8时到4日8时48小时某区域天气系统演变过程图,图中实线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虚线为5500米高度等温线(单位:cc),甲地海拔约为1000米。据此完成45题。4.对图示区域季节以及甲地2-4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夏季 东南风 变大 B.夏季 西南风 变大 C.冬季 东北风 变小 D.冬季 西北风 变小5.若甲地气象部门该月1日发布天气预报,则未来两到三天甲地的天气状况应是 A.多云转晴,气温回升 B.晴朗天气,气温下降 C.阴雨天气,气温下降 D.晴转多

4、云,气温回升【知识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答案解析】4.B 5.C【思路点拨】图片不清晰,无法提供详细解析。【题文】 D1读某河流及其流域植被覆盖率与年平均径流循环量变化图,完成67题。6.该河流及其水系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A.雨水补给 B.冰雪融水补给 C.湖沼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7.近年来,该河流径流循环量不断增大,汛期不断变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引水工程的实施 B.全球气候变暖 C.节水措施的普及 D.生态环境改善【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答案解析】6.A 7.D解析: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东非高原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所以该区域河流及其水系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5、雨水补给,A正确。7题,根据图例信息可知,该地有不少沼泽和湖泊,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加,湖泊和沼泽调蓄功能增强,使得该河流径流循环量不断增大,汛期不断变长,D正确。【思路点拨】正确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及准确解读图例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F2生态位是指有机体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所利用的资源和在那里的时间。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一聚落生态住民族类型图谱及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据此完成89题。8.岷江上游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9.影响岷江上游聚落民族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6、 A.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 B.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C.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 D.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知识点】本题考查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解析】8.D 9.B解析: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岷江上游地区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据此可知,岷江上游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正确。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汉族主要居住在山脉的最下面,此处多为农耕区;而山脉的中部和上部,多为少数民族居住区,此处多为森林和草地。所以据此推断影响岷江上游聚落民族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B正确。【思路点拨】熟悉“山脉基带植被带与山脉所在纬度植被带一致”规律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

7、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H1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完成10-11题。10.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比女性 劳动年龄人口 增长速度慢增长速度快增长总量多增长总量少 A. B. C. D.11.导致该市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C.城市人口政策变化 D.内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 【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答案解析】10.B 11.D解析:10题,本题为计算题。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数X第六次人口普查15-64岁人口比重

8、X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性别比。同样可以计算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然后比较可知,B正确。11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东南沿海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减少,可能原因是由于内地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内地对劳动力吸引了增加,使得内地向东南沿海迁移的劳动力减少,同时由于该城市产业转移影响,对劳动力需求量可能会下降,导致整体该城市劳动力比重下降,D正确。【思路点拨】提高对图表信息解读能力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 I16月3日福州市政府公布2012年福州市四城区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结果,住宅用地分为6个级别,其中I类区域住宅用地地价最高,其地面地价10440

9、元平方米,楼面地价5 220元平方米。下图为福州市城区住宅用地不同级别分布图。据此完成1213题。12.影响该市城区住宅用地基准地价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通达度 B.环境质量 C.距离市中心远近 D.历史因素1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答案解析】12.C 13.C解析:12题,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水平越高,地价也越高,所以影响该市城区住宅用地基准地价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远近,C正确。13题,丙地交通便利,远离市区,而且位于西北风和东南风垂直的郊外,受污染较小,整体环境优美,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C正

10、确。【思路点拨】熟悉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规律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J3 J4有着“中国手套之乡世界手套之都”美誉的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交通便利,毗邻冀东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商品棉基地,产业优势明显。该县以县城为中心,以附近重点乡镇为依托,形成了集聚在县城附近的手套产业地带。下图为嘉祥县李氏手套产业协作关系图。据此完成14-15题。14.早期嘉祥县李氏手套企业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便利的交通条件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廉价的人力资源 D.丰富的原料资源15.嘉祥县手套企业集聚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B.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协作 C.增

11、强集聚效应,实现产业升级 D.发挥区位优势,优化投资环境【知识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工业集聚。【答案解析】14.D 15.B解析:14题,根据题目信息“毗邻冀东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商品棉基地”可知,嘉祥县李氏手套企业靠近棉花产区,丰富的原料资源是早期嘉祥县李氏手套企业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D正确。15题,嘉祥县手套企业形成时间较长,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大量的手套企业在嘉祥县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较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形成产业优势,B正确。【思路点拨】熟悉工业区位分析方法和工业集聚的优势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 I2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交通枢纽,更是城市地域和经济发展

12、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16.该城市空间形态扩展的方向是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17.图中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工业生产 B.商业活动 C.物流外运 D.园艺种植【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形态。【答案解析】16.D 17.B解析:1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北部有高铁,结合题目信息“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交通枢纽,更是城市地域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可知,高铁的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是城市地域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所以据此可以推断该城市空间形态扩展的方向

13、是北部,D正确。17题,高铁站核心区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最适宜布局商业活动,B正确。【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高铁分布位置、题目文字信息及熟悉城市布局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G1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图为我国某地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1819题。18.图示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西南地区 D.东北平原19.图示传统民居所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蛇 C.多地质灾害 D.多洪涝灾害【知识点】

14、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答案解析】18.C 19.B解析:1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房屋下面镂空,主要是为了防潮、防蛇,而且空气流动性好,比较凉爽,据此可以推断该地区潮湿、多虫蛇,最可能为我国西南地区,C正确。19题,根据18题分析可知,图示传统民居所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潮湿、多虫蛇,B正确。【思路点拨】熟悉我国地理概况及准确解读图中房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题文】 G3读2010年我国主要省区荒漠化动态变化图,完成20-21题。20.内蒙古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冻融作用 D.内力作用21.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B.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 C.防护林以及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 D.全球变暖,该地区降水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