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治疗指南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748104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痤疮治疗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痤疮治疗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痤疮治疗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痤疮治疗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痤疮治疗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痤疮治疗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痤疮治疗指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因素1.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 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痤疮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是皮脂腺的快速发育和皮脂的过量 分泌,而皮脂腺的发育是直接受雄性激素支配的。进入青春期后雄性 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快速上升,睾酮在皮肤中经5-a还原酶的作 用转化为二氢睾酮,后者与皮脂腺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雄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部分痤疮患 者血浆中睾酮水平较无痤疮者为高。此外孕酮和肾上腺皮质中的脱氢 表雄酮也有一定的促进皮脂分泌作用。皮脂主要由角沙烯、蜡酯、甘 油三酯和少量固醇及胆固醇组成,痤疮患者的皮脂中,蜡酯含量较高, 亚油酸含量

2、较低,而亚油酸含量的降低可使毛囊周围的必需脂肪酸减 少,并促使毛囊上皮的角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粉刺的形成始于 皮脂腺毛囊的扩大,这种扩张继发于异常角化的角层细胞。在毛囊漏 斗下部,角质形成细胞细胞中板层颗粒减少,代之以大量张力细丝、 桥粒和脂质包含体,这种角质细胞不易脱落,导致角层增厚和角质物 堆积,使得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角质栓即 微粉刺。大量皮脂的分泌和排出障碍继发细菌感染。毛囊中存在多种微生 物如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其中以痤疮丙酸 杆菌为最重要,该菌为厌氧菌,皮脂的排出受阻正好为其创造了良好 的局部厌氧环境,使得痤疮丙

3、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 脂酶可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后者是导致痤疮炎 症性损害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 趋化嗜中性白细胞、活化补体和使白细胞释放各种酶类,诱发或加重 炎症。除上述因素外,部分患者痤疮的发生还与机体的免疫状况等有关,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类型的痤疮如聚合性痤疮和爆发性痤疮,免疫反应 发挥重要作用。2. 痤疮的分级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可将痤疮分为三度、四度:1 级(轻度):仅有粉刺2 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3 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4 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3

4、. 痤疮的局部治疗局部清洗:应注意清水洗脸,除去皮肤表面的油脂及皮屑和细菌 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此外,忌用油 脂类、粉类护肤美容化妆品及含有激素成分的软膏和霜剂。1)维A酸类a)0.025%0.1%维A酸霜或凝胶:此剂可以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使粉刺溶解和排出。开始用药5-12d 时皮肤有轻度刺激反应,如局部潮红、脱屑 绷紧或烧灼感,但逐渐可以消失。故应从低浓度开 始,每日晚上应用一次,避免光照后增加刺激性, 症状改善后每周外用1 次。b) 13-顺维A酸凝胶: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 减少皮脂分泌,每日1-2次c) 第三代维A酸类药:0.1%阿达怕林凝胶

5、,每晚一次, 治疗轻、中度痤疮有较好治疗。0. 1%他扎罗丁乳膏 或凝胶,隔天晚上使用一次,以减少局部刺激。2) 过氧化苯甲酰:此药为过氧化物,外用后缓慢释放出新生态和 苯甲酸,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作用。可配成 2.5%、5%和 10%不同浓度洗剂、乳剂或凝胶,应从低浓度开始 应用。含 5%过氧化苯甲酰及 3%红霉素的凝胶可提高疗效。3) 抗生素:红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用酒精或丙二醇配制, 浓度为 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 脂和酒精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 1%盐酸氯林可霉素溶液也同样有效。4) 壬二酸:能减少皮肤表面、毛囊

6、及皮脂腺内的菌群,尤其是对 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及粉刺溶解作用,对不同类型的痤疮 均有效。可配制成 15%-20%霜外用,其副作用为局部红斑与刺 痛。5) 二硫化硒: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 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 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明显的部位,约 20 分钟后再 用清水洗涤。6) 5%10%硫磺洗剂:具有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降低皮肤游 离脂肪酸等作用,对痤疮丙酸杆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 痤疮的抗生素治疗口服抗生素是治疗痤疮特别是中重度痤疮重要的方法之一。在众 多定植的微生物中,只有活的痤疮丙酸杆菌明确与痤疮炎症反应加

