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75840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和教学建议柳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中心组 韦立明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三年级学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第一,学习的独立性提高了,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经验。第二,从成绩来看,部分孩子走入低谷,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成绩呈马鞍状。第三,从语文教学来说,三年级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中年级的重点要逐步向阅读感悟转移;低年级让学生学习写话,中年级过渡到指导学生习作。今天分三个部分和老师们交流: 习惯、阅读、习作第一部分 习惯编排情况:1、自主预习复习。2、认真完成作业。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一是能够自主预习复习,二是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篇”的教学建议:交给学

2、习方法、进行检查评比、培养习惯贯穿全程。1、交给方法。如:教给学生预习新课的方法:读准生字读音读几遍课后的会认字和会写字(生字表),在生字表中标出每个生字的音序和部首,以便查字典。每个生字组词两个。读通课文自读课文,要读正确,不读错字,不会读的字、易读错的字通过查课后生字表、字典、工具书在课文中注音。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字词不懂的词通过查字、词典、教辅书理解,标注在课文中。(在本册练习3、4中就要学生使用字、词典。边读边想在疑问处打上问号。2、检查评比。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跟进和监控。我们可以课堂布置,学生现场进行预习、复习、作业比赛,评比小结,让优胜者说说自己预习复习的方法。展出质量

3、高的作业,大家观摩、评议,总结值得学习的地方。3、贯穿全程。培养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落实。第二部分:阅读第六册的课文编排分8个单元,我排在黑板上。编排情况:1、祖国河山2、美好心灵3、名人故事4、自然颂歌5、童话故事6、人与自然7、穿越时空8、学问故事 我们要重视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年段目标。中年级阅读教学有三个侧重点: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拓展积累。它们所对应的课标年段目标如下:1读书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诵读优秀诗文50篇;2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

4、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3拓展积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拓展阅读范围,拓宽阅读视野,加速有效积累。在三年级上册做好了低中年段的衔接后,三年级下学期要加强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巩固:继续重视积累拓展,着重训练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学会默读。我们先看第一个侧重点:读书能力,在这里重点和大家交流一下默读部分。一、读书能力(只讲默读)课标要求: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会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与朗读相比,默读具有以下优点: 1、加快速度:默读的速度比朗读快,比朗读省力。 2、提取重点:默读有助于理解,静心来细想,可以有选择地直奔重点细看阅读内容理解

5、得更深入。 3、思考批注,综合概括:默读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寻找答案时可以边默读、边思考、边批画。需要深刻理解和综合概括的时候也可采用默读形式。培养默读能力要注意几点:一是培养默读习惯。专注认真。二是培养学生默读时质疑问难的能力。三是检查学生的默读效果。让学生带问题默读,检查学生的批注是否结合课文的重难点、疑难点。进行检查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默读效果。在课后练习中,出现了以下默读要求:默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的情景雪儿(体会人与动物的感情)默读课文,说说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跟踪台风的卫星(概括)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日月潭的故事(复述)从这

6、些课后练习可以看出,三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能通过默读体会感情、想象拓展、概括大意、复述课文,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要求默读,想象体验、勾画批注,抓住重点。默读要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始终。接下来和大家交流阅读教学的第二个侧重点:理解能力二、理解能力(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对理解词句的要求,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有所差别:第一学段是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是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了解和理解的差异:了解是明白即可,理解是不仅要明白,而且要懂得明白的方法。 我们三年级要重视的是:1、教给

7、理解词句的方法。(1)直观理解 看图、视频体会 感官、动作体验(2)辩析理解借助字典词典,结合语境选择义项。例五: “神”字的不同含义:1、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 2. 不可思议的,特别稀奇的3.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4. 心思,心力,注意力5. 表情6. 精神以下几个词语就要通过查字典选择义项:神勇无比8李广射虎 3入神、聚精会神19放飞蜻蜓 25争论的故事 4神秘练习4学习查词典、20恐龙 2鬼斧神工练习4读读背背 1近义词比较辨析 例二:李广射虎 “神勇无比”能不能替代力大无比,为什么?分析“神、勇”二字来体会:前者褒义较强。更能表现李广镇守边境、不畏敌军猛

8、兽的英雄形象)(3)语境理解联系上下文 创设情境 联系生活体验 联想、想象借助课后思考题 补充资料理解 片断练习帮助理解方法很多,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有选择性的运用以上的方法。例如下面的教学:理解词语是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想象完成的。例三:一位老师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是这样理解“沙漠”的:师:你们见过沙漠吗?你想象中的沙漠是什么样的?生1:无花无草。生2:悲凉的。生3:无边无际、无山无水。生4:荒无人烟。生5:一片不毛之地。师:沙漠给我们的印象是无边无际,生存还境非常恶劣的。教到这里,学生理解“沙漠”的特点了:生存环境很恶劣。教师就继续下一环节教学了。我建议老师在这里不要急着往下教,追问

