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课两操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73820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课两操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两课两操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两课两操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两课两操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两课两操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课两操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课两操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课两操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作者: 日期:小学“两课、两操”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为了树良好校风、创文明校园、建优良秩序、提高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使学校的“两课两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提高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经校务会议研究决定,对“两课两操”作如下规定:一、全校各班必须严格按照学校安排的日课表进行“两课两操”活动。1体育课:由体育教师负责,组织学生按教学计划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课堂常规。2课外活动:全校各年级各班均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全班学生整队和活动,体育教师负责活动器材的出借回收和技术指导。二、学生两操实施方案:(一)广播操1.广播操集合站队要“快”、“静”、“齐”。(1) 早

2、上第二节课下课铃响后,各班必须按“轻声慢步、靠楼梯右行”的原则,有序、安静地进入操场的指定地点集合站队,班主任要到位监督管理。(2) 广播操结束,各班必须在体育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按体育组安排的秩序,整齐、安静地依次退场。2.进、退场要文明、安静、确保安全、有序。(1)各班上、下楼梯时要整齐、安静列队,一个班接一个班靠右行走,不得喧哗,不得拥挤。(2)班主任负责检查监督,杜绝不安全因素,做好文明管理。3.做操时要态度认真、精神饱满、动作到位。(1)做操过程中,各班安静、有序、不讲话、不干与做操无关的事。(2)全套操从头至尾动作要整齐、到位,达到锻炼目的。4.要保证做操出勤率,做操环境良好。广播操

3、时间,学生个人不得无故在教室,不下楼做操。5.广播操的全过程班主任要到位、跟班并认真管理,指导教育学生文明守纪,认真锻炼,提高素质。体育老师要到位指导。(二)眼保健操1.做好准备。(1)上午第二节、下午第一节预备铃响,各班学生必须在教室里做好准备。(2)上操铃响,学生闭目静待眼操开始,不得再做其他事。到各专业教室上课的班级和上体育课的班级,科任老师应在教室组织学生做完眼操后,才能带队安静、有序地到专业教室上课。2.要保证做操率,提高眼操质量。(1)眼操时间,学生一律停止其他活动,人人做操。(2)眼操过程要态度端正、动作认真、点按到位。3.眼操结束,要闭目休息。永丰小学升国旗制度一、五星红旗是中

4、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和象征。尊敬国旗体现着维护国家的尊严。升降国旗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通过升降国旗仪式使学生受到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和民族观念。二、我校每周星期一晨会时间举行升国旗仪式,全体在校师生都要整队集合参加升旗仪式,非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缺席。 三、举行升国旗仪式时,要奏国歌及唱国歌;全体人员脱帽立正,仪态要庄重、严肃、向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四、每次升旗由三人负责,并按国旗法规定执行。旗手、护旗要由少先队员代表轮流担任,并经过严格训练后方可执行升降旗任务。 五、国旗升起后,由学校领导或教师、学生代表在国旗下三分钟演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 六、除周一

5、举行升旗仪式外,其它时间每天7:30由升旗人员升起国旗,晚5:30降下国旗。经过现场的师生员工都应面对国旗,自觉肃立,待国旗升降完毕时,方可自由行动。 七、学校在国庆节、劳动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都要升挂国旗,学校的重大活动也要升国旗,但不举行集体升旗仪式。 八、规定的升旗仪式时间,若因天气或特殊情况不能正常进行时,经领导批准可不进行。 九、全校师生员工都要做到尊重和爱护国旗,对升国旗仪式态度不端正者,对损坏国旗及设施者,对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追究责任。 十、升旗仪式由大队部负责组织,值班校领导参加。永丰小学家校联系一览表年级: 学生姓名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为了使我的教育教学更适合您孩子,我想了解一些情况,请您认真填写下表,于每学期开学报到时交到班上。谢谢!亲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学历家庭住址家里能否 上 网父亲母亲您孩子在家里主要由谁管理?怎么管理的?您孩子在家里最听谁的话?为什么?您孩子最令您欣赏的是什么?您孩子有什么爱好特长?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在现在阶段,您对孩子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您孩子在哪些方面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您希望孩子能遇到一个怎样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