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芯芯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733264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芯芯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杨芯芯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杨芯芯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杨芯芯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杨芯芯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芯芯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芯芯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高中物理杨永忠名师工作室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方案学校:毕节市民族中学 设计者:杨芯芯主题、单元或课的名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朗诵诵出诗人心学科 高中语文年级 高一班 12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朗诵以及朗诵的意义。2了解朗诵的方法以及朗诵的三次境界。3学会朗诵不同风格的朗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朗诵方法和境界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了解朗诵方法和境界的同时,学习朗诵方法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朗诵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朗诵方法,了解朗诵的三层境界,体会作者的感情。2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基础1.学生已经学习了必

2、修一的现代诗歌单元,对朗诵已经有所接触,对学习本节课知识没有知识障碍。2.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一些零碎的关于朗诵的方法。能力基础学生经常使用小组合作、交流评估、有新课改学习理念。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习者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有关生活的知识好奇心较强,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2. 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合作单位,一个同学的交流代表小组内同学的交流。学习动机分析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朗诵知识的重要,对了解作者的思想有重要意义。学习风格分析很多课文都需要朗诵,学会朗诵方法后对学生了解作者以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有很大帮助。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明确朗诵的意义和重要性。1、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朗诵能力训

3、练不容忽视。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听、说、读、写” “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读”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地位。2、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朗诵能力训练非常必要。 今天,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朗诵训练十分迫切 。大多数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如人意,朗诵没有激情,缺乏朗诵的技巧,加强朗

4、诵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从学生写作训练看,加强朗诵训练尤为重要。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源于语言词汇的匮乏,与阅读欣赏好的文章较少有很大关系。加强朗诵训练有助于推动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搜寻一些精典的、优美的诗篇、散文,在提高同学们朗诵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知识结构图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二、识,揭开“朗诵”的朦胧面纱。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歌的朗诵方法和朗诵技巧。难点:感悟诗歌朗诵的三层境界及诗歌朗诵方法的学以致用。信息化教学媒体和资源的选择和运用:1

5、. 音乐。2.幻灯片。教学准备:1师准备:根据学生情况,拟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诗歌朗诵相关技巧。教学过程(活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及意图1.引入新课1.学生读沁园春雪(上片)。2.听沁园春雪(上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读的和范读的之间的差距,从而总结朗诵方法。2.识,揭开“朗诵”的朦胧面纱。1.教师总结朗诵方法。读正字音 读通词句 读准停顿 读清思路 读出感情 读懂内涵2.教师以沁园春雪(上片)为例讲解其朗诵方法。 沁园春(这三个字语气要平,语速中等,吐字清晰)(顿一下)雪(读出回味) 男:北国/风光,(一口气读完,四个字节奏要一样,豪迈,高而慢,

6、“光”字可以拖长) 齐:千里/冰封,(慢,拉长) 万里/雪飘。(高昂,“万”字高八度,“里”字可以低一点,“万里”二字可拖长一点,初显豪气。) 这三句成为一体 女: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二字一字一顿) 男: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慢,“顿”字可延长一拍) 女: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男: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天公”高八度,“试比高”一字一顿,音高保持在 “天公”的高度,二显豪气) 这里是节奏转换点 女: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慢,“娆”字拖长,显其回味)3.学生分角色朗诵沁园春雪(上片)。4.教师总结朗诵的三层境界。朗诵的三层境界:第一层次品其滋味

7、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第三层次求其真谛妙悟。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学生讨论总结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角色朗诵。教师总结朗诵的三层境界。3.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根据大家总结的朗诵方法,老师朗诵雨巷这首诗给大家听,跟大家一起进入“诗意的雨巷”。(教师示范朗诵)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

8、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

9、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教师根据朗诵方法,带领学生进入朗诵意境,感受朗诵的魅力。4.秀,超级男“声”女“声”秀。1. 以乡愁为例,准备三分钟。分四个小组,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另外两个小组进行点评。然后教师作简单点评,点评过程中顺便讲解本诗的朗诵技巧。2. 教师点评,点评时结合所总结出的朗诵的方法进行讲解,同时讲解本诗的朗诵技巧。3.讲解完本诗的朗诵技巧后请一名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演绎,演绎后结合“朗诵的三层境界”进行点评。4.用结束语总结文章并进行集体朗诵来结束课程并提出希望。学生展示自己本节课所学。教师点评。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教师总结并寄予厚望。教学流程图组织教学运用学生和名家朗诵引入新课

10、、展示图片激发兴趣学生朗诵并总结朗诵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朗诵沁园春雪(上片)。讲解学生分角色朗诵沁园春雪(上片)。学生感受意境。教师讲解诗歌朗诵的三层境界并示范朗诵雨巷。教师示范朗诵学生朗诵乡愁并点评,教师点评后学生再读,然后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学生秀出风采听名家朗诵乡愁。教师总结本节课并结束本节课。教学评价:1.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朗诵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2.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泛读和幻灯片作为辅助材料,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开展完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以张扬。3.本节课内容简单,在高考中没有太多涉及,所以许多教师可能不会太重视,但我认为对于培养学生的

11、文学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选本节内容作为一个公开教学的尝试。板书设计:朗诵方法: 读正字音 读通词句 读准停顿 读清思路 读出感情 读懂内涵朗诵的三层境界: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第三层次求其真谛妙悟。课后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教学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但是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导致后边学生自我总结、交流互动环节时间太少。2.PPT课件背景有些地方出现对比不是太好的效果。学生对朗诵的知识很感兴趣,而且学生对兴趣班中的“演讲与口才朗诵班”也很感兴趣,但由于有些学生的时间安排是冲突的,所以没有时间来学校,再加上高中语文必修一里也明确规定

12、了要学生学会朗诵,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我选择了讲解这一课。课程设计上,运用问题解决模式,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出发点,在教师所提出的逐个循序渐进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本节课的设计上,充分应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诵和听名家朗诵来了解朗诵的方法和技巧,感知诗人的内心世界。本节课设计几个学生的讨论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让别人的智慧启发自己,从而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同时,增加“学以致用”环节,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结合新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在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来源:zzstep.co#*&m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