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丹柯上课简案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749871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丹柯上课简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完整版)丹柯上课简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完整版)丹柯上课简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丹柯上课简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丹柯上课简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丹柯与药比较阅读以“英雄母题”为切入点1、 请学生复述关于英雄“丹柯”故事。(故事的要点:外敌的强大,森林环绕的艰险 ,困难面前族人畏缩;美少年丹柯带领大家在森林里寻找出路,森林的阴森恐怖,雷电暴雨的袭击,人们对出路产生疑虑,并要对丹柯进行报复 ;丹柯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大家前进的路,带领大家终于走出了黑森林,丹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 对丹柯进行定位,他是一位 的英雄? 伟大的英雄:果敢、勇于实践;自信坚毅;信念坚定、有无私博大的爱;为理想勇于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 悲居I的英雄孤立,不被理解,被践踏、甚至被遗忘。(第二点可以并到第一点,学生的回答一定是琐碎的, 可以

2、在回答后归纳出“伟大”“悲剧”)3、 补充关于英雄母题的概念。外国小说欣赏在“写不厌的母题”中指出:“在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比如爱情 、战争、复仇等,有时我们也将他们称为主 题。但这些主题都是一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可以将他们称为母题。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在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将母题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故事中的角色, 比如救世的英雄、残忍的后母;第二类是涉及情节的某种背景,比如奇特的信仰、不寻常的习俗;第三类母题是单一的事件,比如复仇、治水。不难发现,高尔基的丹柯和鲁迅的药就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母题元素一一“英雄”。可以展示“英雄”含义,明确说夏瑜是英雄主要是针对第三个意项。

3、 释义: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4、比较阅读两文中的“英雄”形象:英雄的困境 丹柯:环境的恶劣 (选出几个写景句子来体会体会,重点理解比喻、象征等。铺陈、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敌人的强大,被迫离开夏瑜:囚禁在牢中的死刑犯 (结合茶馆里的议论分析封建社会的压制)特定的环境给了英雄脱凡而出的机会,也为英雄提供了发挥智勇的最佳舞台。上面困境时外部施加的,下面困境时内部施加的丹柯 族人的愚昧(人群对丹柯的态度,主要是中途人群动摇时和最后到 达草原时)夏瑜:人民的愚昧无知(家人、族人;牢头、刽子手;华老栓一家;茶馆

4、中的旁观者)英雄的孤独:英雄往往是孤独寂寞的,处在不被人理解,无人应和的状态。总结:英雄母题中英雄总是悲剧性的,孤独式的英雄,大多是悲情人物。孤独 源于才能高人一等,比较难以搭建对话的平台。亚里士多德在悲剧三要素中指 出的“ 矛盾双方片面的合理性与排他性 ”,正是造成了丹柯和族人之间,夏瑜与 人民群众之间矛盾冲突的必然性。4、两位英雄死亡结局之比较: 丹柯的死亡:高傲的勇士丹柯,向出现在自己前面的草原的空旷投射出视线,他向 自由的大地投射出快乐的视线,并且骄傲地大笑起来,然后他倒了下去就死掉啦。 那些快乐的和充满了希望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亡,也没有看见那颗勇敢的 心还在丹柯的身体旁边燃烧

5、着。只有一个谨慎小心的人注意到这件事,他害怕得什么似 的,就用脚踏在那颗高傲的心上于是它就碎散成为许多火星而熄灭了 (成功,为理想而献身,死后被族人遗忘甚至践踏。浪漫主义写法,凸 显英雄的悲剧性) 夏瑜的死亡: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一一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 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 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 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 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

6、一声,都向后退;一直 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个浑身黑色 *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 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 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失败,为理想而献身,被看热闹,死后做成人血馒头。现实主义,凸显 悲剧性)(浪漫主义按理想描绘生活;现实主义按现实描绘生活)5、为什么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俄罗斯和中国的伟大作家各写出了这样一个悲剧的英雄? 社会的黑暗(呼唤英雄)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 ,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背景补充: 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 黎明前夕的黑暗中,

7、正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 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创造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 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药写作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 建立了民国, 但由于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软弱性, 未能完成民主 主义的革命任务,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仍然统治着中国, 中国仍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 位。广大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下陷于穷困落后状态,觉悟低, 迷信思想浓厚。 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不发动、 不组织群众,革命事业不为广大群众所理解。作者以一九O 七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党人秋瑾被杀的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现实。(ppt 上补充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8、 民智未开(造成英雄的悲剧性)有一回, 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 一个绑在中间, 许多站在左右, 一样是强壮的体格, 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 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 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呐喊 自序“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 ?”阿Q说,“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他摇摇头,将唾沫飞在正对面的赵司晨的脸上。这一节,听的人都凛然了。但阿Q又四面一看,忽然扬起右手,照着伸长脖子听得出神的王胡的后项窝上直劈下去道:“嚓!”一一阿Q正传6、 延伸思考:克西姆高尔基是笔名,俄语中的意思是“最大的痛苦”。丹柯这部作品中高尔基的“最大的痛苦”,你认为是什么?英雄带领人民走向光明,但他的牺牲却不被人理解,甚至被践踏、摧残。7、结束语: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 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郁达夫论鲁迅8、板书英雄母题丹柯英雄的困境悲剧性药英雄的孤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