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73596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燃烧的条件,理解灭火的原理。并能利用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交流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学会在火灾出现时合理的自救和逃生。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燃烧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明白燃烧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了解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安全知识之一,对它的

2、了解和掌握不仅能使学生认识火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火、预防火灾,学会在火灾中自救。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于燃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知识,对于相关概念认识不够准确,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很容易获得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同时也能进行安全教育。从生活实践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对于离自己很近的科学问题充满好奇,同时学习时积极性也特别高。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化学教学目标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

3、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和原因。3、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灭火的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2、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既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亲身体验,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学会如何在火灾中

4、自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流程图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合作、尝试等方法获得新知识,本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四幅图片展示四幅图片(篝火晚会、奥运圣火、火箭升空、楼房起火)。请举例说一下,你们还见到那些燃烧现象呢?从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燃烧造福人类,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燃烧很好地造福人类呢?今天我们就来对物质的燃烧进行研究。由此

5、引入课题看图片以情促景,以景促情2、燃烧条件的探究猜想与假设1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钻木能取火?当我们改用石头时石头能燃烧吗?积极思考、猜想结果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交流讨论钻木是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燃烧;而石头本身不能燃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我们把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总结归纳将生活中的知识系统化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白磷燃烧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1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所处环境相同,但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我们把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40摄氏度;红磷的着火点

6、200摄氏度以上)。2水的温度为90摄氏度,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可燃物要与氧气(空气)接触。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需要可燃物要与氧气(空气)接触。组织语言叙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总结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可燃物的着火点)。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理解并巩固探究结果4、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探究图片导入展示灭火示意图引入:我们应该如何灭火?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分析灭火的方

7、法及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实验探究完成书中130页探究中的内容。总结灭火的方法及原理:1、清除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空气)隔绝。3、将燃烧物的环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明确灭火的方法及原理学以致用5、安全教育科学知识及安全知识的普及(1)过渡:展示火灾图片(2)展示火灾自救图片学会自救的方法,并了解一些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基本的安全消防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6、练习与实践展示习题 出示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内化、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创新,7、总结并布置作业展示作业1、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2课下查找我校存在哪些消防安全隐患,什么地方应放

8、灭火器?放何种灭火器?明确课下作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二、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三个条件必不可少。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楚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空气 三者选其一3、降低至着火点以下教学设计特点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以及运用多媒体视频展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特征,得到燃烧初步概念,并通过图文展示,使学生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以及火灾中的自救。本节课注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在现实生活中蕴含者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意识。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及日常生活现象等,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