9、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的现实环境中没有沙漠,大多学生应该是调动了自己平时的阅读、视听积累进行描述。生1:我是看课外书上写的。生2:我是看电视懂的。生3:我是听妈妈说的。老师对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归纳:弄懂词语的意思,可以看课外书、电影电视、和别人谈话,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理解词语进入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了。另外,我们还可以联系上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例四:21槐乡五月课后第4题: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的关键句就是这句。“孩子的季节”意味着什么呢?教学时可以结合上文第三段描写小姑娘“飘”的句子来理解,通过揣摩“飘”背后的心情,体会什么叫

10、“孩子的季节”。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请看周婷老师的教学片断:师:槐乡的小女孩真好玩,他们不是在走路而是在“飘”呢,老爷爷、老奶奶走路会飘吗?生:太老了,手里拿着拐杖飘不起来。小女孩步伐轻快,所以能飘起来。师:你看到什么会飘起来?生:国旗会飘,树叶会飘,晒的衣服会飘(联系生活理解什么事物可以用“飘”形容动态)以上教学是对“飘”的字面理解,但是,教师的指导不止于此,而是更进一步理解“飘”字表达的人物情感。师:小姑娘怎么会飘起来呢?生:她身上别着槐花,头上戴着槐花,是香味在飘。生:她们像仙女一样飘起来了。师:这叫做飘飘欲仙

11、,怎么会飘飘欲仙呢,孩子们,如果我们平时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拿着试卷往家走的时候,会飘起来吗?生: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还担心爸妈责备。师:也就是心情愉快的时候会飘。生:是的,考试100分,心情很高兴,会飘飘欲仙。(联系生活体会人在什么心情时可以用“飘”)师:对,一个飘字写出了飘逸的身姿,飘散的花香,飘飞的心情。所以说,五月是生:槐乡孩子的季节。 在这里,老师依据课后问题,抓住“飘”字和孩子们对话,体验孩子之“乐”,深入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样,我们就揣摩出了“孩子的季节”,背后的含义是:孩子们快乐无比。 除了联系上文和生活,还可以通过想象、片断练习来帮助理解重点句。例五:联系课文内

12、容,说说你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的理解。句式训练: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_,有_,有_海底植物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_,有的_,有的_段式训练: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_,有_,有_ ;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_,有的_,有的_ 5、师:黑暗的海底有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植物,所以我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齐读。(加入想象,进行总分式句子和段练习,理解关键句)通过片断教学,学生对这个中心句就有深入的理解。想象、练笔的过程,既是深入理解关键词的过程,也是进行中年段句段训练的过程。在更多的情况下,老师在教学中是把多种方法综合在一起使用,帮

13、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此外,中年段还要求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不仅要弄明白词句的字面意思,还要结合课文懂得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2、体会词句内涵表达情意的作用。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例二:第5课雪儿课后练习要求读句子,说感受。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师:一件事一片情。我们更要从“我”为雪儿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感受到“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吗?会天天去看吗?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天白云,他又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感受呢?读一读,感受一下!生:(自由读书品味)生:我一个人看蓝天白云是很孤单的,而和雪儿一起

14、看就不孤单了。师:有伙伴了!生:我的腿受了伤,雪儿的翅膀也受了伤,两个都只能去看蓝天白云了。师:同病相怜啊!生:我和雪儿一起去看白云,心情是很愉快的,不再是忧伤的。雪儿也是很愉快的。生:我和雪儿都向往外面美好的春光。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时,抓住“一起、天天”让学生体会词句背后的情意,学生感受到作者和雪儿在一块不再孤单,心情很愉快。到这里,似乎教学的任务已经完成,但薛老师但还没有完,对词语的揣摩更进一步,我们再往下看: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们再留意一下,作者不写去看蓝天、白云,而要写成“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里面又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生:我觉得“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动的,看起来很美,很好看。师:是变化的,飘动的!生: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许多多的白云的样子,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师:你能注意省略号中蕴涵的内容,了不起!生: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很舒畅的、轻松的。生:看这样的白云蓝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伤痛和忧愁。生:这样“飘飘悠悠的白云”似乎带走了我们所有的烦恼,心情也和白云一样“飘飘悠悠”了!师:真是诗一样的语言、诗人一样的心灵!是啊,正是作者和雪儿在一起时的心情是美丽的,那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才显得那么美丽、舒服!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而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