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技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76084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塘养鱼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池塘养鱼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池塘养鱼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池塘养鱼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池塘养鱼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塘养鱼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养鱼技术(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池塘养鱼技术第一节 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 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 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一、水质环境主要水质因子1、溶氧量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 到 2 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 溶氧量降至1.6 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 毫克/升以上时约 高一倍;当降至1.1 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

2、并出现“浮头” 现象;降至 0.20.8 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 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 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 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 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昼夜变化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其余 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

3、、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 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在一般情况下, “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 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 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 约占 1520,鱼呼吸约 2025。垂直变化 池塘溶氧量的垂直变化,受水的透明度及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由于上层水的光照 强度比底层强,浮游植物比底层多,形成各水层光合作用产氧的差异。表层溶氧量 高,底层水溶氧量低。为了改善底层水的溶氧条件,在中午开动增氧搅拌池水,促 使各种水层溶氧的均匀分布将起良好作用。水平变化因水受风力的影响,使下

4、风处浮淤植物量比上风处大,故光合作用产氧量要比上风 处多,故鱼类浮头,一般都趋向上风面。季节变化因气候和浮游植物量的季节变化,使水中的溶氧量在一年中最高、最低量,都出现 在夏、秋季节。夏秋季水温高,浮游植物相对比冬、春季多,故光合作用产氧亦高。 但引起各耗氧因子呼吸和发酵耗氧相对加强。使塘水在清晨溶氧量降到最低点。故 夏秋季的昼夜溶氧差较大,在冬春季节差异则不明显。2、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动。故水温对鱼类生活和生存有直接影响。 因此,根据水温状况进行合理的投饵和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各种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有差异,如鳙鱼在月平均水温30C以上的7、8、9月份 生长最快,在月平均

5、水温为20C以下的1、2、12月份生长慢;鲢、草鱼亦以高温月 份生长最快,但在低温月份,当寒潮过后水温回升时,生长仍基本正常,渔农利用 它们的这一特点进行育冬草或育秋鲢。热带、亚热带鱼类如罗非鱼、御寒力差,当 水温降到10C时常被冻死,当到了冬季,要及时收获。冷水鱼、亚冷水鱼如匙吻 鲟最适生长水温20-28C,高温时生长受到影响。3、酸碱度水的酸碱度以PH值表示,PH值7表示中性,7以上为碱性,7以下为酸性。一般养殖鱼类适应于PH值7-8.5的微碱性水中生活。4、有机物耗氧量有机物耗氧量是水质肥瘦的标志。一般来说,水中耗氧量越高,有机物也越多。但 有机物含量过多,则对池水的溶氧情况不利。不同鱼

6、类对耗氧量有不同的适应程度。鲢、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饵,能适应于较肥 沃的水中生活。草鱼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饵,要求水质一般较清瘦。成鱼塘有机物 耗氧量为 15- 36 毫克/升。向池塘中投饵施肥,可提高有机物耗氧量。为了提高水中肥份而不致溶氧量急剧下 降,投饵施肥最好采取“次多量少”的原则,以免发生鱼类严重缺氧死亡。5、总硬度总硬度是碱土金属中钙、镁与弱酸、强酸结合的量。硬度较高的水,能促进鱼体骨 骼的正常生长,增强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合的硬度是 58。6、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主要指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它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水体各种生 产力的基础,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很大

7、。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为提高鱼塘的产量,应当在现有条件下,对比较容易改变的各种限制因素,如多增 氧、少耗氧、调整合适的硬度、酸碱度等,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以充分发挥鱼塘 的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1、注水。注水可以改善水质和起到直接增氧的作用,是改善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凡亩产 1500 斤以上的鱼塘,每月要求注水 5 次以上,亩产 2000 斤以上的,每月注 水 7 次以上,当水质变浓,鱼的食欲不振,透明度在25 厘米以下时,表示池水已 变坏,就要及时注换部分新水。2、增氧。凡亩产 1500 斤以上的鱼塘,都要求安装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作 用。实践证明晴天中午开增氧机能通过增氧

8、机搅动,把表层过饱的溶氧与底层形成 的氧值起混合作用,增大了池塘溶氧的贮备量,对避免次日清晨鱼类缺氧浮头,和 加速底部有机物的分解、促进浮游生物生长有良好作用。使用增氧机改善水质,是实现养鱼高产的有效途径。3、保持适当的面积和水深。根据观察,池塘水中有2050溶氧量,来自空气中氧的溶入和加注新水。因此, 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加强风力引起波浪,加速空气中氧的直接溶解是有利的。成 鱼面积以 4-10 亩,水深以 2-2.5 米为宜。4、清理淤泥。池塘中的淤泥,是由死亡的生物体、粪便、残饵和有机肥料等不断沉积,加上泥沙的混合而成。池底适当的淤泥为10 厘米左右,过多的淤泥清除等等。5、施生石灰和水质

9、改良。施用生石灰是提高池水总硬度、中和酸性和稳定PH值的有效方法。二、池塘的环境要求池塘是鱼类的生活场所,池塘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的生存、生长和发育,有着密度 的关系。鱼类要求一个适应的环境条件,才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对生产者,才能够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池塘的环境因子是相当复杂的,因此如何创造、掌握和保持 池塘的最佳环境,确是养殖生产者必须重视研究的首要问题。池塘的条件。1、建造鱼塘必要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水源充足就可以在天旱,水中缺氧 或水质被污染时及时采取加水或换水措施。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高,酸碱度适中, 不含有毒物质。2、土质和底质。一般鱼塘多半是挖土建筑而成的,土壤与水直接接触,故

