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74680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成果申报编号附表1-1*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成果名称 生态文明进校园 成果类型 研究性学习 申报人姓名 * 所在单位 *县*小学 填表日期 2015.4.20 * 教 育 局 制成果名称生态文明进校园成果类型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技术教育类(请打“”)指导教师*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4.10指导教师*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8.12指导教师*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9.6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小学高级专职或兼职工作单位*县实验小学联系电话13*邮政编码476400电子邮箱成果完成小组(社团)组长*所在学校*县实验小学年级班级

2、三、4参与人数45小 组 主要 成 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级小组成员分工男2005.2三、4收集整理资料组女2005.4三、4板报组女2005.4三、4手抄报组女2005.4三、4童谣汇编组女2005.7三、4花草树木标牌设计组男2005.6三、4废品回收置换变废为宝组女2005.7三、4宣传组申 报 成 果 简 介包括文档图片、视频、学生获奖证书、多媒体课件、综合应用等(可另附页)。本次综合实验活动,根据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家老子两千年前倡导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生态文化哲理,而产生的想法。我们控著名生态思想家唐树德沃斯也警示人们:我们今天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因此建立生态文明

3、必须从孩子抓起,引导大家从小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观念。实践过程中,孩子们自己访谈制作、整理调查表,写倡议书,发宣传生态文明的资料,亲自参与了一系列生态文明进校园的活动。如:废品转换、变废为宝、文明手抄报、黑板报、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征文活动,以及编写生态文明童谣,生态文明宣誓签字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们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写作、制作、绘画、编辑等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表达、应变、交际的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生态文明环保刻不容缓。总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搜集、整合、独立完成、创作的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判断美丑善恶的能力、合作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生态文明宣传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合作学习中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中逐步完善自我,成长自我!推 荐 意 见学校推荐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县(市)区推荐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评 审 意 见专家组评审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审批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夏邑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其内容及教学方法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5、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

6、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结构时,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

7、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的社会生存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我校特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三、课程目标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设计”、 “想象”、 “反思”、 “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

8、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2、课程内容上,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

9、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四、课程实施1、实施原则(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

10、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4)着眼创新。

11、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2

12、、实施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四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指定领域 所谓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做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关

13、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开展“家乡的变革”“家乡特产”、“家乡名胜古迹”“家乡文化名人”及河流、家庭生活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小组合作研究。学生按学习小组或经过调整组合成46人的课题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尽其能,协作互补。个人独立研究。一般采用“开放式作业”形式,由学生根据已选定的课题,各自独立的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或半年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

14、结合。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信息,开展研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念后,再通过集体辩论,分享初步的成果,由此推动个体深化研究,之后形成各自的课题报告或论文。 各年级在开展好研究性学习课的基础上,要认真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各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做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考察身边的环境、帮助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帮孤寡老人干家务等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光荣院打扫卫生、清扫街道、开展“大手拉小手”等活动,通过开展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