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747290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一、教材简析: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

2、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索溪峪的“野”作者选择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使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理解。二、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动。3、学习本组课文中使用联想

3、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4、学会使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5、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三、教学重难点: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水平和良好的写字习惯。2、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3、学会理解和使用“展开联想和想象实行表达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四、课时安排:山中访友 2课时山雨 1课时草虫的村落 2课时索溪峪的野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回顾拓展一 1课时第二单元一、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

4、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目标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2.围

5、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实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使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写一篇演讲稿。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持续提升的目的。三、教学重点难点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实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四、课时安排詹天佑 2课时怀念母亲 2课时彩色的翅膀 1课时中华少年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 5课时第三单元一、教材分析: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

6、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体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

7、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

8、,熏陶学生的情操。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组课文学习,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2、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了美好情感。3、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美感和韵味来。4、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规范书写并学以致用。三、课时安排: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第四单元一、 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13、只有一个地球、14鹿和狼的故事、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其中14、16是略读课。

9、二、本组课文学习目标:1、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2、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0、三、课时安排: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第五单元一、教材分析:第五组“初识鲁迅”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第一篇课文编排的是鲁迅的作品,大家都熟悉的少年闰土。它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这个片断与原作主题并不相同。但就节选的这部分内容来讲,无论脱离原作还是放回到原作中,主题并没有太大变化。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第二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的回忆性文章我的

11、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儿童的目光去看鲁迅,同时因为身份的缘故,课文中不乏浓浓的亲情。课文内容易于为小学生接受。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段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第三篇课文,是青年眼里的鲁迅一面,主题是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和帮助。选入教材时对原文的文字和内容都进行了处理。第四篇课文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

12、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

13、下深刻的烙印。二、 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要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积累名言警句。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三、 单元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四、教学措施及手段1.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2.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内容。

14、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4.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摘抄优美的词语,加大词汇储备量。加大阅读量,充分调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5.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六单元一、教材简析:本组是一个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

15、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行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三、 目标导向:1、 知识与技能:(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加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4)写简单的活动总结。四、过程与方法:策划、活动、交流、评价、总结。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加对诗歌的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