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合课程中解读幼儿》读后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74540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整合课程中解读幼儿》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整合课程中解读幼儿》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整合课程中解读幼儿》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整合课程中解读幼儿》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整合课程中解读幼儿读后感-读书笔记-文案- 近年来,我国幼教界普遍关注园本课程的建设,专家们纷纷从传统的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探讨幼儿如何学,从而出现了注重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互动生成课程内容的倾向。教师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她们非常重视幼儿个体的开展水平、能力、兴趣、经验等因素。 整合课程强调幼儿的学习是整体的学习,反对将各领域学习内容割裂开来或简单拼凑。刚开始时,我觉得整合活动虽然比拟自然地整合了各领域的学习内容,但流于形式,不足知识点的撑持,显得不扎实。通过同事间的相互探讨,自己的屡次反思、总结,在强调整合性、游戏性的根底上注重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关键经验的渗透,使活动形式和内容既生

2、动又充实。但我对整合课程所倡导的“解读幼儿理解得不够透彻,以为“解读幼儿是指跟着幼儿的兴趣、能力、个性走就行了。学习了?在整合课程中解读幼儿这篇文章后,我感触颇深,知道“解读幼儿绝不仅仅是指跟随幼儿,更重要的是指推动幼儿的学习,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开展。文章中以“特别的我主题活动中的一个生成活动“为什么周老师的眼睛大,郭智的眼睛小为例,教师通过察看、倾听幼儿的言论,及时提出质疑及新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并去寻找证据,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在一次次否认、排除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励幼儿察看、分析、比拟、排除,从而不断接近科学的答案。通过这个案例,我深深感

3、到我做得很不够,虽然我在活动中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能力等预设活动,也在课程的整合设计中留下互动生成课程的空间,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学习。但在活动中还是多多少少地有点用分科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整合课程的。另外,当幼儿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最初的观点上或表现出不感兴趣时,又或者是幼儿兴趣浓的事情,我由于种种原因没方法满足幼儿的要求时,我并没有象文中的老师一样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去了解幼儿的想法,而是草草结束此活动,没有到达最正确的活动效果,每个幼儿也没有得到最大的开展。譬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个主题中,幼儿通过讨论,了解了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也从各个方面收集到了淡水资源流失的信息,知道了爱护水资源刻不容缓,人人有责。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水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而我只是利用图片给幼儿讲解了小水滴旅行的过程,对小水滴遇热变成水蒸气到天空中这一环节幼儿听得似懂非懂,我想如果当时我不怕麻烦到别的学校去借酒精灯来做个实验,幼儿的兴趣会更浓,印象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通过学习此篇文章,再经过自己的深刻反思,我懂得了解读幼儿就是要尊重幼儿,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应从多方面寻找信息,学习支持幼儿的学习,推动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给幼儿时间、时机,使幼儿在不断的追问、质疑和挑战中主动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