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733665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

2、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

3、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

4、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当然并非一切的语言作品都可以成为文学。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这

5、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

6、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阅读过程中,读者固然可以满足于语言表层意义的解读,但是只有深入表层以下继续频度,那样的话才能真正发现诗的内质,当然,这样理解并不意味着最后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完全可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其实这首诗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组合的语言蕴藉情形,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即是指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持续生发和衍生状

7、态。持续生发和衍生,是说透过语言的表层意义可以持续不断地牵引出深层意义,而这些深层意义之间可以彼此不同。可见,语言蕴藉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高雅文化文本与大众文化文本的认识。(1)高雅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想性深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具体表现为:语言形式创新、社会关怀、个性化趣味.对于语言的形式创新,是说高雅文化文本总是善于总结前人的语言形式惯例,发现其中的传统活力和弊端,并从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中吸取资源,从而力求做出新的原创性努力.比如,白居易的诗歌,它作为高雅文化文本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在语言上汲取百姓生活的丰富的营

8、养更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关怀,知识分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地关心社会问题,尤其表现为不顾或冲破僵化文化控制而执意针砭时弊、揭露矛盾。知识分子创造的高雅文化文本就往往体现在这一方面.比如杜甫的诗、鲁迅的杂文和小说等等。个性化趣味,是指高雅文化文本在关注社会、注意语言创新的同时往往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关注人生、个体命运、社会现实。比如同样是写历史,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写同一段历史的视角、旨趣都是不同的。(2)大众文化文本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预约需要的一种文化文本。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故事的类型化;观赏的日

9、常性;效果的愉悦性.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武侠小说,既有这么一句概括的语言:“不是美女爱英雄,就是奸臣害忠良。武侠小说往往构成了一种流行性的叙事模式,故事类型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愉悦之作。文学概论作业21、(1)文学媒介可以分为书写媒介、承载媒介和传达媒介。是文学文本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它包含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等类型。现在大部分同学偏重与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形式的文本进行阅读.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给人的信息量要求快、要求愈来愈来丰富阅读,而网络媒介以其传输和复制快捷、储存和提取简单;在传播过程中就有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传

10、播性质,达到人和人的真正的即时沟通等等原因给阅读者带来到了新的体验。大众媒体是向大量受众传送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大众媒体以四方面的优势:表达上的广泛性(能表达最广泛的思想和情感);时间上的永久性(能表现就有永久性意义的事件);空间上的迅速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受众阶层的统一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得到了大家的欢迎。2、你怎么样理解“媒介优先理论,谈两种以上观点,并做简要论证.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对读者发挥作用,我们把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依赖于媒介的状况,称为媒介优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此题仅

11、需要两方面就可以了)(一)文学文本呈现于文学媒介。常见到这样的认识:“当你接触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的是它的语言”。这一“常识”看似合理而其实不确切。因为,它忽略一个在简单不过的事实:语言并不是直接地向读者呈现的,而是借助特定的文学传播媒介而间接呈现的.这种媒介优先状况并不是现代人的新发明,古人早就做过探讨,只是没有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罢了。如庄子中的:“世之所随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中间题揭示了“书”这一文学媒介在他那个时代文学传输中的基本作用:书是传播语言的媒介.(二)文学写作

12、在媒介基础上实现。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形式进行写作,是一个作家语言写作之前就已经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我国古代,作家使用毛笔在宣纸上面写作,这就造成了一种趣味生动的“古典写作”方式:“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蔡邕笔论);毛笔和宣纸是一种不利于反复修改的媒介,因此,一个写作者常常要在心中反复涵泳之后,将要写下的文字“捻熟于胸(郑板桥语),然后落笔成文。在这里,毛笔和宣纸使”写“的个体存在向世界敞开;从运脘到走锋,从平息到畅怀,书写可以使”我“感受”我“的存在.这事实上造就中国人的生活情怀和生命理想。毛笔宣纸的文学也就相应呈现出”言约而意丰“(刘知几:史通)的特点。钢笔出现以后,许多作家一度难以适应,

13、尽管钢笔字还是要讲究形和字体,依旧可以保证汉字以书写者所”赋予“的形式呈现在纸上。这时,采用断断续续的书写方法虽然变得更加经常,如创作副刊体的连载小说,但是,相对章节的完整还是必要的。写作内在的连贯性仍然可以立足于钢笔书写的体验之中。无论怎样,钢笔的出现为文学写作带来了速度,其直接的后果或者是多卷本、大部头文学作品得以批量”生产“出来.可见,媒介优先,在作家那里也是这样的。(三)文学媒介凸现文学文本的审美形态。不同的时代的文学具有不同的传播媒介,也就相应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形态。(详细内容参照课本P78P79的内容)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文学媒介的特点中任意一个特点的认识.文学媒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

14、个方面: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在这里我们简单的谈谈语境依托性。语境依托性是指文学媒介往往依托特定的社会文化状况而发生作用,包括社会组织机构、文化出版机制、教育机制、文化价值系统、人文学科体制等。例如,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为例,在这篇小说发表之前半个世纪,西方机械印刷媒介就已经传入中国,但那时的中国还没有这种机械印刷媒介的以发挥作用的合适的文化语境,具体而言,还没有合适的文化市场,来有效的利用职业新媒介。在戊戌失败后,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由于对社会危机而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变革渴望,需要合适的舆论武器,只就给机械印刷媒介支持的现代杂志的诞生创造了合适的语境。于是,当梁启超的小说于清光

15、绪二十八年10月至二十九年7月在新青年第1号、第2号、第3号、第7号连载出版时,就立即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响.这部小说作为有意识的现代“新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以现代杂志连载这一新的机械印刷媒介形式出现的。3、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所涉及到的“陌生化”、“语境化”、“蕴藉性”等,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具体作品予以阐释。文学语言涉及到的“陌生化、“语境化”、“蕴藉性等审美特性。“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语言是对普通语言的改造和违背。它是相对于语言的自动化而言的。比如在表示时间的流逝的过程中人们用“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给我们已经在感觉上留不下什么新鲜的感觉.而“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就给人留下了深刻

16、的、鲜活的春的景象。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还表现在生命体验的独特形式。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海子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等等都是作者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的表达。文学语言的“语境化”,表现为,语境赋予文学语言特殊意义和文学语言的组织形式根据语境中的感染效果来调整。比如“鬼灯一闪,现出面”天上一个什么样的词?可以是狰狞、獠牙、峻冷、惊恐等等,但是选择桃花就格外具有令人惊悸的效果。“鬼灯一闪,现出桃花面。”文学语言的“蕴藉性首先表现在形象的朦胧含混,比如在雨巷中表现的那种在朦胧、迷茫、彷徨中出现的那个“ 丁香一样的女郎”,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其次为意义的多元化(多层维度)如唐代诗人卢允言写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陵中到底是赞美还是讽刺?最后表现为意味的含蕴不尽,如生活这首诗只有一个字“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