7、重 密切关联,故选择针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是重要的出发点。 除感染引起的炎症外,免疫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也参与痤疮炎症性损 害的形成过程中,因此既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又兼顾非特异性抗 炎症作用的抗生素要优先考虑。综合以上因素,结合抗生素药代动力学特别是选择性分布于皮脂 溢出部位,首选四环素类,其次大环内酯类,其他如复方新诺明和甲 硝唑也可酌情使用,但B-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宜选择。四环素类中第 一代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口服吸收差,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敏感性 低,第二代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赖甲四环素应优先 选择,两者不宜互相替代。对系统性感染目前主要或常用的抗生素如 克拉霉素、罗红霉

8、素、左氧氟沙星等应注意避免选择。由于抗生素治疗痤疮有效的重要基础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 而不是以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为主,故防止或减慢痤疮丙酸杆菌产生耐 药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规范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通常米诺环素和多西 环素每日剂量为100-200mg,可以一次或分2次口服;四环素每日 1.0g,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1.0g,分2次口服。疗程不少于6 周,但不宜超过12 周。抗生素治疗座疮应注意如何避免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包括: 避免单独使用治疗座疮,特别是长期局部外用;治疗开始要足量, 一旦有效后不宜减量维持;治疗后2-3周无疗效时要及时停用或换 用抗生素,并注意患者的依从性和区别革兰阴性杆菌毛

9、囊炎;要保 证足够的疗程,并避免间断使用;座疮丙酸杆菌是正常皮肤的寄生 菌,治疗以有效抑制其繁殖为目的,而不是达到完全的消灭,因此不 可无原则地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更不可以作为维持治疗甚至预防复 发的措施;有条件可监测座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 用。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较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药疹、 肝损害、光敏反应、前庭受累(如头晕、眩晕)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症 (如头痛等),罕见的有狼疮样综合征,特别是米诺环素。对长期饮 酒、乙肝、光敏性皮炎等患者宜慎用或禁用。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 孕妇和 16 岁以下的儿童。将米诺环素每日剂量分次口服,或使用缓 释剂型每晚 1 次服用,可部

10、分减轻不良反应。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患 者不能耐受时要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均 易产生药物的相互作用,联合其他系统药物治疗时要注意。5. 座疮的系统维A酸治疗口服异维A酸是严重座疮的标准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治疗座疮最 有效的方法。异维 A 酸作用于痤疮发病的所有病理生理环节,治疗效 果虽然显著,但考虑到它的副作用,故尽量不作为轻型座疮的首选治 疗。口服异维A酸的指征:1) 严重的结节性囊肿性座疮及其变异形式2) 伴有瘢痕形成的炎性座疮3) 对以下治疗没有效果的中度至重度的座疮,采用联合疗法 3 个 月,包括全身应用四环素者4) 伴有严重心理压力的座疮患者(毁容恐惧症)5) 革

11、兰阴性菌毛囊炎6) 频繁复发的需要重复和长程全身应用抗生素者7) 由于某种原因想迅速痊愈的少数患者使用剂量:常用剂量为0.25-0.5/kg/d,为了减少副作用,剂量 不应超过0.5/kg/d。疗程决定于患者的体重和每日所用的剂量。最 小累积剂量是以60mg/kg为目标,但如果累积剂量达到60mg/kg尚未 取得满意疗效时,可以增加至75mg/kg,。然而即使一度座疮完全清 楚,在尚未达到60mg/kg时就停止使用异维A酸,则永久性治愈的几 率会显著降低。也有所谓的冲击疗法,就是每月的最初7天,每天使 用0.5mg/kg,这种方法曾经完成全疗程后仍然复发者、慢性、病程 迁延和治疗抵抗的座疮患者

