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青春创作理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373984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席慕容青春创作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席慕容青春创作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席慕容青春创作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席慕容青春创作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席慕容青春创作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席慕容青春创作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席慕容青春创作理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席慕容,青春,创作理论 席慕容青春赏析 生环院生科系4级生科班130024范婷婷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走过青春之后,回首缅怀那逝去的美好而潸然泪下、感慨万千的情景。 第一节开头两句就殿定了全诗的基调,当未来的或孤单或抑郁与过往的美好同时在头脑中清晰可见时,泪水便汪洋恣肆诗歌用一个动人的拟人句“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看似轻松的语气,细细品读,会意识到其中孕育了多少无可奈何。模糊的视线中,已经不记得曾经的曾经,美好怎样流淌进自己生命的河流中,只记得,那么古老,那么晴朗,只是夏日已不再来。 第二节诗人开始了追索往事,想尽力去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和“年轻的你”曾经有过的共同记忆,只是,是不是“我们”已经

2、走得太远了,“我”已经不记得那曾经了,只有“你”的影像那么飞快地穿梭过我的思绪,不容“我”挽留。抑或,诗人已经泣不成声,模糊的视线中“你微笑的面容”若隐若现,逐渐地消失,像华美绚丽的晚霞日落后的群岚,淡淡地,淡淡地,退出我的视野。同时,如果更深地探索一下,冒着牵强附会的危险,从若“云影掠过”到“日落后”,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诗人端坐了整整一下午或者一整天,凝思,沉迷,痛苦,快乐,欲罢不能,直至最后的迷迷糊糊,一切都变得不再清晰,影影绰绰如晚霞渐渐褪去天边,情感已达到了高潮,为下节做情感铺垫。 第三节以一个暗喻开头,“发黄的扉页”可能是诗人记载青春的一本日记,也可能只是记载时光流逝的一本普通日历

3、,但不管怎样,她是诗人回顾从前的一个载体,勾起了诗人怅惘失落。但是今不如昔,扉页也变黄,时光不给人遐想,逝去的就是美好,剩下的,只是悲凉。因此诗人埋怨“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只因心中有结,无心欣赏。终于热泪满眶,一遍一遍,不忍卒读,只是读出了更深的伤感,或者是顿悟青春,如此仓促。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惋惜和感叹。 论席慕容散文中的青春情怀 透明的哀伤为例以散文集 【摘要】。花样的青春里生机勃勃,岁月像河,不舍昼夜的流,席慕容在诗歌青春“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对青春进行了慨叹,在其散文集透明的哀伤中也有对青春的赞美与感

4、伤。带着对爱的追求、年华的惆怅和沉重的乡愁等最可贵的人生情味,她的作品自然地流入读者的心中,曾经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用简短而朴素的话语絮叨,如花的岁月,记忆斑驳,微笑里深意的内涵。席慕容以诗歌出名,而散文也给了我们许多的道理,散文集透明的哀伤里就为我们展现了她的青春情怀。 【关键词】:席慕容散文青春学生花孩子 席慕容,女,蒙古族,1943年生于重庆。159年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教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并从事绘画与文学创作,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多次获多种绘画奖,出版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散文集有成长的痕迹、透明的哀伤等。作家

5、,老师,画家,同时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面对青春时“年轻的时候,心中的阴影来自那对前路的茫然无知,我会遇见什么。我会变成什么。一切都没有启示与征兆。”46这样的困惑也同样是年轻的我们的疑惑,“生命是可以包含月光,却不得不在同时也包含了一层透明的哀伤。”146莎士比亚说:“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席慕容她是一位老师,学生的一切常常牵动着她的记忆神经,她是一位画家,对于生活敏感的人,面对岁月的流逝,又怎能视而不见呢。她同样是一位母亲,孩子的成长却似乎是她青春的重现。她以她的多重身份,朴素而富有哲理性的散文话语为我们记叙平凡的生活。对于青春时所发生过的一切美好的点点滴滴,她总是认

6、真的收藏记录。在她眼中,青春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从她的散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她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告诫我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轻时的你我已是不可再寻的了,人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错阳差。”尽管青春也会承载忧伤,但是这也是青春的其中一部分啊。即使承载着忧伤,即使面对困境,即使知道会受伤,却义无反顾地走向未来,这才是青春。 学生:曾经的青春年华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作为一个美术老师,学生便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望着他们的笑靥,往事却也历历在目,太多的想法,过多的思绪,总是可以轻易的把我们带入记忆的深处。这种感觉席慕容也在体现在同学“站在讲台上的她久久没有开口,只是微

7、笑地注视着眼前的学生,心里重新浮现了那些旧日同窗的面孔,那些啊。那些不知道分散到什么地方去了的朋友。”25这一幕的场景让席慕容陷入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似乎也正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流逝的岁月在我们面前重现,清晰的让人动容,人生不止,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记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流着隐隐的伤痕。仓央嘉措问佛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当一切重现时,“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你们年华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那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年华。”(窗外的青春)5在席幕容的散文中,还有许多对易逝青春的留恋,那种留恋和感慨所流露出的无奈情感

8、,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因此往往能拨动许多人内心深处那根弦。 “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瑕,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 席慕蓉对于青春感悟深刻,岁月游走,无论是喜乐伤悲,所历经的一切在暮色苍茫中都令人黯然神伤,席慕蓉偏爱忆旧。可生活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幸福快乐不可能永远定格,人生时时有缺憾,谁都留不住岁月,希望所有的机缘同时出现,这样的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生短促,青春易逝,只有时间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君王,席慕蓉的散文经常会有一种内心独白式的跳跃性的思维,常常对身边的某事某物突然有所感触而进行情感的宣泄。 花:易逝的青春岁月 “生命虽然短促,春花虽然易凋,然而