10、对水质的影响很大。建塘 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因粘质土鱼塘,虽然保水性好,但容 易板洁,通气性差,容易造成水中溶氧不足;砂质土鱼塘,由于渗水性大,不仅不 能保水,水质难肥,而且容易崩塌。3、面积和水深。鱼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塘宽水深养大 鱼”,这是因为水体越大,越接近自然环境,变化越小;反之,变化则大,水质容易 恶化,对鱼类生产不利。4、注、排水道。一般理想的鱼塘,都应当有独立的注、排水道,才能做到及时注水和排水,以便调 节和控制水质,促进鱼类生长和保证鱼类安全。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还可实行流 水养殖,以增加单位放养量,达到高产稳定的目的

11、。5、鱼塘的形状、方向和环境。鱼搪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可为2-4:1,东西边长,南北边宽,宽的 一边最好不超过50 米,这样的池塘,可接受较多的阳光和风力,也便于操作和管 理。在鱼塘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以免遮光、档风和妨碍操作。连片鱼 塘的周围大堤和中间干道,还应建有较宽的公路,以利车辆运输。鱼池的整治和改造。1、改小塘为大塘。把过去遗留下来不规划的小、浅鱼塘,合并扩大,提高鱼塘生产力,发挥更大的经 济效益。2、改浅塘为深塘。把原来的浅水塘、淤集塘,挖深、清淤,保证鱼塘的深度和环境卫生。3、改漏水塘为保水塘。有些鱼塘常年漏水不止,这主要是土质不良或堤基过于单薄。砂质过重的

12、土壤不宜 建鱼堤。如建塘后发现有轻度漏水现象,应采取必要的塘底改土和加宽加固堤基,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在塘周彻砖石或水泥护堤。4、改死水塘为活水塘。鱼塘水流不通,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对生产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引起鱼类的严重 浮头、浮塘和发病,一旦发生问题,亦无法及时采取“救鱼”措施。因此对这样的鱼 塘,必须尽一切可能改善排灌条件,如开挖水渠,铺设水管等,做到能排能灌,才 能获得高产。5、改瘦塘为肥塘。鱼塘在进行上述改造以后,就为提高生产力,夺取高产奠定了基础。有了相当大的 水体,又能排灌自如,使水体充分交换,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饲、肥供给,塘水不能 保持适当的肥度,同样不能收到应有的经济效果。

13、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征,解决饲、肥料来源,逐渐使塘水转肥。第二节 肥料和饲料一、肥料鱼塘施肥的作用鱼塘施肥是为了补充水中的营养盐类及有机物质,促进以浮游生物为主的各种饵料 生物的繁殖,以满足鱼类的摄食需要,从而提高鱼塘的产量。有机肥料的施用 有机肥料是综合性肥料,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等,营养成份比较全 面,肥效也较好,而且来源广、成本低,但因其在分解过程中耗氧量大,故施用过 多,容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和发生鱼病。因此必须根据鱼塘条件、放养密度、水质 状况、天气好坏,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施肥的原则一般是:放种基肥要施足(每 亩粪肥 300400 斤),放种后追肥要勤施、匀施、薄施;晴

14、天多施,阴天少施或不 施;排灌和增氧条件好者多施,反之少施。1、绿肥。一切无毒的野生和人工载培的植物均可作绿肥。有些既作肥料,也可作饲料。作肥 料使用时,应堆放在塘边或塘角,不宜散开,几天后,草料开始腐烂,以后隔23 天,要将草翻洗重堆一次,使其腐烂部分, 逐渐向全池塘扩散,使水质变肥呈 黄褐色,然后将不易腐烂的根、茎、杆与草渣捞起。用作基肥时每亩需投大草1000 斤左右,追肥每亩投 600 斤左右。2、粪肥。养鱼使用的粪肥有人粪尿、猪粪、鸡、鸭粪、羊粪、蚕沙等。粪肥需经发酵后施用。 一可提高肥效;二可减少水中溶氧的消耗;三可杀死寄生虫卵和病菌,避免疾病的传 播。3、其他肥源。城镇生活污水、食

15、品工业副产品如酒糟,豆渣等可作鱼塘的肥料。无机肥料的施用无机肥料即化学肥料,是一种速效肥,不易污染水质,但肥份单一,过量使用还易 引起鲢、鳙鱼铵氮中害。化肥肥料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钙肥四种。常用的氮肥有:碳酸氢铵、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磷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 等,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等;钙肥有生石灰和碳酸钙等。使用化肥时,一般氮、磷、钾、配比以2: 2: 1为宜,施肥浓度是:0.9: 0.9: 0.45PPM。 具体施用量是:每亩1 米水深一次施用碳胺6.7斤或尿素2.7 斤;过磷酸钙、钙镁磷 6.7斤,硫酸钾1.2斤。在实际操作中以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水色呈黄绿或褐 绿色为宜。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就是把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交替使用,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推广使用新型鱼肥养鱼专用复和肥及水质改良剂养鱼专用复和肥,用量少,营养全面,完全可替代传统的氮肥、磷肥,还可抑制污 染、增加溶氧、减少鱼病、防泛塘作用,可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如巨鲸生态渔 肥、中华肥水汪、鳙鱼专用的天辰渔肥等。二、饲料在养鱼生产中,除了靠水域中的天然饲料供给鱼类的营养要求外,还必须投放人工 饲料,才能加速鱼类生长,使单位面积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饲料投放是池塘养鱼高 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青饲料只要柔嫩、无毒、鱼喜吃的水、旱草,都可作养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