12、中有较好的疗效。在某些条件下,如患有严重粉刺的青少年,可以采用连续低剂量 的异维 A 酸进行治疗,在最初阶段这些患者粉刺溶解的效果很差,但 4-6 个月疗程的 10-20mg/d 的异维 A 酸能够较快清除皮疹,然后外用 维 A 酸以维持疗效。不提倡大剂量维 A 酸疗法,因为疗效并无明显提 高,但潜在的毒性可能很严重。系统使用维 A 酸前,对患者的辅导和说明是很重要的,应向患者 说明维 A 酸能引起很多副作用,特别是致畸胎作用。患者在治疗前一 个月应严格避孕,直至治疗结束后 3 个月内妊娠试验阴性。如果在治 疗中怀孕的话,必须进行流产。少数患者使用维 A 酸后会产生抑郁症状。有抑郁病史或家族史

13、的 患者用药要谨慎。一旦发生情绪波动或出现任何抑郁症状,应马上停 药。异维A酸的其他副作用,主要是皮肤粘膜干燥。开始阶段会有暂 时的痤疮加重。5%的病例会有光敏感,关节肌肉疼痛,在夜间行驶时 会发生严重夜盲,重度脱发,血甘油三酯可能升高。治疗开始前进行 肝功能和血脂检查,并在治疗一个月后复查。如果均正常,就不需要 进一步的血液学检查。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能引起骨骺畸形,如骨质增 生、脊髓韧带钙化、骨质疏松。异维 A 酸不要和四环素类药物同时应用,也不要系统应用皮质激 素,因为两者有协同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可能。维胺脂也可以替代异维A酸,但口服吸收稍差,起效慢,副作用 相对较轻。6. 痤疮的激素治疗雌性

14、激素和抗雄激素类药的作用 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两大类 目前认为雄激素在痤疮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女性中重度痤疮患者,如 果同时伴有雄激素水平过高、雄激素活动旺盛的表现(皮脂溢出、痤 疮、多毛、雄激素源性脱发:缩写为SAHA)或存在多囊卵巢综合症(PCO),应及早应用雌孕激素治疗。对于迟发型座疮及在月经期前座 疮明显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以考虑联合使用避孕药。美国FDA批准避 孕药用于治疗15岁以上女性痤疮。口服雌孕激素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1) 雌激素:a) 通过减少卵巢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的雄激素 分泌过多,同时刺激肝脏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合成(SAHA),降低血清中活性雄激素的浓度,起到抗

15、皮脂分泌作用。b) 雌激素可以增加SHBG的量,减少游离睾酮的量c) 雌激素有缩小皮脂腺的体积并抑制皮脂腺细胞内脂质合成的作用2) 孕激素a) 为5 a还原酶抑制剂,它可以通过负反馈抑制作用, 使血浆中的睾酮和脱氢睾酮量降低b) 可以抑制皮脂腺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转化睾酮的能力c)醋酸环丙孕酮还可以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3) 雌激素和孕激素还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囊皮脂腺,减少皮脂分泌 和抑制粉刺生成。口服避孕药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其种类选择也非常重 要。有的避孕药中含有雄激素成分,某些人工合成的孕激素与雌激素 受体有交叉反应,可降低SHBG,增加游离睾酮的量,从而加重或导 致座疮。目前选择的

16、药物:达英-35 (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計炔雌 酚35ug),在月经的第1天开始每天服用1粒,连用21天,停药7 天,再次月经后重复用药21天,连用2-3个月后有效,疗程3-4月。 对于皮脂溢出特别多的患者,常规避孕药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可以在 口服达英-35的基础上,在月经周期的5-14天额外服用50-100mg的 醋酸环丙氯地孕酮,疗效可以明显提高。不良反应有少量子宫出血、 乳房胀痛、上腹部不适及面部发红、体重增加、深静脉血栓、出现黄 褐斑等。其他抗雄激素治疗 安体舒通:又称螺内酯,是醛固酮类化合物。作用机理:1)竞争性抑制二氢睾酮与皮肤靶器官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其作用, 抑制皮脂腺的生长和皮脂分泌2)抑制5a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换。推荐剂量是1-2mg/kg/d,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