9、,因为有了爱,我们共度的一世就变得非常甜美而又绵远,没有丝毫的遗憾了。”青春最美好的是它的绽放期,席幕容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把这种感情全部倾注在她最爱的花中,见证了花样的青春。从她散文中的各式各样的花,我们能够体会席慕容对生命的珍重,对青春的赞美。就像白色山茶花那篇文章中写的那样,山茶花的开放常被人忽视,但因为每一朵只能开一次,所以每一朵花都极为小心的开,害怕开错,“它们是那样的认真地迎接唯一的一次春天”6这样的顽强的生命力,无一不让我们惊讶和屏息生命的美丽。面对大自然,尤其是席幕容最爱的花时,她不仅欣赏它们的美,而且还在欣赏的过程中享受着大自然带给她的那种宁静和深远。我们来看看台湾百合

10、里写到的百合:“土地里深藏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我们周遭不顾一切地向上茁长。按时开花,按时结果,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生命里最美丽又最神奇的现象。”40而这种对青春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席慕容在另一篇意象的暗记里解释了那份疼痛与不安“如果我们曾经怀着同样的理想并肩前行过一段岁月,到最后,是不是会在彼此的记忆中种满百合。”85百合的成长是一种磨练而细致的绽放,在欣赏中静静看待那种幸福,这是一种多么感伤的境界呀。席慕蓉对于花的钟爱,显然成为她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对她而言,花是她记忆中最重要的行囊,在每株花的背后有着不舍的情感。而花也代表某件让席慕蓉动心的事情,或者一个深深记忆的人

11、物。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在席幕容的文章中,花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短暂的情感、易逝的时光,那是一种深沉的,要有了一定年龄的沉淀时才能领悟的真谛,如桐花用五天的时间记叙着一种花的变化“四月二十四林间洁净清新,山峦守口如瓶,没有人告诉我那即将要来临的盛放与凋零。”49这是一种对青春到来的期待渴望的心理。花的绽放在席慕容眼里就是生命讯息的传递,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当其真正来临时那是怎样的一种兴奋“五月八日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涌入怀中,我渴望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他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花落之时的失落的如同时光的逝去,汇

12、入记忆里,随时间淡化,却植入心底。“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爱花,惜花,便会认真地去观察花,自然而然席慕容散文中会描述一些对青春的诠释,还有那种透过花所领悟出的人生的真谛。这种真实情感的表露也正牵动着读者的心。对人生的理解:“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顺着天意的,就算是花落了也不一定要觉得悲伤,甚至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就像这风里的若有若无的清香。”50绽放后的怵然凋谢,如青春般流逝得毫无征兆,失落得想挽回,张开手的同时一切已消失。我们在席慕容的花的情感中也体会到青春流逝的失落。 孩子:轮回的所来径 席慕容作为母亲,如同其他

13、母亲一样把一切精力倾注于孩子身上,想如呵护花一样记录他们的成长,孩子似乎是大人们的来世一个轮回的起点,所以希望可以用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干涉孩子的成长,天性使然,孩子总喜欢自己去经历所该遭受的一切(即使是前方是荆棘),因此在孩子身上往往反衬出那个曾经的自我。 生活催促着每个人改变,而当我们适应了社会的生活的时候,却也失去了曾经的自己,而孩子的有些话语又猛然把我们拉回那个自我的年龄。“虽说岁月一去不复回,可是,在那一刹那,在恋恋回首的那一刹那,昨日、今天与明天不就都能聚在一起,重新再活那么一次了吗。”(回顾所来径)29这样朴素的话语,没有可以推砌的词语,没有令人惊奇不已的哲理,只是娓娓道出、顺理成

14、章。可却能在人心里荡起层层涟漪。201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中有一篇八,十八,二十八中说“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一路的成长,快乐与辛酸都随着时间而淡化了,但是孩子的成长却又再次重现着当时的场景。相对于那些悲凄哀艳的儿女情长、壮烈雄迈的诤诤劲言和愤世嫉俗的谈古说今,我更加喜欢席慕容作品中的纯真、温馨。 孩子的成长,席慕容喜欢让孩子在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体会美,徜徉于记忆之中,马樱丹“我常带小小的慈儿爬上坡去。在柔和的阳光里,我们母女俩采摘着花朵,听着远远坡下传来的学校里的钟声,总会

15、有一些模糊的光影从我心里掠过。”36席慕容是个喜欢回忆的女人,所以当她把孩子的事情记录下来的时候,记忆的匣子也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结语 青春美丽的绽放,没有年轮的记载,而我们都必须经历,它短暂而难忘。细腻的笔为读者讲诉她眼中已经流逝的青春,怒放的青春,及在自己呵护下花苞的青春。给人的是一种隽永的语言,启发人以理性思考人生问题。席慕容的文章总的给人的印象一种莫名的爽快;主观感受得到了满足,触发心灵深处不自觉的认同感以及对生命的深深思考。语言的极美、易懂,结构思路清晰,确实是发人深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份真的印象;真实的感受总能打动人的。“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命才刚刚开始成长,看不出有什么分别,几乎没有什么标准来分辨人与人的异同。于是那些外表光滑美丽的,或者位置刚好放在耀眼地方的旧货得到注意与羡慕”(躯壳)没有太多的抱怨,她的三重的身份,正好让她有更好的诠释她对青春的感情,细腻而真实。青春纵然不再,可是席慕容却仍然以一种年轻的心态对待生活,这种感情能引起读者共鸣。生活里青春这道透明的哀伤,我们应细细体味,如席慕容般善待青春的伤痕。 参考文献: 杨雅莲.席慕容:我不是故意愤怒n中国新闻出版报,2021-061 席慕容透明的哀伤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02:146,25,40,5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