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习惯养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73891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幼儿习惯养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班幼儿习惯养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班幼儿习惯养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幼儿习惯养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幼儿习惯养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幼儿习惯的养成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人们常说:“三岁看老。”习惯一旦养成,要再改就会比较困难,而且会养成今后粗心大意,毛毛糙糙的毛病。那怎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一、激发内在动力,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对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班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好多家长问到:“我家的孩子有没有把饭全部吃完?”“今天吃什么?”“小宝会不会用勺子吃饭”“小宝自己吃饭的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幼儿期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期,但是因为家长的溺爱,使有些孩子养成的边吃饭边玩,甚者是

2、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因为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餐时保持“四净”且餐后整理的常规。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即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舒服等;生活习

3、惯;情绪不稳定等。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班上有些幼儿不喜欢吃黄瓜,一次吃黄瓜炒蛋时我就对幼儿说“朱老师最喜欢吃黄瓜了,吃了黄瓜皮肤会越来越白,身体会越来越棒。你们喜欢吃吗?”孩子们都回答“爱吃”果真个个小朋友都把黄瓜吃完了。(2)“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

4、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3)少盛多添的方法。班上有几位幼儿每次都吃不完自己的饭,于是盛饭时总是帮他么少盛一点,当看到他们快吃完时在给他们适量的加一点饭,我发现这种方法还真灵。能把饭吃完。(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二通过各种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1、“寓教于乐”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在用餐,吃点心前都要求幼儿去洗手,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

5、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2利用游戏,调动积极性。为了让幼儿感受环境整洁带给人的愉悦情绪,我展开了游戏“找一找”,布置了二个娃娃家,一个是物品整洁有序的,另一个是杂乱无章的。分组请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出娃娃家要使用的玩具。结果,一组幼儿已经摆上餐具开始游戏了,而另一组正在为找不到煤气灶而着急,通过讨论交流,幼儿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整洁有序的活动场所带给我们的方便愉快,而杂乱无章带给我们很多的烦恼。接着,我们以“帮小熊收拾家”的游戏组织幼儿一起整理凌乱的娃娃家,在我的带领下,幼儿先把物品实

6、行区分,并根据标记把物品分门别类地实行摆放,看着我们自己动手塑造的清爽整洁的活动室,每个孩子脸上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三建立规则,养成好习惯我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如看完书后孩子们会把书乱七八糟的放到书架上。于是我和他们讨论看完书后该怎么做,有好多孩子会说把书放放好,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整理书。如娃娃家里比较乱,我们制作出了一个娃娃家的塑料筐贴上一种颜色的贴贴纸,里面的玩具也贴上相同颜色的贴贴纸。幼儿活动后,按颜色把玩具放回相同颜色的盒子,就不再出现不知放哪里的现象。我想,只有尊重孩子,让孩子积极参与规则的建立,持续强化,才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而且,由幼儿自己参与整理的整

7、洁有序的环境,也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信和成功感。在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充分发挥了作用。1 教师榜样,自正以正。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于是我们班三位老师一律要遵守 “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规则。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钢琴上、活动室到处整洁了,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了,孩子们在操作后也能把操作材料放到指定的位置了。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2信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孩子会做许多事情,但许多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总是不放心,事事亲为,处处小心谨慎,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翅膀下。一会儿觉得叠衣服太难了,一会儿觉得整理活动场地会添乱,结果事事包办。其实,只要相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干。如晨间接待后,可以让孩子去收拾收拾玩具,只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相信他们都能做好。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整理,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更能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师幼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