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例会制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748638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医生例会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医生例会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医生例会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乡村医生例会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医生例会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医生例会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乡村医生例会制度 九、乡村医生职责 一、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服务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 的监督管理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 二、宣传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协助村委会制定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计划;协助村委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小康村”、 “文明村”、“卫生村”的建设; 三、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计生卫生防病知识,促进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自我保健的意识和 能力; 四、实施或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执行传染病报告和防控,参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协助有关部门 开展食品卫生、公共场

2、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劳动卫生和学校卫生等工作; 五、承担妇幼保健工作,及早发现孕妇,动员孕妇或追踪高危孕妇到乡(镇)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前检查与住院分娩;做好产后访 视和母乳喂养随访,指导产褥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协助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六、进行一般常见病初级诊治与转诊工作,积极提供上门巡诊服务;指导残疾人康复;鼓励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村居民 服务; 七、协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 八、负责有关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填报; 九、做好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下达的各项工作。 村卫生室工作制度 一、门诊登记制度 1、坚持文明行医,坚守工作岗位,病人随叫随到

3、,及时诊治,耐心解答问题。做好门诊、出疹、转诊人次和发病情况的登记、汇总、积累、分析、保管和上报工作。 2、做好门诊病史书写,要求字迹清楚、文句通顺、内容完整、简练、正确。应用钢笔书写,病史记录做到“六全”,即:主诉、现病史、检查、诊断、用药、签全名。 3、凡是有药物过敏者,应在病历显著位置注明过敏药物名称,没有使用病史卡的应建立疾病登记簿。 4、遇有疑难病例或诊断困难的疾病,应填写扼要病史,提出转诊要求。 5、认真做好基础资料上的保存、整理、积累工作。做到封面整洁、填写完整、清晰。 6、严格合作医疗、健康保险制度的有关用药规定。 二、处方管理制度 、处方应按规定格式用钢笔书写,字迹清楚,内容

4、完整。 2、处方书写必须达到“十全”,即。姓名、性别、年龄、日期、家庭住址、药名、剂量、数量、用法、签全名。 3、要做到处方用药合理,药价结算正确。 4、处方上药品数量用阿拉伯数字码书写。药品用量单位以克、毫克、毫升国际单位计算,中药片、丸、胶囊以付、片、丸、粒为书写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 、处方剂量一天为宜,三天为限,慢性病或特殊情况不超过一周。 5、不得使用毒、限、剧毒药。 三、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需穿白色工作服,注射、换药时应戴工作帽和口罩。 2、加强无菌观念,坚持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各种注射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须毁形

5、、消毒、统一处理。 、诊断室、治疗室等每天用过氧乙酸喷雾或揩擦,如被传染病人污染,则应立即用05%过氧乙酸消毒。 、体温表用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1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5分钟后,再放入另一%过氧乙酸溶液或含000/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冷开水冲洗或75%酒精擦洗,再用灭菌纱布揩干后备用。 、压舌板用后浸入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后清洗烤干,纸包后高压消毒。 、消毒镊子要专用,用2%中性戊二醛浸泡。盛器要加盖,盛期每周煮沸或高压消毒后更新消毒液。并有更换记录。 、敷料、棉签、油膏纱布均用高压消毒。 五、传染病登记监测报告制度 1、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积极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宣传卫生知识,积极参与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2、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进行疫情处理,严格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建立传染病登记簿,做到不漏登,不漏报,及时收集可靠准确的疫情资料。 4、对可能被传染性病原体污染的物品要随时做好消毒工作,废弃物须消毒后丢入污物桶,传染病患者要及时转院诊治,转诊后对诊治场所和病家进行终未消毒。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